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技法的傳承,我們每個書家都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這個事情須要由自己來完成,這么重大的歷史課題靠一個人怎么可能完成?每個人只要完成一部分就可以了,最終的延續(xù)要靠我們整個集體
對技法的傳承,我們每個書家都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這個事情須要由自己來完成,這么重大的歷史課題靠一個人怎么可能完成?每個人只要完成一部分就可以了,最終的延續(xù)要靠我們整個集體來完成的。
我們要面對的是傳統(tǒng)書法和篆刻的當代性價值的問題,這些東西傳承到了當代,應該用什么去承載,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去做?有那么多人,好不好呢?僅僅把古代的東西傳承下來,僅僅是在這個傳承過程中,得到一些熏陶嗎?顯然不是。傳統(tǒng)的東西到了當代要有它當代的新東西。
![](/d/file/p/2023/03-03/97539d9c810bc0dad3085d7e6663df22.jpg)
我覺得當代性的命題最合適的選擇就是風格。你可以寫出全新的東西來表達自己的特性,也可以把古人的東西學得很到位,然后傳承給下一個時代。
但這兩種方式都有毛病:新的東西必須是要和傳統(tǒng)有邏輯發(fā)展關系的,是內在的自然發(fā)展;同時我們還必須是有發(fā)展意識的,回顧書法史,每一個出色的書法家在他那個時代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當代性。 部分文章轉載于互聯(lián)網,若侵權到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 1170734538@qq.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