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褚遂良是初唐書壇上齊名的三大家,43歲那年頂虞世南去世后的空缺,開始兼任唐太宗的“侍書”。后因得罪高宗的神圣愛情,被逐出朝廷。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褚遂良是初唐書壇上齊名的三大家,43歲那年頂虞世南去世后的空缺,開始兼任唐太宗的“侍書”。后因得罪高宗的神圣愛情,被逐出朝廷。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唐太宗留心翰墨,推崇右軍,褚遂良做他的“侍書”,寫寫畫畫,閑聊書法,當然圍繞王羲之。褚遂良的書法師承有些復雜,不專一家。唐朝李嗣真《書后品》稱褚遂良“首師虞(世南),后又學史(陵)”,而且是唐太宗也“受之于史陵”。張懷瓘《書斷》說他“少則服膺虞監(jiān),長則祖述右軍”,也提到師從史陵。因為父親褚亮與歐、虞同僚的關系,褚遂良與這兩位書法前輩早有交往。唐朝《國史異纂》記載了褚遂良向虞世南請教書法的一段對話,他攀比兩位書家,一位是虞世南的老師智永,一位是歐陽詢。
說來奇怪,當時褚遂良已是“甚得王逸少體”的中年書家,又做了幾年侍書,親見大量“王書”,沒有誰能與他相比,可是寫的碑銘楷書竟不類“王書”。想來也有難處。王羲之只有小楷書傳世,要想展為大字,用筆和結字的方法都要改變,對于初試碑銘大字的褚遂良來說,恐怕還是一個書法難題。也許直接便當?shù)淖龇ㄊ切Х庐敃r的寫碑勝手歐陽詢,即使不學歐體,只是遵循寫碑銘通行的手法,“結字欲其充實,行毫欲其飽滿”,想與“王書”同調(diào)也難。
10年后,褚遂良寫的《房玄齡碑》,不再是歐、虞的影子。他在用筆上找到變法的出路,筆鋒入紙淺,筆畫細勁,仿佛畫人透衣見肉,透肉見骨,點畫的氣質(zhì)就變了,字的結構隨之疏朗起來。用鋒尖寫字速度快,運筆靈活,轉折翻挑,曲直向背,都很活脫自然,有行書的流動情調(diào)。
褚遂良的碑銘楷書,前后風格大不一樣。晚年變法,提鋒寫碑銘楷書,減肥提神,查有實據(jù),事出之因卻很迷離。唐人說他“臨寫右軍,亦為高足”,揣摩起來,難道是化用右軍小楷用筆之法寫碑銘大字?唐人多次提到,褚遂良中年時學史陵,發(fā)現(xiàn)史陵的“妙處”,要他保密,“此法更不可教人”。史陵沒有書跡傳世,按唐人的說法,有“古直”、“疏瘦”的特點,估計史陵的用筆、結字之法是觸發(fā)褚遂良大膽變法的契機。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nèi)容,感謝觀看。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