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有人說,隸書是很容易學習和掌握的,它要比楷書和草書學習起來更快,如果從筆法上來講,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隸書在字形上沒有過多的法度,只要把幾個筆法掌握好就很容易學習。但是,隸書在創(chuàng)作中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尤其是現(xiàn)代書法展廳效果的需要,如果寫成單一書體的風格,想要入展是非常困難的。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有人說,隸書是很容易學習和掌握的,它要比楷書和草書學習起來更快,如果從筆法上來講,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隸書在字形上沒有過多的法度,只要把幾個筆法掌握好就很容易學習。但是,隸書在創(chuàng)作中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尤其是現(xiàn)代書法展廳效果的需要,如果寫成單一書體的風格,想要入展是非常困難的。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上圖中的隸書作品是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中的一幅入展作品,從整體上來看,這幅作品寫出了漢隸的風骨與氣象,筆法多樣,字形、章法安排布局得當,甚至達到了美觀之功,用墨自然而然,作品中采用多種漢隸風格雜揉的方法,個性鮮明,不失為一幅佳作。該作為什么能入選全國書法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品有出處,并且作者能對所學融會貫通,形成了個性書風。從作品中可以看出,該作主要融合了《好大王》、《張遷碑》以及今人的某些書風,很多字中都引入了《好大王》的書寫方法,但他并沒有單純地用此一法,而是有機地把所學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之處,如此以來,使得作品顯得自然而然,又不乏個性特點。
二是用筆簡潔,并且對前人筆法進行巧妙改造。凡臨摹過《好大王》字帖的人都知道,此碑用筆為秀籀筆法,點畫深厚肅穆,給人以沉靜之感,這些氣象都是得益于它的用筆所致。有人認為,字形的變化是由用筆的變化而改變的,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入展作品一改《好大王》用筆沉雄恣肆的特點,而是多處提,又多處按,中側兼用,如此以來,作品就顯得輕重相宜。
三是章法適當,以茂密與疏松贏得藝術性。作為展廳效果,尤其是一些大尺幅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時,特別要注意空間的安排,要么是像大字作品那樣,有視覺沖擊力,要么就是以空間爭取沖擊力,評委有時在評選多字作品時,并不一定把眼光會集中于某幾個字上,而是放在了藝術性的表現(xiàn)上,尤其是對空間的有效處理上,試想一下,如果全是茂密,人家一看上去就感覺很煩,但在密中有疏,情況又會不一樣了,評委一定會覺得作者是懂藝術空間的安排的。該作品雖然在正文中顯得茂密,但在落款時上下方的空間卻處理得當,使憋了一大口氣,在此時有所放松的感覺,這不是符合人體力學的觀點嗎?
四是用墨合理。當代書法評判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用墨,縱使你寫得再好,但用墨不好,同樣是不會被評委看中的。有些書家經常是寫一筆蘸一筆墨,這除了習慣不好外,還有一個就是不會用墨。用墨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有自然而然的感覺。就像是書法作品的最高境界一樣,不能刻意,不能刻板,而是從自然到散淡,從有意到巧拙,就像是大巧若拙般的境界,讓人看不出來是如何巧妙的。該作品用墨時,并沒有蘸一筆寫一筆,而是隨著墨由濕到干,依次用墨,顯得自然巧妙。
十二屆全國書法展以后,有些專家認為,此屆隸書展的作品最弱,可能是專家們發(fā)現(xiàn)了當代隸書所存在的問題以后才有此言的,我想這個說法一定是針對隸書的用筆而言的,換句話說,當代隸書創(chuàng)作上只重形,而忽視用筆才是最大的問題。我們知道,隸書是一種很古老的書體,它在用筆上的筆法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隸書中的絞轉筆法并沒有“流失”,這可能是隸書用筆的最為可貴之處,然而,當代隸書創(chuàng)作時,往往顧及了其形,而忽略了根本的用筆方法,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正如有人所說,隸書是最容易學習和掌握的書體,如果從字形上來說,它并不像是唐楷那樣的嚴格法度,寫不像就是不行,而隸書即使有所變形,也是能說得過去的,因為這個,可能有人就說隸書容易學吧。還是再說一下筆法的問題。隸書演變出了后面的幾種書體,可以說隸書就是一個母體,隨著演變的進行,到了草書有絞轉而缺轉折,楷書有提按而無絞轉,筆法不斷“流失”,從這個角度看隸書,其實它并不是那么容易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