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王羲之行書和顏真卿行書書法比較之一:點畫的對比分析
“歲”(歲)字下三連點,王書寫得筆筆完整,第一筆從橫畫下帶入鋒,向左下蹲鋒后回收提筆,順鋒入第二點,下蹲回收,帶入第三點斜往右蹲回收。起收筆都講變化,姿勢均不同,姿態(tài)秀美飄逸,又極重法度。
顏書“歲”字處理完全不同,把三點化成橫畫,入筆收筆均不露鋒,帶絲入筆,往左藏鋒起筆,藏鋒收筆,渾厚遒勁,樸拙厚重。
“蘭”(蘭)字“柬”下兩點,王書左右呼應,左小右大,小成正三角,右點形成頭左身右側勢回鋒帶出,用筆方正,姿態(tài)優(yōu)美,筆法靈活。
顏書“蘭”字的下兩點,第一點起筆往左頓回鋒縈帶到第二點起筆,稍加停頓成方筆右蹲后往左頓筆再往上收筆,左輕右重,左縈帶右藏鋒,渾厚中帶有挺拔,圓潤中帶有秀逸。
“陰”(陰)字下點,王書順鋒入筆后重按,以加強重量。這是由于全字筆畫中此點分量最重,對全字穩(wěn)定起決定作用,否則就壓不住陣腳。且寫得很有姿態(tài),從左側順鋒入筆,往右轉筆下蹲后,提筆往左回收出鋒,很有靜中之動感。
顏書《祭侄文稿》無此字,“念”字類似,下左右點合寫為一點,“心”字拋鉤往上縈帶,順勢往右蹲,回筆出鋒收筆。厚重而飄逸,并加強了全字的穩(wěn)重感。
“咸”字上側點,王書輕點露鋒,飄逸輕盈,猶如空際流星,甚有流動感。
顏書“戍”字上側點,重壓在上短橫畫收筆處,猶如頂著一塊墜石,很具力感,使全字更加有生氣,渾厚豐健,協(xié)調變化,更具顏書風格。
“集”字下甩點,王書左放右收,上緊下舒,與全字欹側取勢協(xié)調,左點順鋒入筆緊靠長橫畫處,往左蹲后右頓筆往回收筆,再順鋒入右點,往右下蹲筆,稍停頓后往斜下按,收筆回鋒。
顏書“爾”字下甩點,全字上收下放,故左右兩點外展,比較說左點收右點放,左點順鋒下蹲,回筆往右出鋒,順筆入右點,往右側蹲,中途轉筆往右下側按后回筆出鋒,灑脫豐腴,舒展而具變化。
“茂”字牽絲點,王書寫得跌宕起伏,左呼右應,上仰下俯,相互呼應,很富動感。左點順鋒下蹲,回鋒上挑,猶如一只燕子正往下飛,姿態(tài)優(yōu)美。右點從右上入鋒下按,稍作停頓,轉鋒往左下斜撇,輕快迅捷,好像柳枝飄動。
顏書“首”字牽絲點,則如山羊犄角,左點從左側藏鋒入筆往右下蹲,迅即回鋒右挑出鋒,右點順勢順鋒往右蹲,迅即轉筆往左挑,提鋒縈帶到橫畫后收筆,強勁而富態(tài)勢。
兩者態(tài)勢、用筆大體一致,但具體寫時都很不一樣,故形神各富特點。
“清”字三點水,王書上斷下連。點有姿態(tài),鋒尖順左側入筆后往右平行蹲筆,到中間轉筆往右下側,回筆往上向左挑出。下兩點連而分成兩筆,順鋒入筆下行,提筆后筆鋒向右上往右下蹲,猛然曲上挑出鋒收筆。第二筆挺拔,下點猛銳,上下點左呼右應,極為活潑。
顏書“清”字,三點成一豎。線條單純渾樸,略帶回鋒,靜中帶動,輕盈舒展,與右旁“青”字緊收形成呼應和虛實變化。
“絲”(絲)字為兩組點,王書一組成三橫連點,一組以中間短豎為中心分左右點。第一組縈帶入鋒從鋒上尖往左稍蹲回挑,順鋒右蹲往右挑,后右下蹲反挑出鋒,猶如波濤滾滾。第二組點則連筆順鋒寫中間短豎,下行收筆往左挑出,提筆從左側順鋒往右再往左蹲鋒,藏鋒收筆后,離紙筆鋒往右上順鋒入筆,往右蹲后下頓向左回鋒挑出,左收右展,相互呼應。兩組變化,各具態(tài)勢。
顏帖中無此字,“宗”字只一組點,左挑右撇,左伸右縮,全字上疏下密,上三畫平直,下三點跳躍,形成動靜變化。
“無”(無)字下四點,王書寫得似點非畫,以點連畫,起筆帶鋒入筆,左蹲右挑,順鋒下按右挑出鋒,提鋒右行斜頓回鋒下挑,起筆仰、收筆俯,上下呼應,橫成波勢,很有活力,細致文雅。
顏書“無”字,上橫畫中穿下長橫畫,往右橫頓筆往下帶,線條曲折,如同閃電,第一橫畫圓折,第二折方筆,第三折圓中帶方,三折極盡變化,中間緊密,上下筆舒展,勢足力強。與王書相比,一個細致文雅,一個雄強而有氣質,兩者心境、風格極不相同。
“之”字上頂點,王書上下出鋒,用筆方折,姿態(tài)俏麗。
顏書“之”字頂點,用筆輕巧而隨意,猶如云彩在空,俯視大地,上虛下密,跌宕多姿。
“之”字捺筆點,王書鋒尖向上轉筆斜向右蹲回鋒收筆,先方后圓,靜中寓動,渾厚中有俏麗。
顏書“宅”字,本是拋鉤,因寶蓋寬大了,故把拋鉤改為回鋒捺筆,提鋒后又轉折下按,經過又提又按后回鋒收筆,全字上放下收,直筆收筆,顯示了氣勢和力度。
“以”字挑點,王書經過兩個順鋒下蹲右挑,一波重一波,猶如火焰,甚顯風姿。
顏書“鳴”(鳴)字,將“口”字化為兩個曲挑,逆鋒往上回鋒下蹲,抬筆向上右挑,連筆下右側蹲回鋒上挑出,一高一低、從左往右曲線游動,猶如風浪,曲中帶折,舒展而靈動。
“情”字豎心點,王書左點斷、右點連,左點順鋒往左入筆后,即往右行轉筆左行下蹲,回鋒上挑出鋒,縈帶右點入筆右蹲成方筆,轉筆往右下蹲回收。右點剛掛在長豎的右頂端,似樹干上掛果,左右呼應,姿態(tài)生動。
顏書“惟”字豎心點,在豎畫的下部,隨意一蹲一帶往下一頓成短畫,盡意強健。
“敘”字上捺挑點,王書由直畫鉤連帶從下順筆反鋒入筆,往右上行后往下蹲反挑出鋒,筆法復雜,不用左右點,避開“又”字左撇右捺的重復,又使左旁“余”字筆畫集中,形成左密右疏,虛實相濟。顏書“穀”(谷)字上捺挑點,用筆與王書相仿,但粗拙方硬,氣勢強勁。
“氣”(氣)字的“米”重疊點,王書上下呼應,左右顧盼,左緊右舒,上兩點左挑右撇交叉成短畫,收得緊,下兩點左右分勢而呼應,上收下放,緊松結合,下左點緊靠橫畫,下右點拉開往右,左收右放相呼應,松緊結合,點畫生韻。
顏書“祿”字,右旁下部本是水字中點挑撇捺的四筆,但化為兩點,左緊右展,而全字則是左疏右密,左旁筆畫舒展,右旁筆畫收緊,虛實變化。
“清”字橫連點,“月”字本是兩橫畫,王書化作連點,上撇下捺,緊依左豎畫,有虛有實,輕巧秀氣。
顏書“清”字更加簡化,把兩點只作一點,斜點下挑。全字左疏右密,上三橫后下部分空間已很少,故把月字寫成似日非日字,盡量壓縮收緊,讓出空間,以求全字協(xié)調。
“觀”(觀)字草叢點,王書各點各有姿態(tài),你呼我應,極有層次,左放右收,下緊上疏。第一點順鋒重按,用筆方整,起筆右拉,順鋒右側入筆,回鋒轉筆往右上挑,然后拉向右筆,改為短豎,然后右邊輕點,有重有輕,近呼遠應。第二部分又從右重筆按挑,再點連長撇,變成很密。充滿起伏、輕重、粗細、平錯等等變化,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跌宕起伏。
顏書《祭侄文稿》無此字,只是“蒲”字也是草叢點。如果說王字草叢點如花,顏字則如草叢,筆法自然,隨意落筆,濃枯變化,猶如犄角之勢。
“俯”字內裹點,王書豎畫左挑順勢內轉鋒下蹲成藏鋒收筆,筆連而意似斷,運筆快捷,形似回轉的蛇頭,姿勢甚美。
顏書“持”字也是內裹點,筆連意也似斷,筆鋒右邊斜入筆成短豎,大轉筆右側下行,再轉筆下曲行,又轉筆往左曲挑,再轉筆轉鋒挑出收筆,運筆快速,使轉流暢,靈動優(yōu)美。
“將”字內裹點,王書從豎畫出挑,順勢順鋒下蹲,輕而細,銳而挺,如離弦之矢,靈動秀勁。
顏書“酌”字也是內裹點,彎鉤回轉外帶出鋒后再從右入筆轉毫出鋒成點,如同墜石。
“況”字兩點水,王書上俯下仰,筆斷意連,相互呼應,靈動有態(tài)。
顏書“次”字兩點水,為了和“欠”字重畫相呼應,兩點水用輕點輕撇,左舒展右重按,上收緊下伸展,相互對應協(xié)調,既統(tǒng)一又變化。
“興”(興)字八字點,王書如同蟹螯,仰上俯下,重按輕挑,按時厚重,挑時銳利,強勁有力。
顏書“真”字八字點,橫畫左帶,迅即轉筆下按平挑出,接著又右蹲提鋒轉筆往左下帶出?;顫娙缬锡?,上下連系,左右呼應,動靜結合,生動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