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入魏晉平淡”,“平淡”應該是米芾認為“古”的最重要的成分了,米芾崇尚的是平淡天真之美,是那種不飾雕琢的自然之美。他贊美王獻之書:“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術。如不經(jīng)意,所謂一筆書?!边@種不經(jīng)意,率真天然的書寫是米芾極力推崇的。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入魏晉平淡”,“平淡”應該是米芾認為“古”的最重要的成分了,米芾崇尚的是平淡天真之美,是那種不飾雕琢的自然之美。他贊美王獻之書:“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術。如不經(jīng)意,所謂一筆書。”這種不經(jīng)意,率真天然的書寫是米芾極力推崇的。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然而在蘇、黃、米三家中,米芾應當算是最注重技術的一位,他所揣研古人筆法的造詣,臨古的功力之深是罕見的,小故事應該能幫我們更好的理解米芾入古尚晉的脈絡?!稌贰份d:余臨大令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廢帖裝背,以與沈括。林希會章悖,張詢于甘露寺凈名齋備出書畫,至此帖,余大驚日:“此芾書也;”沈悖然日:“某家所減久矣,豈是君書?”芾笑日:“豈有變主不得認物耶?”暫且不論米芾臨此有無故意做假之嫌,但是可以看出他在臨古的技術上的深入程度,一定是精細入微,惟妙惟肖,以致除了他自己,無人能辨。就是這樣的龐大的“數(shù)據(jù)庫”盤撐起的“集古字”,也是他“學書貴弄翰”的外在體現(xiàn)。這或許是他在想選到不經(jīng)意的自然流露之前所作的經(jīng)意的努力,以期達到“心既貯之,照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不做作,平淡天然的境界。綜觀米芾書跡,我們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來看:首先,早期階段。米芾30歲之前的書跡不多見,以《三吳詩帖》
▲(宋)米芾《三吳詩帖》
《方圓庵記》(32歲)為例,此時的米芾稍顯稚嫩,字多呈瘦長形態(tài),中宮緊結,筆勢內(nèi)斂,流露出師法柳、歐的跡象,為了避免自己所批評的唐的“印板排算”,他結構多以欹側取姿,求穩(wěn)定于變化之中。
米芾《方圓庵記》
姿態(tài)的豐富一直貫穿著米芾一生的創(chuàng)作,在跌宕起伏的姿態(tài)中力求平和。其次,發(fā)展階段。以《苕溪詩卷》《蜀素詩帖》為例,這是米芾后來流傳推廣的兩幅詩卷,且同為38歲所書,相去不過一月有余,卻表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趣味。
《淡墨秋山詩帖》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行書作品,紙本,縱29.1cm,橫31.9cm。
米芾《拜中岳命作》,紙本,行書,縱29.3厘米,橫101.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時的米芾有一種人到中年的不惑,在經(jīng)過了雜糅諸家之后,尋找到自己的獨特的藝術語言,并能自如地加以表達,體現(xiàn)在書作上的從容、不激不厲,線條流暢圓渾,隨意書寫,飽滿輕松。
最后,成熟階段。
50歲以后的米芾步入了肆意揮灑,縱情所如的階段。以《珊瑚帖》《值雨帖》《清和帖》《真酥帖》為例。此時的米芾信手拈來皆能不失法度,游刃有余而風神蕭散,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喜怒哀樂躍然紙上。
技術上的純熟使他能夠自由地表達精神上的境界?!渡汉鳌返目v情恣意、自然灑脫;《值雨》的筆力扛鼎、淋漓翻覆;《清和》的雍容寬博、豐肥遒勁;《真酥》的隨意縱橫、凝練蒼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