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2022“中國書法•年展”面試考核題目匯總. 面試場次 文化測試 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名詞解釋 論述題 11日上午(篆隸組) 1
面試場次 |
文化測試 |
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
|
名詞解釋 |
論述題 |
||
11日上午(篆隸組) |
1摩崖 2藏頭護尾 3內(nèi)擫外拓 4筆斷意連
|
1唐太宗在書法史上的貢獻和重要作用。 2宋代書法在書法史的成就和影響。
|
陶淵明《桃花源記》或古詩 |
11日下午(楷書組) |
1六分半書 2布白 3瘦金書 4一波三折
|
1唐太宗在書法史上的貢獻和重要作用。 2.趙孟頫的書法風格及主要成就
|
陶淵明《歸去來辭》或古詩
|
12日上午(行草組) |
1章草 2籀文 3永字八法 4提按
|
1漢碑的各種風格類型和代表作 2顏真卿楷書行書的代表作、在唐代的地位及對后世的影響
|
白居易《冷泉亭記》或古詩
|
請看答案 ↓
名詞解釋:
摩崖: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經(jīng)文、佛像、詩賦等。
藏頭護尾:毛筆書法的一種運筆方法。下筆逆起,收筆逆收,筆畫遒勁美觀。
內(nèi)擫外拓:內(nèi)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指意在縱放的筆勢。
筆斷意連:筆斷意連,作國畫或?qū)懨P字時,點劃雖斷,而筆勢相連續(xù),叫“筆斷意連”或“意到筆不到”。
六分半書:板橋體,即鄭板橋書寫的一種書法字體,他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這是以他對傳統(tǒng)書法的深厚理解為基礎(chǔ)的。
布白:指安排字的點畫間架和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guān)系的方法。
瘦金書:宋徽宗趙佶楷書學唐薛稷﹐筆畫瘦硬﹐自稱'瘦金書'。
一波三折:指寫字筆法的曲折多變。出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nèi)景神經(jīng)》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
章草:草書的一種。筆畫有隸書波磔﹐每字獨立﹐不連寫。
籀文:古漢字中一種書體的名稱。又稱籀文或“大篆”、“籀書”。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行于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gòu)形多重疊。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點為側(cè),側(cè)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直筆為弩,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鉤為趯(tì),駐鋒提筆,使力集于筆尖;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筆為磔(zhé),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
提按:指筆毫在紙上作上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