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直入主題,第一問:《中秋帖》是唐人摹本嗎?《中秋帖》是三希之一,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乾隆視它為“至寶”,覺得它是王獻之真跡:大內藏大令墨跡,多屬唐人鉤填,惟是卷真跡,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寶也。向貯御書房,今貯三希堂中。乾隆丙寅二月御識。按徐邦達等現(xiàn)代學者的研究,這個《中秋帖》確實不是唐人摹本,而是宋人摹本。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直入主題,第一問:《中秋帖》是唐人摹本嗎?《中秋帖》是三希之一,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乾隆視它為“至寶”,覺得它是王獻之真跡:大內藏大令墨跡,多屬唐人鉤填,惟是卷真跡,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寶也。向貯御書房,今貯三希堂中。乾隆丙寅二月御識。按徐邦達等現(xiàn)代學者的研究,這個《中秋帖》確實不是唐人摹本,而是宋人摹本。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首先,《中秋帖》所用的竹料紙,晉朝沒有,要到宋朝才有。
其次,《中秋帖》上的字豐潤圓熟、沒有賊毫,書家用的該是無心筆,但晉朝用的是有心筆。
其實,清人吳升在《大觀錄》里就說:
“此跡書法古厚,黑采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
到了現(xiàn)當代,學者們大多認為《中秋帖》是宋代書法家米芾炮制出來的。
第二問:中國書法造假第一人?
米芾,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造假第一人。
流傳至今的王羲之《大道帖》、《行穰帖》,王獻之《鵝群帖》、《地黃湯帖》,顏真卿《湖州帖》等,研究下來都是米芾的手筆。
這些假,并不都是米芾有意造的。
作為書法家,米芾要臨摹,有時他的臨摹會被人誤當作真跡。
他在《書史》中記過這么一件事:
《爭座位帖》……余少時臨一本,不復記所在。
后二十年,寶文謝景溫尹京云:大豪郭氏分內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眾乃許。
取視之,縫有“元章戲筆”字印,中間筆氣甚有如余書者。
面喻之,乃云“家世收久,不以公言為然”。
米芾臨了一本《爭座位帖》,不知怎的,流傳到了市面上。
米芾跟人說那是自己臨的,上面還寫有“元章戲筆”(“元章”是米芾的字),但對方就是不信,愣說他們家收藏很久了。
也有人故意拿米芾的臨摹造假,比如王詵。
他是故意做舊米芾的臨本,然后冒充真跡:
王詵每余到都下,邀過其第,即大出書帖,索余臨學。
因拒中翻索書畫,見余所臨王子敬《鵝群帖》,染古色麻紙,滿目效紋,錦囊玉軸,裝剪他書上跋連于其后,又以臨虞帖裝染,使公卿跋。
余適見,大笑,王就手奪去。
?第三問:《中秋帖》與《十二月帖》?
此外,還有一種狀況,米芾在《書史》里沒寫,那就是他自己有意造假,比如這個《中秋帖》就大概率是他自己造假。
我們是如何知道的呢?
首先從《中秋帖》文本來看,三行二十二字: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這二十二字,看著和《十二月帖》很像:
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復不得相未復還慟理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一個合理的猜測是,《中秋帖》節(jié)臨自《十二月帖》。
畢竟,米芾曾經見過《十二月帖》,并在《書史》里高度評價:
此帖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與此同時,米芾又搞了一個《米姓晉唐法書真跡秘玩目》,盤點他手上秘不示人、獨自把玩的作品,其中就有王獻之的《中秋帖》。
以米芾的眼力,不可能看不出《中秋帖》脫胎于《十二月帖》,可在他筆下,這兩件作品是獨立的。
而且,他還說《中秋帖》是王獻之的真跡,就在他手上,但他就是不想拿出來給大家看。
因此,我們有一個大膽的推測,這個《中秋帖》是他自己節(jié)臨,然后故弄玄虛貼的“王獻之”的標簽。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要說明。
無論是《中秋帖》,還有《十二月帖》,這兩件作品都是讀不通的,所以前面沒有斷句。
《中秋帖》讀不通很正常,因為它不完整,為什么《十二月帖》也讀不通呢?因為《十二月帖》也不完整。
按董其昌的考證,《十二月帖》和《慶至帖》本是一帖,但在買賣過程中被剪輯重裝成了兩份,所以現(xiàn)在看來很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