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文徵明的行書,深受王羲之的影響。這一特點,從他的小字行書中能明顯地看到。比如他的那篇行書《赤壁賦》,就不離王羲之《圣教序》的那種瘦硬用筆。學書法,特別是學帖,你當然避不開王羲之。只不過呢,王羲之的那種用筆啊,寫寫小字還可以,追求精到?jīng)]問題,可一旦放大了寫,就感覺有點支撐不起來。對于這一點,我相信,真正學過的朋友都會有體會。
文徵明的行書,深受王羲之的影響。這一特點,從他的小字行書中能明顯地看到。比如他的那篇行書《赤壁賦》,就不離王羲之《圣教序》的那種瘦硬用筆。學書法,特別是學帖,你當然避不開王羲之。只不過呢,王羲之的那種用筆啊,寫寫小字還可以,追求精到?jīng)]問題,可一旦放大了寫,就感覺有點支撐不起來。對于這一點,我相信,真正學過的朋友都會有體會。
特別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寫大字。如果我們學的是王羲之,怎么能把王羲之寫出氣勢呢?如果您也有這方面的困惑,建議您過來看看文徵明的行書《游虎丘詩》。
熟悉文徵明的朋友都知道,他在寫小字和大字的時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套路。簡單地說,寫小字的時候,他追求的是“工”和“精”,特別講究用筆。寫大字的時候,他就開始留意結(jié)體的技巧了,在用筆方面也做了些調(diào)整。
他是怎么調(diào)整的?首先,咱們來看結(jié)體。王羲之的字屬于“斜畫緊結(jié)”,縱向舒展,橫向一般都緊收一些。這樣寫,以普通人的功力,放大了的話,就有點單薄了。文徵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門借鑒了黃庭堅的結(jié)體方式。你看,他的一些筆畫,伸展得特別厲害。這一招,就是從黃庭堅那里學來的。這么一弄,氣勢馬上出來了。
當然了,要想讓寫出來的字厚重一些,我們不光可以借鑒黃庭堅,還可以參考一下顏真卿。黃庭堅也是受到了顏真卿的影響嘛。再者,我們看看用筆。寫大字的時候,就不能像王羲之那樣鋒芒畢露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要寫的穩(wěn)重,就要在筆法上面做些調(diào)整。特別是起筆的時候,最好是厚重一些,起步穩(wěn)一些,這樣才能為后續(xù)的行筆提供足夠的力量。
文徵明在結(jié)體上雖然是借鑒黃庭堅,但是在用筆方面,他仍然保留了王羲之的筆意,只是做了一些微調(diào)而已。他的這種寫法,相比黃庭堅而言,更清爽一些,更華麗一些。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文徵明的大字線條,也是借鑒了黃庭堅的那種波折的。比如下面這個“寺”字,你能明顯地看到線條的姿態(tài)變化。越是長的線條,越要注意姿態(tài)上的變化,直挺挺寫下來,多少會有些單調(diào)和僵硬。
都是王羲之的字有“魏晉風度”,其實呢,在現(xiàn)實學習過程中,我們學王羲之,主要還是學他的技法。他的那種“風度”,你是很難把握的。把握不了怎么辦?就要像文徵明那樣,在學王羲之的同時,多多借鑒別家。特別是在提筆就是寫大字的今天,你看有幾個只學王羲之成功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