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 春秋·楚(公元前770--476年) 通高67厘米、口徑66厘米、腹徑68厘米 1979年河南浙川下寺出土 河南省博物館藏 《王子午鼎》銘文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 春秋·楚(公元前770--476年) 通高67厘米、口徑66厘米、腹徑68厘米
1979年河南浙川下寺出土 河南省博物館藏
《王子午鼎》銘文
《王子午鼎》是春秋時期楚國的青銅器,墓中出土了一組共七件銅鼎,鼎上銘刻有“王子午”字樣,七鼎由大到小排列,稱為列鼎,此器是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2厘米,匕長63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縣下寺楚墓出土,現(xiàn)藏河南省博物館。此鼎平底束腰,兩耳外撇,三足粗壯穩(wěn)固。鼎口上扣平蓋,蓋頂有橋形把手。鼎蓋作平頂微弧,有圜形鈕。蓋、頸、腹內(nèi)壁均鑄銘文,腹銘84字,記述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和歌頌自己的功德。
與敦厚的造型大異其趣的是,鼎的外部裝飾繁縟細致,纖巧奇詭。因此,這件曾是楚國貴族傳家之寶的重器,實系商周以來中原青銅文化與楚人詭麗巧思的完美結(jié)合體。同樣是裝飾青銅器的饕餮紋、夔龍紋、蟠螭紋和竊曲紋,在這件鼎上既有中原地區(qū)常見的范鑄陽線,更有荊楚獨特的浮雕與圓雕,并且使用前所未有的先進技術(shù)。環(huán)繞鼎腹的六條立體怪獸,各由兩條夔龍蜷曲盤繞而成,就是采用失蠟法分別鑄出,然后焊接于鼎身的。六條獸頭伸出鼎口,恰與鼎蓋邊緣的六個卡口相合,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構(gòu)思,技藝之高超,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nèi),是第一流的水平。整個鼎裝飾性與實用性有機統(tǒng)一,結(jié)合完美。
南國楚地的先民們是中國浪漫主義的先驅(qū),他們神游九天的情思、與神靈共舞的情懷,造就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為我們留下了《離騷》這樣不朽的華章。而鑄造于青銅器上曲盡巧思的神獸奇鳥,無疑是這些華章的注解。從春秋楚國青銅器到漢代馬王堆漢墓帛畫和漆器,我們無時無刻都能感悟到屈大夫那顆浩渺狂放而又騷動不安的心。
這件王子午鼎屬于楚莊王的兒子,楚康王時的大臣子庚所有。他所任官職是令尹,相當于后來的宰相,故此鼎又稱令尹子庚鼎。同樣形狀而大小相次的鼎,在王子午的墓葬中共出土了七件,而且每件鼎內(nèi)都放置有牛的肢骨,七件鼎所盛牛骨可能是屬于同一頭牛。鼎內(nèi)還放有撈取牛肉、牛骨的銅匕。更為難得的是,鼎內(nèi)都刻有鳥篆體銘文,這些珍貴的書法藝術(shù)同時也是相當重要的史料。文中記錄了王子午一生的功德,并說明這種形狀的鼎是升鼎,即將鑊鼎中煮好的牲肉取出放入此鼎來調(diào)和保溫。王子午以七鼎之禮隨葬,表明了他在楚國地位之高。在他的墓中,共出土各類文物達六千零九十八件,另有十九匹馬和七輛戰(zhàn)車。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赫赫威風已隨風而去,陳列眼前的這些美輪美奐的食具,卻仍在昭示著一個時代的輝煌。
《王子午鼎》銘文表達了對先祖的追思,敘說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業(yè)績,并教育子孫須以此為準則。全文語詞流暢押韻,是楚國青銅器上不多見的長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此外,銘文用鳥篆書寫,有中國最早的“美術(shù)字”之譽。
【銘文】蓋銘:倗之(齍),器銘:隹(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擇)其吉金,自乍(作)彝齍)鼎,用亯(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用(祈眉壽)(弘恭舒遲),(畏忌)趩趩,敬氒(厥)盟祀,永受其福。余不(畏)不差,惠(于)政德,(惄于)威義(儀),闌闌(獸獸)。命(令)尹子庚,殹(繄)民之所亟,萬年無諆(期),子孫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