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但凡大家,莫不以工匠精神,對某件事孜孜以求。書法界的大家們,也都大致如出一轍地遵循這個規(guī)律,跟從事其他事業(yè)一樣,這樣的“不瘋魔不成活”的名家,懷素便是其中著名的例子。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但凡大家,莫不以工匠精神,對某件事孜孜以求。書法界的大家們,也都大致如出一轍地遵循這個規(guī)律,跟從事其他事業(yè)一樣,這樣的“不瘋魔不成活”的名家,懷素便是其中著名的例子。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十歲那一年,懷素突然生出了想要出家的念頭。
想想,只有十歲,就“忽發(fā)出家之意”,家里人勸不住,進入佛門后,改字藏真,家里窮,買不起筆墨紙張,人家不氣餒,就在寺院的墻壁上、自己的衣服上、各種器皿上,芭蕉葉子上練習書法,我們今天看懷素的圖畫,多跟芭蕉葉子相伴,可見他最初練字,是就地取材的。據(jù)說為了練字,還自己還專門制作了一塊漆盤,書寫上去字之后,很快可以重復(fù)書寫,而且有在宣紙上書寫的效果,跟今天街頭上賣的那種水寫紙有點類似。
但是懷素年輕時,并沒有向古人學習,就是自己練,所謂的“野路子”,這種練習書法說好了叫“不師古”,說不好,其實是走了很多彎路。如果按我們中國人的說法,他年輕時候還“不得法”,還處于正統(tǒng)書法的門外,各地書協(xié)也不接受他,但他不在乎,就是下苦功夫,練!
懷素20歲左右,慕李白之名,上門求詩,李白也是個性情疏闊的人,兩個人性情相近,于是李白非常喜歡他,還給他寫了一首詩,就是著名的《草書歌行》,稱“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也就只有李白這樣的人能寫出來這樣的詩,幻想能力之強,無人能及。想必懷素有這樣的朋友,心中當也是幸福感非常強烈的,并且也可以看出,那個年齡的懷素,書法雖然還不精純,但在李白看來,水平已經(jīng)相當?shù)母摺?/p>
之后的懷素,行游天下,尋師訪友,出零陵、經(jīng)衡陽,走潭州,過岳陽,一邊尋訪名跡開闊胸懷,一邊盡力研習書法,近30左右,懷素寫了《秋興八首》帖,此帖水平在懷素生平作品來看,還不算成熟作品,書法的行筆、收筆還有野路子的痕跡,完全沒有邁入中國傳統(tǒng)的魏晉門檻。
之后懷素在京都長安有幸親見王羲之、王獻之作品,也鑒賞到《曹娥碑》,那時,懷素基本30歲,一見之下,再也不能忘懷,從此,懷素潛心鉆研晉人書法,前后大約滯留長安5年的時間,這段時間,當是懷素書法成長最快的5年。其間接觸張旭的弟子鄔彤,于是既學張芝臨池之法,又學張旭草書之妙,甚至王獻之的書法精妙處,以得以領(lǐng)悟,此時,懷素進入晉人之門,登堂入室。
33歲左右,懷素拜會顏真卿。(真是幸福啊,那個年代,那些人,懷素竟能一一見到,李白、顏真卿,還有后面的陸羽,唉,真是個幸福的小和尚。)顏真卿于是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了懷素。顏真卿還親自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序言里稱懷素“精心草圣,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對懷素的草書也大加稱贊。
38歲那年,懷素創(chuàng)作《自敘帖》。帖中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事跡,就像一個自傳,算是長文,篇幅比較大,在《自敘帖》中,懷素對自己書法藝術(shù)的追求過程寫得比較清楚,也把學書過程中結(jié)交的各個名人作了完備的講述。
近50歲那一年,懷素與陸羽(就是那個“茶圣”)相識并相交。兩人相交頗厚,后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你想想,兩個人是親密相交的朋友,如果想研究懷素,這個傳記文章是最好的一手材料。
之后大致63歲那年,懷素書寫了那個著名的《小草書千字文》,此時人書俱老,人觀之草書,稱之“一字千金”,因此此帖又名《千金帖》。懷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也就是書寫《小草書千字文》的當年,懷素患風痹病,圓寂。
懷素名帖如今能見到的,是這四個作品:《自敘帖》長卷,《小草書千字文》、《食魚帖》、《苦筍帖》,關(guān)于《苦筍帖》啟功老人在他的《論書絕句》第五十三首曾經(jīng)論及,原詩如下:
筍茗俱佳可逕來,明珠十四邁瓊瑰。精純雖勝牛腰卷,終惜裁縑吝襪材。
我們逐句來解釋一下。
第一句,筍茗俱佳可逕來,《苦筍帖》只有十四個字,稱“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白。”因此,此句是指代《苦筍帖》。
第二句,明珠十四,還是指《苦筍帖》上的十四個字像十四顆明珠一樣。邁瓊瑰,超過各式珍寶。
第三句,精純,書寫筆法精練純熟。雖勝,雖然超過。牛腰卷,指大卷子,指懷素的《自敘帖》因為那是長篇自敘,因此內(nèi)容多,篇幅長,卷起來很粗,像牛腰一樣。
第四名。終惜,總歸是可惜的。裁縑吝襪材,因為字太少了,顯得吝嗇,好像不舍得用縑裁成襪子一樣。唐人寫信來往,用的是絹作材料,這是當時的習俗。在這里有個典故,蘇軾在他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里說:“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攝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總之,是嫌字太少了,可不是,只有十四個字啊。
啟功認為《苦筍帖》,“以精美跌宕求之,苦筍當推第一”,雖然只有兩行,但要想長卷而又精美,實在不易,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苦筍帖》在上海博物館。原帖中的各種古印,不具考證價值。
懷素一生不事旁物,心心念念地就做了一件事兒,就是練習書法,而且專精草書,最終以“草圣”留名書史,可算是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的典型人物。所以,但凡有點想法和念頭的人,如今天說有點“夢想”的人,當有一點一點積累的決心和執(zhí)行力,才可能最終“不瘋魔不成活”的成就一番大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