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書法,是中國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文人墨客的揮毫下,薪火相傳。而在風云動蕩的民國時期,書法顯現(xiàn)出了尤為特殊的意義——民族文化之信仰。當時西方文化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在她歷經(jīng)了文化的輝煌之后,進入了停滯階段,當時社會的精英,正為國人的自信,謀求一條出路。而書法,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載。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書法,是中國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文人墨客的揮毫下,薪火相傳。而在風云動蕩的民國時期,書法顯現(xiàn)出了尤為特殊的意義——民族文化之信仰。當時西方文化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在她歷經(jīng)了文化的輝煌之后,進入了停滯階段,當時社會的精英,正為國人的自信,謀求一條出路。而書法,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載。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百年之前的『大時代』,新舊交替、西學東漸,西方文化如堅船利炮一樣,猛烈地沖擊著中國大地。而鋼筆、鉛筆的日漸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筆的使用程度。民族進程走到了十字路口,國人當何去何從?有識之士們深知,喪失一門國粹,就如同丟掉家國山河。
筆墨即血脈,絕不可止于當時。于是,孫中山、譚延闿、蔡元培等大批文士涌現(xiàn)而出,他們以墨傳心、書寫豪情,民國諸君子的風度、氣質(zhì)、學識,蘊藏在這行筆之中。黑白間,盡是無聲的吶喊。
在培養(yǎng)國人美學情操方面,書法也被視為極其重要之角色。梁啟超曾言:『吾中國以書法為一美術(shù),故千余年來,此學蔚為大國焉』。這番言語響徹在華夏土地上,對國人美學價值的形成產(chǎn)生了巨大改變。
而時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更以書法為核心載體,對“美育教育”進行了廣泛實施。點滴筆墨,注入到了無數(shù)有志青年的熱血當中,他們明白,此學乃是家國命運之根。一點一畫,支起中國脊梁;一提一按,激發(fā)民族脈動。
林語堂在《中國人》中曰:『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shù)心靈的極致』。因此『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shù)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shù)』;『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
概括說,中國美學的基礎(chǔ)是書法。而書法常用的術(shù)語:平衡、勻稱、虛實、對比、呼應等所包容的內(nèi)涵,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美學觀念的基礎(chǔ)』。
每一代人都有屬于他們時代的榮光和記錄,《大時代》——一本有著『大』名字的小書,只是擷取一個角度,希冀通過前賢們留下的手跡墨寶,成為一窺那個風雷激蕩的時代的載體。
書法之于民國來說,它是千百年來的延續(xù),也是它千百年來的轉(zhuǎn)折。而書法于任何時代來說,都是中國人的性靈歸所,因為方塊字就是中國人最遠古的圖騰,是每個中國人膜拜的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