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張翰帖《張翰帖》也稱季鷹帖,記張翰故事。 釋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為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
《張翰帖》也稱季鷹帖,記張翰故事。 釋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為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zhí)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內(nèi)字殘,現(xiàn)據(jù)《晉書》補(bǔ)) 此段文字見于《晉書·文苑》及《世說新語》等書中,但均屬節(jié)錄。 張翰是西晉吳郡(今蘇州)人,富于才情,為人舒放不羈,曠達(dá)縱酒,當(dāng)時人將他喻為三國魏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嵇(阮嵇曾為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稱他“江東步兵”。他追隨賀循至洛陽做了齊王的官,但他并不快樂,時常思念江南故鄉(xiāng),于是萌生隱退山林、遠(yuǎn)離亂世之念,后終棄官回鄉(xiāng)。 《張翰帖》原屬《史事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存世四件墨跡之一,十分珍貴。此帖的書法特點(diǎn)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fēng)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余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qū)”,并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zhí)法面折庭爭之風(fēng),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這段評語對我們欣賞《張翰帖》以及其他歐體書都是極為重要的。 本幅與題跋鈐宋高宗趙構(gòu)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記。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紹興內(nèi)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內(nèi)府,帖的左邊原有弘歷題詞,被刮去。 此帖為唐人鉤填本,筆墨厚重,鋒棱稍差。 明卞永譽(yù)《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等書有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