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手札集合,請您欣賞收藏
《東武帖》
▼
蘇軾丨《東武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東武小邦 不煩牛刀 責(zé)無可以上助萬一者 非不盡也 雖隔數(shù)政 猶望掩惡耳 真州房緡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軾又上
《次辯才韻詩帖》
▼
蘇軾 丨《次辯才韻詩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fù)出入。余往見之。嘗出,至風(fēng)篁嶺。左右驚曰“遠公復(fù)過虎溪矣”。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fēng)流”。因作亭嶺上,名曰過溪,亦曰二老,謹(jǐn)次辯才韻賦詩一首。眉山蘇軾上。
日月轉(zhuǎn)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人天爭挽留。去如龍出山,雷雨卷潭湫。來如珠還浦,魚鱉爭駢頭。此生暫寄寓,??置麑嵏 N冶忍樟罾?,師為遠公優(yōu)。送我還過溪,溪水當(dāng)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記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寧有離別憂。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跋吏部陳公詩帖》
▼
蘇軾丨《跋吏部陳公詩帖》丨行書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司副使吏部陳公,軾不及見其人。然少時所識一時名卿勝士,多推尊之。爾來前輩凋喪略盡,能稱誦公者,漸不復(fù)見。得其理言遺事,皆當(dāng)記錄寶藏,況其文章乎?公孫師仲,錄公之詩廿五篇以示,軾三復(fù)太息,以想見公之大略云。元豐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陽蘇軾書。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
▼
蘇軾丨《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君知五蘊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覆盆帖》
▼
蘇軾丨《覆盆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覆盆子甚煩采寄 感怍之至 令子一相訪 值出未見 當(dāng)令人呼見之也 季常先生一書 并信物一小角 請送達 軾白
《歸安丘園帖》
▼
蘇軾丨《歸安丘園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軾啟。前日少致區(qū)區(qū),重?zé)┱d答,且審臺侯康勝,感慰兼及。歸安丘園,早歲共有此意,公獨先獲其漸,豈勝企羨。但恐世緣已深,未知果脫否爾?無緣一見,少道宿昔為恨。人還,布謝不宣。軾頓首再拜子厚宮使正議兄執(zhí)事。十二月廿九日。
《獲見帖》
▼
蘇軾丨《獲見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軾啟。近者經(jīng)由獲見為幸。過辱遣人賜書,得聞起佳勝,感慰兼極。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會未緣,萬萬以時自重。人還,冗中,不宣。軾再拜長官董侯閣下二八月廿八日。
《邂逅帖》
▼
蘇軾丨《邂逅帖》丨又稱《江上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軾啟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懷仰。世契感悵不已,厚書且番。起居佳勝,令弟愛子各想康福,余以面莫既人回,忽忽不宣。軾再拜知縣朝奉閣下,四月廿八日。
《致季常尺牘》
▼
蘇軾丨《致季常尺牘》丨又名《一夜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xì)說與。纔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