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文徵明小楷《補書浦賢婦事》,故宮博物院藏。以下圖文由書友“落紙雲(yún)煙”上傳分享!文徵明此作《補書浦賢婦事》雖未標注年份,但距文嘉跋文“右卷中諸人,若沈石田
文徵明小楷《補書浦賢婦事》,故宮博物院藏。以下圖文由書友“落紙雲(yún)煙”上傳分享!
文徵明此作《補書浦賢婦事》雖未標注年份,但距文嘉跋文“右卷中諸人,若沈石田、唐六如、祝枝山、錢漕湖、鄧梓堂、先待詔、吳茶鄉(xiāng)皆成化、弘正間”,“其事在弘治甲子”等內容。其中“成化”年間文徵明書法水平未有如此,應為“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間所書。
此書結構與香港本《落花詩卷》接近,其中“人、不、盡”等字寫法幾近相同,整體書風也非常接近。啟功先生認為香港本《落花詩卷》為真跡,想來也不無道理?!堆a書浦賢婦事》后還有文嘉(文徵明次子)、文肇祉(文彭長子、文徵明孫)跋文,因此為文徵明真跡可能性極大。參照《跋趙孟頫二帖冊》、《跋黃楊集》風貌來推測,此作應為文徵明1505年后所書。
補書浦賢婦事
泰安文學周君傳《浦賢婦事》甚核而精然,尚有佚事。壁從其夫浦子素得其詳,為補列之初。子素弟某既柝復合,乃居貨從貿市,未幾又盡,喪其貲亡去。家人追咎之。賢婦為治酒,召疾屬及召娣慰之曰:“叔非有他特命使然耳,與其咎而棄之,孰若資其不足,尚庶幾有所復乎?”即解所服簪珥為更費,于是娣亦感泣,盡輟環(huán)瑱付之,而其弟遂還。竟用振業(yè)于戲。世所稱賢婦良不多,有而周旋叔娣之間,尤為不易。是故轇釜之事,糠籺之譏,古人不免也,觀于浦賢婦之事,豈特今人不可及哉?衡山文壁。
文徵明小楷《補書浦賢婦事》,此篇出處《明周同等十三家行楷書浦賢婦傳卷》,內有沈周、祝允明、文嘉、文肇祉等人題跋。
右卷中諸人,若沈石田、唐六如、祝枝山、錢漕湖、鄧梓堂、先待詔、吳茶鄉(xiāng)皆成化、弘正間。吳中張?zhí)仪f、尤宗陽為進士,祝、唐、錢、鄧皆舉于鄉(xiāng),先待詔起自歲貢,石田茶鄉(xiāng)則布衣也。一時文翰之盛,海內共推,而咸為賢媛詠歌之,則浦張之賢有足多矣。其事在弘治甲子,今將七十年而浦氏子孫繩繩繼繼,皆森然玉立,豈非作德之報歟?向使能復百金與芳名傳于有永者果孰多少哉!隆慶六年四月七日,茂苑文嘉在碧湖齋書。
余讀《浦賢婦傳》,固知其賢于人者遠矣。然亦數(shù)其事而稱之,其不可枚舉者尚多也。若夫復姓一節(jié),此其莫大者,傳不及焉。按浦氏原以金姓,其先有為浦氏宅相,遂姓其姓。賢婦一日呼其子而命之曰:“汝先原以金姓,汝當復之可乎?”因復之。此其孫金聲者與余交善,乃述其所自。余故表而出之,見賢婦之過于人者誠遠也,雖然金氏僅存一脈耳,即賢婦之所為。天必有繁衍,其族昌大,其家為賢婦之報也。
萬歷庚寅夏五既望,里居文肇祉跋。仲子從先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