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書法的間架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找到的有歐陽詢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邵瑛、黃自元的九二法,還有二十八法等等。這些方法可供記憶的量還是有點大,我綜合起來,大致有這幾點,無外乎統(tǒng)一、對稱、均衡、連貫、揖讓、小變之類,共有六點,我們姑且稱之為間架結(jié)構(gòu)。
確定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過去學的時候,有利用各種打格子的方法。最簡單的格子是方框,其次是九宮,或者是米字,新有一種是回形,一種是在方的線內(nèi)又有一個圓圈。確定物件位置的平面定位法,在數(shù)學上有坐標法。前述幾種大致相當于絕對坐標法,就是整個字只用一個坐標系。另外一種定位方法是相對坐標,每個局部都有自己的坐標系,這在寫字時也可以用得到。比如,離某棵大樹有多遠,方向如何之類,如果定位的區(qū)域內(nèi)只有一棵大樹,這就是絕對坐標;如果有幾棵大樹,那就是相對坐標了。有時,相對坐標可能比絕對坐標便利,如果字是組合形的,由幾個單獨的形組合而成,尤其如此。
結(jié)構(gòu)、筆劃、重心、筆法,我有一觀點,就是重力觀點,或者說是寫字的重力法。就是把每個筆劃都當成是有重量的,有強度的,寫字就是在造房子,這些筆劃就是房子上的構(gòu)件。在什么地方安什么樣的構(gòu)件,這個構(gòu)件的形狀是怎么來的,這就是筆劃的寫法,或者是叫筆法。至于怎樣安排這些筆劃,或者說怎樣布置這些構(gòu)件,就要用到重力的觀點和力矩的觀點。如果能夠讓這個房子穩(wěn)定,這種寫法或結(jié)構(gòu)就是好的結(jié)構(gòu)。這樣,橫要平直的道理就好解釋了,如果一根房梁是彎而斜的,這個房子能持久么?口形的大小也好安排了,這些口形就象房子中的門窗,太大了容易漏風,太小了又不通風。上下的結(jié)構(gòu)也好安排,能夠擺穩(wěn)就可以了。結(jié)合前面說的均勻的法則,字的結(jié)構(gòu)掌握起來就有具體的用力處。
比如豎筆要垂直。如果你寫的豎不垂直,也沒有多大關(guān)系,只要你的絕大多數(shù)的豎都是一樣的斜法,比如鄭板橋的字,或者西方字的斜體。對其它的筆劃或者結(jié)構(gòu)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你的字左上緊右下松,如果每個字都是這樣,就自成一體,不能一個字是左上緊右下松,下一字右下緊左上松,再下一個字又是另一種結(jié)構(gòu),沒有系統(tǒng),沒有韻律。如果字體偏扁,就大家偏扁,比如蘇東坡的字??傊y(tǒng)一。
這個統(tǒng)一還有另一個法則,就是與多數(shù)人的習慣相適應。自然界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重力,所以豎要垂直,橫要水平,尤其是豎,如果不直就會給人以站立不穩(wěn)的感覺。如果撇向左傾45度,那么捺就要向右傾45度,這樣來給人以穩(wěn)定的感覺。同樣的,如果第二筆比第一筆偏左,是為了讓右邊多寫幾個筆劃,偏上偏下也是這類意思??傮w來看,各處的黑白的分量大致相當,達到統(tǒng)一勻稱,自然會出現(xiàn)美的意境。
再往深想一下,墨色的濃淡就好象房子的構(gòu)件的軟硬輕重,淡的是軟而輕,深的是硬而重。筆劃的粗細的道理也相似。加上直與斜的道理——與重力有關(guān),筆劃的長短與它周圍的筆劃有連系。用這樣的觀點,我們就能夠?qū)懞妹P字了。筆劃之間距離緊密,有厚實沉重的意味,疏松則反之,有輕淡柔弱的意味。濃淡、粗細、直斜、長短和位置一起,構(gòu)成了書法的形態(tài),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加上重力,就是音樂中的多來咪和音色,能夠奏響書法的旋律了。
其次需要練習。練習的目的不單是要掌握理解字的特點,其次能夠練出肌肉記憶,記憶住美的寫法,排除自己原來不好的寫法。寫字就是控制自己的手腕上臂的運動。肌肉記憶是當今科學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古代人的字無百日功只是說出了這種現(xiàn)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許多的成功者都說需要堅持,寫字就是要多加練習。天才可能不需要練習,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靈光一現(xiàn),可能會寫出幾個好的字的,但每個字都能寫的好的,不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是寫不出來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寫字也是這樣的。
練習寫字應由慢而快,由簡而繁,一步一個腳印,學會了一樣再學另一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好的東西都想要。結(jié)果是熊瞎子掰棒子,所得甚少。或者根基不深,華而不實。
練習一定要用心去鉆研被臨摹之物的特點,每次有所收獲進益,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方能進步。不鉆研,就不能掌握字的特點,或者是美的所在。要發(fā)現(xiàn)字寫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避免不好的,發(fā)揚好的。如果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任意寫去,任你花上幾缸墨,也只是自己原來的字,和字帖有何相干。
所以說,練習時的一定要心無旁騖全神貫注,一心不能二用,古人有學奕學射的故事,奕秋常羊紀昌,各有其理。
其次是全身放松。古人學太極拳,練氣功,打坐之類都要全身放松。放松是全神貫注的結(jié)果,也能幫助集中注意力。放松不是完全的無為,而是要去控制,只控制自己想要做的,想要寫的,其它的事就當做不存在,要徹底撇開。
其次是不急不緩。寫字的速度因人而宜,因字而異。草書就是為了加快書寫速度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初始學習的時候,速度可以慢一些,把主要精力放在注意筆法間架上。熟練是正確書寫的結(jié)果,而不是開始。一旦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再改正要花更大的精力。
下面說說我總結(jié)的結(jié)構(gòu)間架布局方法。
1、統(tǒng)一
統(tǒng)一的對面是怪異,突兀。統(tǒng)一給人以安定的感覺。丑是美的對面,反常的東西多有丑的意味。統(tǒng)一的解釋是大家一樣,從整體到局部,從單字到整篇,方方面面都是如此。由于要注意統(tǒng)一,那么在字的大小、方正,筆劃的方向、長短,起筆收筆的形態(tài)等方面,都要一致。
2、對稱
在繪畫中,對稱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對稱本身就是一種美。我們談到了筆劃的重力作用,對稱是滿足重力要求的一種方法。對稱有多種,一是軸對稱,對一條線對稱。一是平面對稱,對某個平面對稱。一是中心對稱,對某個點對稱,到某個點的距離相對等。
3、均衡
古人說計白當黑,美術(shù)字的寫法中強調(diào)均勻,都是說明要注重筆劃的位置長短。連續(xù)的橫或者是豎,彼此的間距大致要相當,比如“真、川”。要注意筆劃之間的力矩的平衡關(guān)系,數(shù)值要差不多?!罢妗弊值淖畹讬M,承載著上面的筆劃,所以最長。而且在豎的兩面長短差不多。這又反映了對稱。
中國字是方塊字,各個方向都有一個參考線,有個限制,所謂字有八面,就是要注意這點。換句話說,字要天覆地載,上面要能蓋得住下面,下面要能承得住上面,要天庭飽滿,地角方圓。
均勻加上力矩的平衡,就是均衡。
4、連貫
連貫的目的是避免突兀、齟齬、支吾、生澀,造成一種流暢的感覺,使人感覺順利自然。在行書草書,可以利用連筆來反映連貫的意思,在楷書,就要注意筆劃的意味,形成連貫的形態(tài)。比如長筆不能有很多的曲折,尤其是銳角折角之類。筆劃之間的連接要干凈利落,不要有猶疑的意味。
連貫還有一個呼應的關(guān)系,各個筆劃之間有種無形的連系。在起筆和收筆之間,各個筆劃的相互關(guān)系之間,要能此開彼合,前呼后應。高明者能夠以斷為連,以連為斷。
5、揖讓
揖讓是指筆劃相互之間的處理。一個字由許多的筆劃組成,或者分成小的組成部分。不同的筆劃或部分,可以分出主次。次要的就要顧及主要的,在空間大小、長短等方面,要以主要的為主??偠Q之,名為揖讓。比如“漢”字,三點水雖是偏旁,占位要小,又字有個交叉,顯然要占多點位置。過去有穿插謙讓的說法,大意是主筆可以穿插于次筆之中,次筆要對主筆謙讓,筆者的意思和它們類似。
6、小變
雖然我們講統(tǒng)一均衡,但凡事不是絕對的。如果一味追求統(tǒng)一,那就是等線體,雖然也是美的,但會給人以呆板的感覺。古人反對狀如算子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能夠變通,允許有點小的變化。只是這種變化不能喧賓奪主,所以名之為小。比如“三”字,按照均勻的說法,三個橫應該一樣長,任哪種美術(shù)字都找不出這樣寫的,這樣寫就太死板了。還有,蘭亭的“之”字形態(tài)都不一樣,也是追求這種效果。此法是個性的天堂,各種字體都是借助此法才出現(xiàn)的。
這六法是同時存在同時使用的,能夠達到滿足這六點,就能使字好看起來。由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可以推出一些次一級的原理,暫列如下:
1、平行等距,這是從均衡來的。筆劃之間的距離要基本相等,即留白要差不多;類似的筆劃之間要平行,比如許多的橫,許多的豎,許多的撇。
2、注意比例。如果不能等距,就可能是成比例的。這是均衡和對稱的要求。達到均衡的方法是先確定重心。由于有統(tǒng)一的法則,所以每個字的重心位置是差不多的。在重心確定之后,從重心向外做虛擬的放射線,尤如畫“米”字,在每條過重心的直線上,重心兩邊的重量乘以到重心的距離應該是相等的,或者成一個統(tǒng)一的一致的比例。這就是均衡的含義。我們可以給每個局部定重心,或者是每個筆劃定重心,再由各個次級的局部的重心對整個字的總重心求力矩,這樣來達到均衡。這里所說的字的重量就是筆劃在虛擬的直線上所占的面積,或者是長度。
3、向背反勢,如果不平行,那么就有相背相向之說。為了達到對稱均衡,筆劃之間要么相背要么相向,一橫向右下斜,下一橫大概要向右上斜了。這個觀點發(fā)展開去,就有反勢的概念,即長令短,短令長,正令斜,斜令正,大令小,小令大。這個“令”,是使人感覺上的,不是真的要把長變短,是利用周圍筆劃的布置,造成這種感覺。這種反勢是在應用其它的原理的基礎(chǔ)之上的,不能超越其它的原理。
4、松緊相對,字必成方。字的某些部分筆劃多,布置起來就會緊密一些,但同一個字必然的其它的地方就會疏松一些,總體要成為一個方塊。每個局部都要運用這六個大法,再結(jié)合起來。在這里要注意,常見的布置是重心偏左上,偏左重上,左收右放,上緊下松。如果重心偏下,會有穩(wěn)重的感覺,偏上,就略有不穩(wěn)定的意味,在具體的間架安排時,就要使之安穩(wěn)。人群之中,以右撇子為多,右撇子寫字時,以從左向右寫方便。左收右放,就有了繼續(xù)前進的空間。如果右邊特別厚重,好象有堵墻,擋住了去路。如此,重心偏左上,會給人以動感。注意,此處是略,不能過,過猶不及也。
5、要有韻律。忌諱忽大忽小,大小不一,忽正忽斜,東倒西歪,無章可循。絕
對的一致是做不到的,我們著重的地方還會隨著具體的字發(fā)生變化。在統(tǒng)一的原則下,結(jié)合小變,就產(chǎn)生了韻律一說。這是在大的層面上來看的,我們的小變也要有規(guī)律,這就形成了韻律。藝術(shù)都是相通的,跳舞能和書法相通,還可以和寫詩相通。跳舞、寫詩和音樂中都有的韻律,同樣可以在書法中找到它的位置。
6、筆筆合規(guī)。多余的東西一律舍去。不要隨意添加臆造筆劃、寫法,隨便加長、縮短筆劃,改變筆劃的方向。可以在筆劃之間想象一些連線,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比如一些筆劃的起始或者是收結(jié)是在一條直線上的之類,這樣來運用相對坐標或者是參照物,可能有助記憶好看的字形。
7、錯落有致。我外公常說,學字先學篆。當時不理解,因為篆字平常很少使用,學來何用,徒耗時間精力?,F(xiàn)在以為,要寫篆非但要使用毛筆,而且要橫平豎直,對筆劃就有了映象。再者,篆的筆劃需要布置得當,需要做到空白均勻。在篆的基礎(chǔ)上,稍加改動,就成了其它字體的結(jié)構(gòu)了?,F(xiàn)在無需特地的去學篆,可以看等線體,或者叫黑體。黑體加上小變,可以轉(zhuǎn)成其它的字體的結(jié)構(gòu)了。這樣,要和黑體有區(qū)別,就是錯落有致。我們的反勢,也是相對黑體而言。橫可以不平,豎可以不直,但要有致,要符合六個要點,就可以減少呆板的態(tài)度。
8、有算勝無算。寫字要做到字形在紙,筆法在手,筆意在心。要能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蘭亭序據(jù)說是在醉后作,祭侄稿是在悲憤中草,都是出自作者的肌肉記憶,也就是作者的本性,即使聰明絕頂,本性不同,也寫不出這些東西來。本性是可以修飾的,無禮的人可以學會禮貌,書法之類也可以往美的方面行進。說書法是創(chuàng)作,就是把作者對美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天性之類,只是一說罷了。
我們拿“永”字來說,上點占位小,因為不是主筆。為什么是斜的呢?這是避免生硬,即使寫成直的,也要有粗細的變化,或者在端點彎一下。位于正中,因為是單點。起筆要位于方塊字的方塊的頂線。
其次是橫折鉤。先為短橫,此橫要略平,如果太斜了,既影響后面筆劃的布置,也就不成橫了。橫尾在中線上,因為下一筆是豎鉤,位于中間,限制了此橫的位置。豎鉤要在中線上,因為它同時是對稱軸。底鉤要到達方塊字的方塊的底線。
其次是橫撇,位于豎的左邊。橫受位置的限制,只能是短的,而且左邊不能出格,出方塊字的方格左豎邊線,右邊不能超過中間的豎。它的上下位置比較講究,按對稱和均勻應該位于豎的中間,實際要略上一點。這是因為右邊的捺要略長,偏下一點的原因。而且,如果在中間,會顯得整個字的上半部分的筆劃較多,頭重腳輕了。略上一點,雖然上半仍然是筆劃多,但按照力矩的原理,下面撇和捺象秤桿和秤砣一樣能平衡上面的重量。
正因為上半的筆劃多,所以上半的筆劃要略短內(nèi)收,而下半的筆劃要放開,做到上小下大,才會有平穩(wěn)的感覺。
接下來的撇就好安排了,此撇要撇到方格的左邊線。要注意的是,此撇的走向長短影響右邊的捺。
其次是豎右邊的撇。在左邊的橫撇位置安排好了之后,此撇的尾要落在左橫的尾上,或者相近,撇的斜度要和左邊的撇一致,差別不能太大。起筆不能出格。
其次是末筆的捺,在起始都被限制了之后,這個捺不能跳舞了。起在剛才的左邊的橫撇和右邊的撇的交點處,收筆在格的右邊線內(nèi);下邊的位置,由于對稱的關(guān)系,應和左邊的撇的尾要平行。即使這個捺能夠延長,顯然不能出格太多。
其它的字都可以應用這六法來安排間架結(jié)構(gòu)。
草書不適合方塊的限制,是在總體上應用這些法則的。草書注重的是整張紙的結(jié)構(gòu)布局法,是整篇的效果。
寫字對普通人來說,只是一種技藝。技術(shù)能發(fā)展到極點,只有非常人能做到。技術(shù)的高低,和人品沒有必然連系。顏真卿不用說了,蔡京的字寫的就很好。所以,單就寫字好,就連帶的把人品也看好,大可不必。反之,非常人必有非常字,心性高的人寫的字也高。
請欣賞歐陽詢《九成宮》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