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楷書作品早已被古人封住了藝術性變化的出口,尤其是唐代楷書,它狀如算子,無論是后來的哪個朝代還是哪個人,都已無法超越其法度。但是,書法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工工整整,非要寫成狀如算子的狀態(tài),其實書法的本質意義就在于除了法度之外的意境之美。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楷書作品早已被古人封住了藝術性變化的出口,尤其是唐代楷書,它狀如算子,無論是后來的哪個朝代還是哪個人,都已無法超越其法度。但是,書法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工工整整,非要寫成狀如算子的狀態(tài),其實書法的本質意義就在于除了法度之外的意境之美。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而楷書在意境美的表現上就有所欠缺,其原因是它的封口太過嚴格。幸好在唐以前,還有一種楷書,它就是魏碑書法。魏碑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過渡性楷書,是承前啟后的書體,承接著隸書在發(fā)展變化時的書體風格,又開啟了唐代楷書的書寫法則。為什么說魏碑要比唐楷更能表現其意境之美?這是因為魏碑在過渡時既可以融合隸書的規(guī)則,又可以寫成楷書本來的樣子,這兩種變化就可以使其出現變化之美,從而使書法的意境美充分地表現出來。
當代有很多書家喜歡用魏碑書法表現藝術性之美,如孫伯翔先生的魏碑被稱為孫體魏碑,其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他也被授予“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對于專攻魏碑書法的來人說,這個榮譽是無數書家所向往的。
青年書法家吳鴻祥畢業(yè)于西安工業(yè)學院書法專業(yè),他專習魏碑書法多年,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他認為,魏碑書法作為一種早于唐代時期的楷書作品,既有南北朝時期書法風格,雄渾恣肆,筆法靈動,又具備書法藝術性的意境之美,因此,他的書法作品風格也多以表現藝術性為主,經過多年的臨習,書法風格也逐漸固化,從而獲得了人們認可和喜愛。
演繹南北朝書風,書寫個人情懷。作為魏碑來說,它大多數情況下是以北朝書法居多,雖說當時南方也有魏碑,但多以南方文化為主,強調更多的是南方文人的文化思想,而北朝魏碑則釋放著像是北方人一樣雄渾爛漫、剛毅果敢的思想情懷。吳鴻祥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然而,他卻對魏碑書法情有獨鐘,多年來,他研習魏碑,感受魏碑書法所帶來的藝術性感受,逐漸在此也種下了自己的思想情懷,演繹著書法藝術性的個性魅力,他的書法風格古樸蒼勁,猶如蒼茫大漠一般。
筆法靈動,賦予魏碑書法全新的生命力。任何一種書體自有它的筆法特點,魏碑書法在繼承了隸書書法基礎上,運用中鋒筆法,增加了提按和絞轉,形成了它自身的用筆規(guī)律,因此,要寫好魏碑書法,掌握其筆法是根本和關鍵。吳鴻祥在創(chuàng)作魏碑書法的過程中,把筆法作為書寫基礎,在此前提下,還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創(chuàng)作風格。由于筆法的靈活,進而給書法帶來了無限的靈動感,使得魏碑書法不再是那么古板,讓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
書法的意境美還來自于書寫者的胸懷與情操。作為一名文人,吳鴻祥在平時注重文化修養(yǎng)和個人情操的培養(yǎng),他認為,書法不僅僅是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思想認識及文化學養(yǎng)的培養(yǎng),汲取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營養(yǎng),寫字只不過是一種表象,實際上反映出來的是人的修養(yǎng)、認知和情懷,日常生活中,吳鴻祥很注重自己上述方面的修養(yǎng),虛心向古人學習,向周圍人學習,他站在歷史的視角審視書法藝術,審視魏碑書法在歷史階段中所處的地位,尤其是魏碑書法承前啟后的功能與作用,如此一來,他的視野更加開闊,眼界更加廣闊,給書法創(chuàng)作帶來了更大的胸懷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