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紹興市區(qū)東北隅昌安門內(nèi)的“戒珠寺”,陳列著“書圣”王羲之的文物。這里原是王羲之的老宅,“戒珠寺”是王羲之終生的內(nèi)疚。 相傳王羲之
紹興市區(qū)東北隅昌安門內(nèi)的“戒珠寺”,陳列著“書圣”王羲之的文物。這里原是王羲之的老宅,“戒珠寺”是王羲之終生的內(nèi)疚。
相傳王羲之有兩樣所好,一是愛鵝,一是癖珠。王羲之為了讓十指靈活有力,增加書寫的氣勢,他隨身都佩帶一顆晶瑩剔透、珠潤玉圓的明珠,不時握在手掌中,來回摩挲。一天,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觀賞白鵝戲水,忽然家僮通報一位僧人前來造訪,王羲之隨手將明珠放在桌上,與這位僧友敘談。其間,又有人來見王羲之,王請僧人稍候,出去會另一客人。回來后,桌上的珠子卻不見了,王羲之就懷疑是這位塵外之人,欲心未凈,雖不便明言,但臉上流露出鄙夷之色。僧人見狀,頓感冤屈,卻有口難辨,只好怏怏而去……這位僧人無端遭此不白之冤 【四川的書法家www.shufaai.com】,傷心過度,竟然茶飯不思,沒多久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
沒想到,王羲之家中的一只大白鵝突然也病怏怏的不吃不喝,沒幾天死了。家人感到奇怪,剖開鵝的肚腸,竟發(fā)現(xiàn)了那顆明珠。原來那天大白鵝誤把明珠當(dāng)飼料吞進肚里了。王羲之非常難過,深感自己錯怪了那位僧友,悔恨交加,十分悲痛,自己竟然為了一顆俗物,而懷疑、傷害自己最真摯的朋友,實在太卑鄙了。自此他戒絕了玩珠之癖,為了紀(jì)念這位清白的僧人,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園的山林一并捐給了佛門建寺廟,并親筆為寺廟題寫橫匾“戒珠寺”,懸掛門上,用來悼念僧人也告誡自己。
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xùn),對朋友應(yīng)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后王羲之西歸,其子遵乃父遺命,將尸體涂以火漆,繼續(xù)盡其職守,奈火漆難以防腐,后遂以塑像代之,故與他寺獨特。而寺起名為“戒珠”,一是取《法華經(jīng)·序品》中“精進持凈戒,猶如獲明珠”之禪意,二是闡明舍宅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