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_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_国内自拍真实伦在线视频_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_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關(guān)注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下載書法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資訊 > 藝術(shù)評論

趙孟頫的兩任妻子 一位書畫雙絕一位無人知曉

0 2022-02-14 16:56:29

摘要:  眾所周知,趙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書畫家管道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即趙孟頫35歲時,才娶了管道升,“廿六年,歸于我。”但在他此前寫的《送高仁卿還湖州》一詩中,有“寄書妻孥無一錢”之語。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guān)干貨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guān)注“集大家書法”!

眾所周知,趙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書畫家管道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即趙孟頫35歲時,才娶了管道升,“廿六年,歸于我。”但在他此前寫的《送高仁卿還湖州》一詩中,有“寄書妻孥無一錢”之語。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guān)干貨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guān)注“集大家書法”!

歷史文獻記載,1289年之前,趙孟頫在摹寫王羲之的《黃庭經(jīng)》法帖及畫《羲之換鵝圖》時,曾經(jīng)題款說:“予內(nèi)人得古拓《黃庭經(jīng)》,請予作圖,復(fù)臨一過。”也就是說,趙孟頫此前結(jié)過婚,不僅如此,他還有一子:趙亮。趙孟頫在《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中,明確寫道:“子三人,亮,早卒。雍、奕。女六人。”

但為何趙孟頫從沒提及他這位夫人的名字呢?原因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很可能,由于家貧,趙孟頫娶不起妻子,只能先娶一個妾。其子趙亮,則是由趙孟頫的這位妾所生。

由于元代“聘財無法,奢靡日增,至有傾資破產(chǎn),不能成禮,甚則爭訟不已,以致嫁娶失時”的情況很多。對無力承擔正常婚姻者來說,納妾,成了一種畸形的婚姻彌補手段。根據(jù)當代學(xué)者譚曉玲的研究,元代的置妾,有的是“正當求娶”,有的則是“直接購買”,這些,都是當時的“合法渠道”。趙孟頫的這位妾,或為買,或為娶,但不論是哪種情況,均不是名門大戶。

《吳興備志》卷29說:“松雪微時,嘗館于嘉定沈文輝、沈方營義塾。”這說明在吳興名聲很響的趙孟頫,靠書畫均不能自養(yǎng),所以,不得不離鄉(xiāng)背井,去外地的私塾當一個教書先生。因此,趙孟頫無錢娶妻的情形,完全有可能發(fā)生。

也許就是母親病中的時候,趙孟頫才匆忙之中娶了一房妾,以慰母心。正是糟糕的現(xiàn)狀,催促著趙孟頫盡快改變自己的命運。而當程鉅夫再次到江南訪遺時,趙孟頫不愿意錯失這個機會。

正是在趙孟頫出仕前夕,他有緣與以“任俠”而聞名鄉(xiāng)里的管伸相遇,管伸非常喜歡他,有意把自己待字閨中的大齡女仲姬(管道升,當時已經(jīng)26歲)嫁與他。很自然地,一見之下,管道升對趙孟頫一見傾心。管道升能詩,能書,能畫,能刺繡,是一位全能型才女,據(jù)傳長相也十分美麗,是那個時代的“女神”。

管道升的詩,很巧,很俏,趣味高雅,堪值細品,比如《自題墨竹》:

內(nèi)宴歸來未夕陽,綃衣猶帶御爐香。侍奴不用頻揮扇,庭竹瀟瀟生嫩涼。

詩的前幾句并無奇絕之處,而最后一句,卻陡起新意。一個“嫩”字,既寫出風(fēng)的清新,又畫出新竹之風(fēng)如少女一樣的嬌俏之態(tài),令人擊節(jié)。

趙孟頫與管道升結(jié)婚后,兩個人一起在杭州度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這一階段也成為趙孟頫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黃金期。

而趙孟頫與管道升兩人情投意合,留下了諸多佳話,同時也留下了一樁“公案”——《秋深帖》的代筆問題。《秋深帖》共十八行,132字,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今世研究者多認為這是趙孟頫代夫人所書。后世爭議之處,在于結(jié)尾處的署名,繁體字的“升”字,略有涂改。善于聯(lián)想者就認為,當時夫人正忙,而趙孟頫有閑,于是代夫人給嬸嬸寫信。前面腦子里還記得是替夫人代筆,寫到后面卻忘記了,一愣神兒,把落款寫成了子昂,于是改成道升。

持此觀點的人,主要證據(jù)在落款的涂抹處。他們認為是將“子昂”二字改成的“道升”。靳永先生在《明前名人手札賞評》(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一書中指出,涂抹處明顯看出,“道”字由“子”字修改而來,“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來。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趙孟頫所寫信札,除了談?wù)撛姰媰?nèi)容之外的,全部署名“孟頫”,沒有一封署名“子昂”,在給親人的信件中,同樣如此。所以,哪怕是趙孟頫真的為妻代筆,其結(jié)尾署名,也不會是子昂,而是“孟頫”。此帖“道升”二字, “道”字基本沒有改動,“升”(繁體)字則小有涂抹。以“昂”猜之,沾不上邊。

再者,古人可代問候,卻不能代筆。代問候,實在是平常之事。如趙孟頫寫給親友,一般都會在信末加上一句“老妻附問信,不宣”(《暫還帖》)、“老婦附此上謝”(《幼女么亡帖》)等。而代筆,一般發(fā)生在不會寫字之人身上,如果會寫字的人代替另一個會寫字的人書寫,則是一種冒犯。再加上古代的夫妻之道,夫為家主,雖然親密,也不可太失禮儀,況趙孟頫為朝中大臣,管道升深知禮儀,不會貿(mào)然讓丈夫替自己寫信。

 

如果真要給一個解釋,以下這個推測更為合理:撫養(yǎng)眾多子女的管道升,身邊每天都圍繞著好幾個孩子,“森森稚子日邊生”(管道升所寫詩句),哪個調(diào)皮蛋在她寫信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管道升,使得信札略有涂抹,所以,管道升略改一下,就寄出去了。畢竟,對方是她的親人,不必考慮太多的禮節(jié)。

如果真是趙孟頫代筆的話,會直接以他的口吻寫給嬸嬸,如管道升也有信要寫,加一句“道升不別作書,附此致意”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而且從這封信的內(nèi)容來看,并無特殊意思要表達,無需借趙孟頫之手,言道升之意。所以,《秋深帖》應(yīng)該屬于管道升自己所寫,不存在代筆的情況。

1311年,元仁宗即位后,趙孟頫聞詔赴京。此次赴京,成為趙孟頫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延祐四年(1317年)趙孟頫被封為一品官,管道升也被封贈為“魏國夫人”。第二年,管道升身患疾病,眼看名醫(yī)良方醫(yī)治無效,趙孟頫向皇帝請旨,要求帶妻子回南方療養(yǎng),皇帝恩準。1319年,他們得以買舟南還。正是在歸途中,管道升病逝。這給趙孟頫巨大的打擊。1322年六月,趙孟頫逝于吳興。趙孟頫去世后,仁宗封他為魏國公,并謚其號為“文敏”,以示他在文學(xué)方面的成就。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nèi)容,感謝觀看。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部分文章轉(zhuǎn)載于互聯(lián)網(wǎng),若侵權(quán)到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 1170734538@qq.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