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多寶塔碑》是公元752年顏真卿44歲時的作品,作為楷書入門字帖也很出名,但《多寶塔碑》的顏體味道并不重,因為顏真卿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書法家。顏真卿出身于文化底蘊豐富的顏氏家族,他的五世祖是《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多寶塔碑》是公元752年顏真卿44歲時的作品,作為楷書入門字帖也很出名,但《多寶塔碑》的顏體味道并不重,因為顏真卿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書法家。顏真卿出身于文化底蘊豐富的顏氏家族,他的五世祖是《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說來有趣,《顏氏家訓》里也有說到書法,但顏之推的觀點是“此藝不須過精”、“慎勿以書自命”,看得過去就行,沒必要寫得太好,千萬別把自己定位為書法家。
這條家訓,顏真卿并沒有完全遵守,但也沒有完全違背。
一方面,顏真卿確實是一個書法家,但另一方面,顏真卿并不只是一個書法家。
就書法而言,顏真卿的書法可以安史之亂(755年—763年)為界分作兩段。
前一段,如《郭虛己碑》、《多寶塔碑》等作品,更多的是繼承前人;后一段,如《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等作品,更多的是自家面目。
“國家不幸詩家幸”,或許正是安史之亂催生了顏真卿的書法。
同時,這場安史之亂,也彰顯了他的另一個身份——忠臣。
“朕不識真卿何如人”
安史之亂剛爆發(fā)時,安祿山勢頭正盛,地方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沒有一個敢抵擋。
唐玄宗接到消息,不禁感慨,難道一個忠臣都沒有嗎?
就在這時,唐玄宗發(fā)現還有個平原郡,還有個顏真卿。
于是,唐玄宗又感慨“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
唐玄宗很欣賞顏真卿,就是不知這人是誰。
其實,顏真卿之前就曾上書朝廷,說安祿山要反,可沒人搭理他。
沒辦法,顏真卿只好做自己能做的。
他表面上泛舟飲酒,麻痹安祿山;暗地里筑墻挖渠,時刻準備著。
所以等安史之亂爆發(fā),正是顏真卿組織了平原首役。
但要戰(zhàn)斗,就會有犧牲,安史之亂中,顏氏一門三十余人被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顏杲卿、顏季明父子。
“為顏常山舌”
顏杲卿、顏季明守的是常山。
一開始,叛軍俘虜了兒子顏季明,想借此逼顏杲卿投降,結果顏杲卿不屈服,于是他們砍了顏季明的頭。
之后,常山城破,顏杲卿自己也成了俘虜。
面對安祿山,顏杲卿身受刀剮而罵聲不絕;叛軍聽不下去,割了他的舌頭,但他還是試著發(fā)出含糊不清的罵聲。
這就是幾百年后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寫的“為顏常山舌”,就是在這樣的叫罵聲中,叛軍結果了顏杲卿的性命。
幾年后,顏真卿派人找到顏季明的首級,做了篇《祭侄文稿》,祭文中“父陷子死,巢傾卵覆”說的就是這一段慘烈的故事。
安史之亂,最后還是被平定了。
顏真卿也得到了嘉獎,被封魯郡開國公,“顏魯公”之名正是由此而來。
不過,雖然大唐挺過了安史之亂,顏真卿還寫過一篇《大唐中興頌》(元結撰文),但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大唐始終沒有恢復原來的元氣。
在之后的日子里,大唐始終受困于藩鎮(zhèn)之亂,而顏真卿的人生也將因此畫上句號。
“人心無路見”
公元783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稱王,公然反叛。
因為得罪了朝中權臣盧杞,顏真卿被派往叛軍營地曉諭安撫。
如果顏真卿愿意叛變,或許可以在李希烈那謀個宰相當當;但顏真卿鐵了心忠于大唐,那就只能被囚禁了。
在被囚的日子里,顏真卿給自己寫好了墓志、祭文、遺表,隨時準備就義。
比如有一篇《奉命帖》,就是寫于這個時期:
千百年間,察真卿心者,見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達于時命耳。人心無路見,時事只天知。
到了第三年,這個時間終于到了。
李希烈發(fā)現自己越來越沒有成功的可能,決定先派人殺了顏真卿。
就這樣,公元785年,76歲的顏真卿壯烈殉國。
聽到消息的唐德宗,廢朝五日表示哀悼,并定其謚號為“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