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虞世南楷書的特點 虞世南楷書,筆畫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結體疏朗蕭散,平正自然;精神內守,以韻取勝。初看似溫和有余,再看則筋骨內含。其整體風格表現為溫潤平和?! ?/p>
虞世南楷書的特點
虞世南楷書,筆畫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結體疏朗蕭散,平正自然;精神內守,以韻取勝。初看似溫和有余,再看則筋骨內含。其整體風格表現為溫潤平和。
關于虞世南楷書的特點和成就,前人有許多評價。唐代竇泉《述書賦?下》說,虞世南書法高超,下筆有如神靈,筆畫不疏散,無愧為世間珍寶。李嗣真《書后品》說,虞世南書法蕭散酒脫,楷書和草書無拘無束,如穿著華麗衣衫的美人在春天漫步,如鴻雁在水邊嬉戲。宋代歐陽修《集古錄》卷5《千文后》跋語稱贊:虞世南所書,
“字畫精妙”。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用筆的難處在于“遒勁”,褚遂良、虞世南的字獲得了遒勁的筆奧妙。又說,虞世南的字“發(fā)筆處出鋒如抽刀斷水”,快速果斷,
正與顏真卿“錐畫沙、屋漏痕”的筆畫趣味相同。項穆《書法雅言?正奇》說,虞世南繼承智永的筆法,內含剛柔,筆意沉著精美。他的行草書十分遒勁秀媚,只是筋力稍覺
寬松彎曲。清代劉熙載《書概》說,虞世南書法出自智永,所以“不外耀鋒芒而內涵筋骨”。包世臣《藝舟雙楫》稱贊虞世南書法像臼鶴在云中飛翔,深受人們賞愛和敬仰。周星蓮《臨池管見》將虞世南書法與王羲之并重,稱贊說,王羲之、虞世南的字馨香超逸,舉止安詳溫和,就像自然界的春天夏天那樣生機蓬勃。
虞世南書法的影響
虞世南的書法,由智永而入二王之門,上接魏晉之緒,下啟盛唐之風,與歐陽詢同步書壇,并稱“歐、虞”,為初唐書法巨匠。從書法審美風格看,虞世南與歐陽詢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唐代張懷瓘《書斷》卷中認為:論地位,歐書與虞書“智均力敵”;論風格,歐書瘦硬剛勁,“外露筋骨”,虞書優(yōu)雅從容,“內含剛柔”;論品德,“君子藏器,以虞為優(yōu)宋代朱長文《續(xù)書斷》從
書品與人品的角度評價虞世南書法,認為虞世南外柔內剛的書風與“儒謹”“抗烈”的性格是一致的,并認為歐、虞書法成就一樣高,但論“德義”,虞高于歐。宋代王溥撰《唐會要》卷35載:在貞觀年間,虞世南奉唐太宗之命,與魏徵、褚遂良等人一起鑒定王羲之、王獻之、張芝等人的書法,定其真跡。此書卷64載:在貞觀元年,虞世南、歐陽詢奉唐太宗之命,擔任弘文館書法教師,給京城五品以上文武官員子弟中愛好書法和有書法天資的人講授“楷法”。
唐代受虞世南影響的書家有:褚遂良、陸柬之、唐太宗李世民、薛稷、張旭。
褚遂良父親褚亮是虞世南的同事 【山西的書法家www.yoooe.com】,正因為有了這層關系,才有了唐代無名氏《國史異纂》中有關褚遂良曾向虞世南求教書法的記載。有一次,褚遂良問虞世南說:“您看我的書法比起智永禪師來怎么樣?”虞世南說:“我聽說他一個字值五萬,你難道能夠像他這樣嗎?”褚遂良接著間:“我的字比起歐陽詢來怎么樣?”虞世南說:“聽說歐陽詢不擇紙筆,都能寫得稱心如意,你難道能做到這樣?”褚遂良聽到虞世南的話,感到有些失望,沮喪地說:“既然這樣,我為什么還要把功夫花在書法上呢?虞世南馬上改口說:“你如果心閑手順,筆墨調暢,碰上寫得精彩的,也是非常值得推崇的。”褚遂良聽到虞世南稱贊自己書法優(yōu)點的話后,才高興地告退了。
陸柬之則是虞世南的外甥,他年少時隨舅父虞世南學習書法,晚年則專攻“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李嗣真《書后品》說:“陸柬之學虞草體,用筆青出于藍。
唐太宗李世民自言其書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虞世南在書法上特善“戈”法。張懷瓘《書斷》記載:唐太宗學習虞世南書法,常為寫不好“戈”法而煩惱。有一天唐太宗在自已寫的“戩”字上故意空著“戈”旁,讓虞世南補上,再拿給魏徵品評。魏徵評價說:“仰觀圣上的墨寶,只有‘戩’字“戈’旁的寫法很逼真耐看。”太宗嘆服,并夸贊魏徵鑒賞水平高。唐太宗傳世的《晉祠銘》《溫泉銘》酷似虞世南行書也是事實。
薛稷書法學虞世南和褚遂良。薛稷外祖父魏徵是初唐名臣,家里收藏豐富,其中虞世南、褚遂良墨跡頗多,薛稷得以日久觀摩,進而“銳意模學,窮年忘倦”,最終學成,名動天下。他的書法用筆纖瘦,結字疏朗,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并稱“初唐四家張旭的母親陸氏是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張旭自幼習書,深得家傳,工書法,最善草書,后成為唐代草書大家,被尊為“草圣”。張旭楷書也寫得端嚴精美,上海博物館藏宋拓本《郎官石記序》是張旭的楷體作品,原石久佚。全篇楷書疏朗淳雅,凝重閑和,風格近于虞世南。
宋代受虞世南影響的書家有:蔡襄、宋高宗趙構、吳悅。蔡襄的小楷及行書均出自虞世南。宋黃庭堅《題蔡致君家廟堂碑》評說:“蔡君謨真行簡札,能入永興之室。”
宋高宗趙構學書由北宋黃庭堅、米芾入手,進而過渡到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及孫過庭諸家。上海博物館藏有趙構書《真草千字文》墨跡,趙構在卷后作跋,寫明臨自虞世
南書《真草千字文》,其風格與智永《真草千字文》相近,兼有虞書圓融豐腴之風神
元代受虞世南影響的書家有:趙孟頫、揭傒斯、康里巎巙。趙孟頫行楷書中內涵筋骨、柔中帶剛的審美追求也與虞世南一脈相通。揭傒斯楷書出自智永、虞世南,進而上溯晉人??道飵j巙師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懸腕作書,行筆迅疾,筆法遒媚。
明代受虞世南影響的書家有:祝允明、王寵。祝允明晚年小楷基本以虞書面貌出現。王寵是明代學習虞世南最出色的一位書家,其小楷既有魏晉時期王氏父子風華俊麗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時期虞世南的氣秀色潤、外柔內剛之氣。
清代受虞世南影響的書家有:劉墉、伊秉綬。劉墉精于小楷,主要學虞世南、顏真卿。伊秉綬早期的小楷得益于虞世南。
綜上可見,虞世南書法影響最大的時期是在唐代,其后雖然師法者代不乏人,但到宋代以后日漸式微,至清代以虞書為主的面貌就很少見到。當代書法大師林散之年少時臨習過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書法還遠播日本,如平安朝的藤原行成、享保時代的佐佐木文山、寬政時代的韓天壽、天保時代的屋代弘賢,以及現代的不少日本書法家都以虞書為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