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王羲之《周孝侯帖》又名《平西將軍周府君碑》,現(xiàn)存江蘇宜興周孝侯廟,碑上題款標明由西晉文學家陸機撰文,集右軍將軍王羲之書,唐元和六年義興縣令陳從諫重立。據(jù)《宜興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宜興遇水災(zāi),糧倉被淹,周王廟曾作糧倉。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王羲之《周孝侯帖》又名《平西將軍周府君碑》,現(xiàn)存江蘇宜興周孝侯廟,碑上題款標明由西晉文學家陸機撰文,集右軍將軍王羲之書,唐元和六年義興縣令陳從諫重立。據(jù)《宜興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宜興遇水災(zāi),糧倉被淹,周王廟曾作糧倉。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后因洪水泛濫,糧食腐爛,蒸蝕了石碑,字多漫漶/huàn/,可辨識字僅三分之二。此舊拓本所有字跡清晰可辨,故可知其所拓時間至少早于明嘉靖,可稱為此碑拓的最善本。
周府君即著名的“周處除三害”中的周處,生于公元242年,卒于297年,字子隱,晉朝陽羨人。年輕時常與人斗毆鬧事,鄉(xiāng)親們將他與長橋下的獨角蛟、南山上的白額虎并稱“三害”。他射虎斬蛟后,入?yún)乔髮W,立志改過。曾任吳國東觀左丞、晉新平太守、廣漢太守、楚郡內(nèi)史、散騎常侍,為當?shù)匕傩兆隽瞬簧俸檬隆V芴巹傄阏?,任御史中丞時,得罪了梁王司馬彤,元康七年(297年)被迫孤軍與叛軍齊萬年交戰(zhàn),戰(zhàn)死疆場。贈平西將軍,謚/shì/號孝。周處在史學、文學等方面也有建樹,著有《默語》、《吳書》,還撰寫了《風土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介紹地方性歲時節(jié)令和風土習俗的著作。
平西將軍周府君碑部分碑體鑲嵌在宜興周王廟大殿西側(cè)墻壁中,碑面凸出墻體以外。因年代久遠,碑面局部蝕壞,歷來不為人們所注目。此碑頂部有碑體本色的夔/kuí/龍卷臥,碑上側(cè)穿孔。從碑的形制看,“穿孔雙頭夔龍碑”至遲是南北朝時期的。因為,此后延續(xù)到唐代幾乎就看不到“穿孔碑”了。碑文為行書,與唐人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字體毫無二致。據(jù)悉,《蘭亭序》真?zhèn)无q論由來已久,王羲之及其書法特征是爭論關(guān)鍵。郭沫若認為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沒有行楷書,《蘭亭序》是隋朝和尚智永所作,這一論點和者甚眾。中國著名學者、書畫鑒定大師揚仁愷則針鋒相對,認為王羲之的文字既有行書又有楷書,《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跡。而此碑的幸存對甄別《蘭亭序》真?zhèn)斡兄陵P(guān)重要的佐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