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隸書書法的學習指導系列之四——隸書的章法布局
章法是指一幅字的整個布局。我們前面已經(jīng)以大量字例分析了結構如何做到有收有放,有疏有密,章法的布局是與字的結構一致的,也是有收有放、有疏有密,不可平均呆板,整齊劃一。收放疏密形成藝術變化,它影響書法藝術風格,所以章法布局(布白)是很重要的。臨摹以范本作根據(jù),也不可隨意改變章法。特別是創(chuàng)作時,章法布局在下筆前就要經(jīng)營妥當,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借鑒古代隸書作品中的章法布局。從大量漢碑隸書作品中看,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情況:
?。?)漢代不少隸書碑的章法都是字距大于行距 如《張遷碑》、《禮器碑》、《曹全碑》、《鮮于璜碑》、《封龍山碑》、《孔宙碑》、《史晨碑》、《韓仁銘》等等。但其中有的字距大,雖然隸書左右張開,但因字距大,縱勢的字也加以調整,寫的較平正,顯得疏朗,如《曹全碑》(見圖111)、《禮器碑》(見圖 112)。第二種情況總的講字距大于行距,但是縱勢字雖然往左右有張力,但仍然保持自然結體的縱橫,且筆畫上收放鮮明,結體變化豐富,章法較錯落,顯得較茂密而有變化,有密有疏,有小有大,橫向錯落,這種章法較難經(jīng)營,但藝術性高,如《張遷碑》(見圖113)、《鮮于璜碑》(見圖114)。第三種情況如《封龍山碑》(見圖115)、《魯峻碑》(見圖116),字距大于行距,但相差不是很大,字距之間縱勢或橫勢的字基本按其自然結體,因此在字距中空白有大有小,錯落其間,章法比較飽滿。所以字距大于行距的章法并非都是疏朗的布局,也有比較茂密的豐滿的布局。這與作品風格和審美追求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我們在所舉的各碑隸書作品中可以看出風格差異是很大的。
?。?)字距和行距差不多 如《熹平石經(jīng)》(見圖117)、《三老趙寬碑》(見圖118)、《西狹頌碑》(見圖119)、《石門頌碑》(見圖120)等碑的隸書作品,應該說字距和行距是差不多的,章法屬于茂密飽滿的,但是因為結字和筆法的不同,這種茂密章法的風格也極其不同。如《熹平石經(jīng)》是當時官方立的文字,傳說是蔡邕等名家寫的,是當時標準的隸體,所以結體嚴謹,筆法收斂,線條較勻稱,章法顯得茂密。《西狹頌碑》筆畫較自由,熟練而率意,縱體結體盡量往左右伸展,章法也較茂密?!度馅w寬碑》則又是一種,它盡量將一些橫勢字往縱勢拉,使縱橫字勢的字都處理得比較接近,字距之間空白比較平均,使章法布局比較豐滿。《石門頌碑》從結體來說寫得十分氣派,飽滿伸展,但線條細長飄逸,相互穿插,所以章法雖然豐滿而能空靈,這種章法布局更難。我們細致考察章法布局雖然可以大體分類,但從實際作品看是各不相同的。當然還有許多巧妙的似同而實不同之處。這只有讀者細致的玩賞才能得其妙趣。
?。?)字距間隔少于行距,章法布局比較疏朗 如《尹宙碑》(見圖121)、《五鳳刻石》(見圖122)、《三老諱字忌日刻石》(見圖124)等?!兑姹酚捎跈M勢的字處理比較往縱勢方面拉長,字距間隔較勻稱,波磔和撇捺筆比較收斂,造成行間距離空白較多,章法疏朗?!段屮P刻石》和《三老諱字忌日刻石》,似乎是按刻石原石的面積來布局的,內(nèi)容是按一定規(guī)格布署的,字距較緊,行距較寬。這種行距寬字距窄的布局不是特別的多。這種布局與當時盛行的竹簡有關系。有部分竹簡和木牘較寬,可以寫兩行三行,因順手從上往下寫,字距容易寫得密,行間距離要寬一些,才能分清行次,這樣就成為此種章法布局。有些碑刻就受這種章法影響。
?。?)字距行距無一定規(guī)則的茂密結構 如《開通褒斜道刻石》(見圖123)。此刻石刻于漢中褒斜道。為開通褒斜紀功,可能因巖石面積的關系,故無行距,只是順行而寫,又由于石質堅硬,鑿刻困難,基本上只能刻出細線條,反而形成獨特的章法和風格。這種章法較為特殊和罕見。由于順行由上而下刻下來,大小參錯,相互避讓,章法滿而空白多,頗具獨特的風格。
(5)竹簡、木牘的章法與碑刻自然不同 碑刻是宣揚統(tǒng)治階級的產(chǎn)物,具有一定的嚴肅性,碑文內(nèi)容都有一定程式。當時的統(tǒng)治者都非常重視,請名家撰碑文、書寫、刻石立碑揚名。簡牘是日常用品。因用途不同而有不同形式。當時紙張尚未流行,日常書寫主要用簡。簡分為竹和木兩種。竹經(jīng)過殺青后破成長條,木牘則破成薄片,這種薄片大小不一致。竹木簡因在一定的寬度下書寫,故右邊筆畫重,特別是捺筆、橫畫的收筆,筆勢往往左高右低,時也有左低右高,字距較密,但有的寫的較好和規(guī)矩者,也有字體間隔較大的。如《阜陽漢簡》、《河北漢簡》,一部分居延、敦煌出土漢簡也大致如此。木牘、竹簡中的章法布局根據(jù)內(nèi)容如紀年、書籍、賬目等等不同,各有區(qū)別。竹木簡的隸書往往出現(xiàn)長筆畫,如“年”字將長豎畫寫得超長,有時也將捺筆寫的非常伸展。字距密的也有錯落的,如兩行筆畫左右穿插的,如《居延漢初元四年簡》、《敦煌漢五鳳元年簡》(見圖125)等等??傊啝┲械恼路ú季质歉鶕?jù)實用的內(nèi)容不同,書寫者水平不同,章法布局有規(guī)整和草率的兩種,其中既有字間隔大的,疏朗的,也有字間隔密的,章法密集的。字體有嚴謹恭正的,也有錯落的粗細變化的。我們學習漢簡書法時,切不可機械地模仿,只能從規(guī)律性的頗有藝術價值的特點中吸取。
隸書章法應包括題款、印章,這是一幅作品和諧統(tǒng)一的一部分。古代碑刻無落款,而現(xiàn)代創(chuàng)作的作品就有落款印章,它是創(chuàng)作一幅隸書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落款和印章既是作品主體的補充,彌補主體部分的不足,也可以使作品由于題款、印章更加有神韻,如果主體部分寫得板拙,可通過題款、印章使其活潑空靈,相互襯托,巧拙相映;如果主體部分寫得較得意,用上題款、印章,會使作品更為完美。我們這么說只是說明落款印章重要,在書寫當中要非常重視、認真,不可以為題款、印章就可以隨便、任意。更不要使題款喧賓奪主,超過主體部分。詳細內(nèi)容在“隸書的創(chuàng)作”中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