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隸書是什么?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風格,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一般認為它由篆書發(fā)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 “蠶頭燕尾” “一波三折”。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隸書是什么?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風格,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一般認為它由篆書發(fā)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 “蠶頭燕尾” “一波三折”。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隸書小知識·
中文名:隸書
外文名:clerical script
代表作品:《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等碑帖
起源:秦朝
代表人物:鄭簠、金農
· 隸書的特點 ·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2、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4、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5、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隸書的歷史?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它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于書寫。是在監(jiān)獄里創(chuàng)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xiàn),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從篆書發(fā)展而來的,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隸書之名源于東漢,隸書的出現(xiàn)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的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于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了基礎。
隸書始于秦而興于漢,尤其到了東漢,碑刻最為發(fā)達,留下了不少書法藝術的精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說是隸書發(fā)展中技法最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恫苋肥侵麧h碑之一,在現(xiàn)有漢碑中,是保存漢代隸書字數(shù)較多的一通碑刻。拓法雖不為精善,但較之當時所拓,神理渾淪可愛。不僅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含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中除記述曹全之生平、功績,以及世系外,并記載了漢代以張角為首發(fā)動的農民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可作為訂正歷史之參考?!恫苋肥菨h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作品說明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它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于東漢中平二年 (185)。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堅細。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碑陽20行,滿行45字;碑陰分5列,每列行數(shù)字數(shù)均不等。明萬歷初年,該碑在陜西郃陽縣舊城出土。在l明代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陜西省西安博物館碑林保存。此碑為漢碑中極負盛譽者。其結字勻整,秀潤典麗;用筆方圓兼?zhèn)?,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一路書法的典型。
《曹全碑》作者
《曹全碑》是曹全門下吏王敞、錄事王畢、主簿王歷,戶曹秦尚、功曹史王顓等人,羨慕奚斯之作《魯頌》,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紀其功。王敏、王畢等立石。所以,《曹全碑》系東漢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