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是由姚廣孝以及內(nèi)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xué)文化的光輝成就,但《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于戰(zhàn)火,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队罉反蟮洹芬呀?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永樂大典》3億7千萬字,都是書手們用明代官用的楷書:館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
兩千多人連編帶抄用了5年時間;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萬字之多。清抄的書手中有許多是各地有名的書法家。
鑒賞贊嘆
明代·楷書抄本《永樂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