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王孫遺者鐘 春秋晚期 《王孫遺者鐘》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轉自世界邦老王的博客) 《王孫遺者鐘》正面銘文拓片(圖片由可嘉提供 掃描自《中國美術全集》)
王孫遺者鐘
春秋晚期 《王孫遺者鐘》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轉自世界邦老王的博客)
《王孫遺者鐘》正面銘文拓片(圖片由可嘉提供 掃描自《中國美術全集》)
《王孫遺者鐘》其他面銘文拓片(圖片來自《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9-樂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吳鎮(zhèn)烽編著))
銘文: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孫遺者,擇其吉金,自作龢鍾。中□(翰)虘(且)揚,元鳴孔煌。用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用祈眉壽,余□(溫)□(龔)□(左害右夫,舒)屖(遲,安。又同犀,從尸辛聲。),畏□(忌)趩趩(chi行聲也,從走異聲。),肅悊(zhe同哲)聖武,惠于政德,□(淑)于威義(儀),謀猷不(丕)飤(si同飼,食糧也,從人食。)。闌闌龢鍾,用匽(宴)以喜(饎)。用爍(樂)□(嘉)賓,父□(兄)及我□(朋)友,余憑吾心,延永余德。龢修民人,余專明于國?;驶饰跷?,萬年無諆(期)。枼(世)萬子孫,永保鼓之。
附錄:詭譎浪漫的《王孫遺者鐘銘》(作者:王志敏)
春秋晚期作品,出土于湖北省宜都地區(qū),銘文分六面,每面二至四行不等,共十九行一百一十七字,重文四處,現(xiàn)藏于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王孫遺者的事跡,史無可考。銘文記述王孫遺者制作和鐘,用以佩亨先祖,宴樂親朋的事。作品文辭優(yōu)美,其中更有摹擬和鐘樂音的雙音詞句,讀來楚楚動人、余音緲緲??梢哉f銘文本身就是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歌賦。
銘文在鐘體外部當眼之處,與周圍的裝飾圖案緊連在一起,本身當考慮到對鐘體的裝飾意義。書法上字形修長,從其體勢、用筆上看,融裝飾性與寫意性于一爐,與宗周書風大異其趣。其裝飾性體現(xiàn)在作品結字的造型上對“鳥蟲篆”書體的隱喻,其用筆體勢,特別是下垂筆畫向左右兩個方向自然展開等特征,無不帶有“鳥蟲篆”中裝飾筆畫的影跡。但作品纖細彎曲的筆畫,又顯示出書寫過程中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舒展自如,異常婀娜動人。通篇顯示出較自然和寫意的韻味,使作品在形式感和抒情意韻相互交融的情態(tài)上給人以異樣的風采。
作品用筆線條細長優(yōu)美,遒勁灑脫,轉折屈伸富有彈性。筆畫舒展夸張?zhí)幐挥凶藨B(tài),不覺令人想到“楚人好細腰”的故事。結體婀娜多姿,疏密對比強烈。向下方垂露的用筆似是毫無約束地向外抒寫出去,筆不盡意亦不盡,如“文”、“用”、“不”、“友”、“父”等。有些筆畫在長長地舒展出去之后,將到末尾段時又向左右方向稍作屈曲,然后赫然而止,如“子”、“于”、“永”、“樂”、“余”、“誨”等字,似是要將長舒不盡之意作一個回轉式的過渡和減速,然后收住筆勢,使你那沿筆意抒寫出去的情勢得到很好的緩沖之后,又回轉到裝飾性的狀態(tài)之中,不至于把情緒無休止地向外奔瀉。恰似長袖善舞的少女在優(yōu)美的舞姿中嫣然給你一個回眸……既體現(xiàn)出裝飾性書體在形式上的注重,又在用筆上表現(xiàn)出寫意書體的優(yōu)雅曼妙,動靜相宜的一面,使欣賞者有如置身于輕歌曼舞的場景之中。但富于裝飾性的特點及其舒展的意態(tài)與書寫的隨意性又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詭譎浪漫,異常別致。兩種不同特性之間所體現(xiàn)出的既矛盾沖突又融洽相處、高度統(tǒng)一的藝術特點,在此銘文筆畫間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得銘文風格上給人以新鮮活潑,自然流暢,優(yōu)雅亮麗,舒展寫意的感受。
作品的感染力在于既有裝飾性書體的筆法和結構特點,又有自然書寫的筆意和不盡矜意的布白結構以及自然酣暢、揮灑自如的個性特色。從中取法,也當從此處入手,學會遺貌取神,以意臨為主,配合欣賞銘文優(yōu)美的辭藻,進而感受楚文化情調中浪漫的一面,從中獲得文采和視覺雙重的感受。楚系書風中相近的作品還有《王子盞盂銘》、《沇兒鐘銘》等。其中《沇兒鐘銘》書寫形式幾近雷同,只是銹蝕稍嚴重一些,故作品的用筆感覺厚實沉穩(wěn)一些,但優(yōu)美空靈的感覺亦遜于此銘。這幾件銘文作品如果配合著學習,效果或會更好。
《沇兒鐘銘》銘文拓片
文章摘自《金文書法摭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