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茅坤 (1512-1601)明散文家。字順甫,號鹿門,浙江歸安(今湖州)花林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青陽、丹徒知縣。因救災(zāi)有功,升禮部主事,又改任吏部稽勛司,后貶為廣平通判
茅坤 (1512-1601)明散文家。字順甫,號鹿門,浙江歸安(今湖州)花林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青陽、丹徒知縣。因救災(zāi)有功,升禮部主事,又改任吏部稽勛司,后貶為廣平通判。又屢遷廣西兵備僉事。喜談兵,善計謀,熟悉軍事,曾協(xié)助總督應(yīng)槚鎮(zhèn)壓徭民起義,連破十七寨,功升大名兵備副使??偠綏畈┵澷p其才,特薦于朝,而茅坤被忌者中傷,免官歸家,家居50余年。嘉靖末,倭寇屢犯兩浙,茅坤應(yīng)胡宗憲請為幕僚,共商兵機。后將胡宗憲誘殺寇首徐海經(jīng)歷編述為《徐海本末》1卷。因家人橫行鄉(xiāng)里,為巡撫龐尚鵬所劾,削籍歸家,專事著述。卒年九十。
茅坤擅長古文,刻意模仿司馬遷和唐宋八大家。針對當時前后七子之所謂“文必秦漢”的擬古派論點,提出“文特以道相盛衰,時非所論也”的論點,認為漢、唐、宋三代都是“道盛則文盛”時代,特別推崇唐宋古文,與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一起被稱為“唐宋派”。其文跌宕激揚,但囿于唐宋文窠臼,時露模擬之跡。著有《吟稿》8卷、《玉芝山房稿》22卷、《耄年錄》7卷,以及《浙江分署紀事本末》等。行世者有《茅鹿門集》。評選有《史記鈔》、《歐陽史鈔》等書。藏書甚豐,時“甲于海內(nèi)”。在練市構(gòu)筑“白華樓”以藏書。編有書目,分九學十部,并著有《白華樓置稿》11卷、《續(xù)稿》15卷。
茅坤《行草陸游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