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王鐸和傅山都是明代草書大家,風格迥異,各有千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一比較分析。王鐸和傅山都極力推崇“二王”,然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風格氣息完全不同。王鐸的“中庸之道”和內心深處的“怪力亂神”相互交織,書風無不透露出張揚個性、霸氣側漏和逞強好勝;而傅山出家為道,學問文章皆真性情,云游四方,豪爽、好酒喜飲和行俠仗義,滋養(yǎng)了其筆墨抒情、浪漫而有意境、流暢而富有形態(tài)之美的書風。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王鐸和傅山都是明代草書大家,風格迥異,各有千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一比較分析。王鐸和傅山都極力推崇“二王”,然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風格氣息完全不同。王鐸的“中庸之道”和內心深處的“怪力亂神”相互交織,書風無不透露出張揚個性、霸氣側漏和逞強好勝;而傅山出家為道,學問文章皆真性情,云游四方,豪爽、好酒喜飲和行俠仗義,滋養(yǎng)了其筆墨抒情、浪漫而有意境、流暢而富有形態(tài)之美的書風。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王鐸和傅山雖都崇尚古法,然取向不同。王鐸學“二王”筆法,也得益于米南宮、顏真卿、李邕諸家,筆勢開張、雄強。他極力主張“敏而好古”、“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多也”、“書不入晉,終成野道”。“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于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王鐸的三個“不服”,是他縱橫捭闔,不服古人,不流時弊,敢于張揚的心底吶喊?;蛟S是他不夠長壽、或許是功力所限,并沒有達到“厚古薄今”的境界。他在融入了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恣肆的筆墨下,也暴露了“筆不與意隨”(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的遺憾。傅山也是宗法“二王”,他不僅崇拜顏真卿的人品,而且受顏真卿書法的影響極大,書法既秀美圓潤,風姿綽約,又蒼勁而凝練,字里行間一氣呵成,富有流暢性。在顏真卿書法思想下,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于直率毋安排”的創(chuàng)新理念,對后世影響很大。
王鐸和傅山在書法表現形式上的不同。王鐸取法更多的是王獻之的外拓法,又取米芾蒼老勁健之勢,書寫駿快,全以力勝。王鐸得意之作《草書唐人詩卷》,筆勢穩(wěn)健,收放自如,節(jié)奏強烈,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枯實濃淡,互映成章,一派寫意之風,對后世乃至當今書風影響極大。王鐸作為清代的草書巨匠,也有不足之處,例如結體近怪,點畫筆法有生硬之感,個別字如“飄”、“沙”字是他典型的呈三角狀的點畫結體,顯得有些僵硬。傅山的草書通篇宕逸渾脫,放縱、連綿起伏跌宕,既有音樂般的旋律,又有一瀉千里之勢。在紛繁激烈的線條纏繞中卻流露出優(yōu)雅之氣,猶如明凈般的心靈,暢快淋漓,精致而細膩。他筆下的“拙”、“丑”“支離”和“直率”,出于自然天成,與時下故作姿態(tài)的“拙”、“丑”“支離”和“直率”,有天然之別。
傅山草書這些獨有之風格,正是王鐸所不具備的,而王鐸草書的霸氣雄強也正是傅山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