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想通過書法大賽來檢驗自己的水平,如果寫得好的話,也可能會入展或獲獎。劉少坤也是通過多次的書法大賽,有的獲獎,有的入展,可以說是一路彩虹,一路風雨,過關斬將,其中有一幅書法作品,獲得了黃庭堅杯書法大賽一等獎,這是很不容易的,而最終他也因為符合加入中書協(xié)的規(guī)定要求,成為中書協(xié)的一名會員。
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想通過書法大賽來檢驗自己的水平,如果寫得好的話,也可能會入展或獲獎。劉少坤也是通過多次的書法大賽,有的獲獎,有的入展,可以說是一路彩虹,一路風雨,過關斬將,其中有一幅書法作品,獲得了黃庭堅杯書法大賽一等獎,這是很不容易的,而最終他也因為符合加入中書協(xié)的規(guī)定要求,成為中書協(xié)的一名會員。
上面我們看到的這幅作品,就是他在獲獎作品。寫的是古人的一幅截句對聯(lián),并且以顏真卿書法為根脈,以何紹基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這幅對聯(lián)書法作品。作者用筆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注重細節(jié)筆法的表現(xiàn),加上個人對古人書法或以當代審美取向為主調,整個作品氣象凝練,動靜結合,使得書法作品具有了文人氣質。
何紹基是晚清著名的書法家和金石學家,他的書法始以顏真卿和歐陽通為師法對象,但經(jīng)過長年對書法的研修后,又直追晉人、宋人格調,由于清人在書法審美方面多以金石為取法基礎,而何紹基也不例外。因此,不論是他的篆書、隸書還是行草書,都是融合了碑版和帖學書法,因此,何紹基的行書作品就顯得十分厚重,又不乏飄逸的藝術性風格。
當代書法展上,有許多人在書法大賽上去學習或取法何紹基的風格而多次多人入展。劉少坤能獲得書法大賽一等獎,可能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取法正脈。雖然學習書法有“取法乎上”的說法,但是有些人在取法上,雖然并沒有以“上”為主,但只要把所取法的對象的精髓學到手,也不是不可以的。我觀劉少坤書法,一眼看上去作品顯得很生動,這是由于他多年所學,也能學到精的緣故,就像一汪清澈池水,讓人似乎看到了與古人并沒有遠離。
第二,筆法精妙。學習何紹基書法,最為關鍵的是要把筆法表現(xiàn)出來,畢竟他不是中古時期的人,離我們很近,如何體現(xiàn)出何氏書法的主要特點?其實就要像劉少坤那樣,抓住一個主要問題,在筆法上多下些功夫,便可以彌補“取法乎上”方面的不足。從劉少坤的獲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筆法、筆鋒、筆勢都是清晰可見的,雖然有一些小動作略顯多余,但以此也表達到了筆鋒和筆勢的所到之處。
第三,矛盾關系處理得當。書法是以矛盾為主的矛盾體,也就是說,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就是制造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只要把一個個矛盾解決得好,作品就會顯得和諧、統(tǒng)一、自然。劉少坤的這幅對聯(lián)作品,寫得很“謹慎”,這是一種敬畏之心。但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把輕重、避讓、虛實、動靜等關系表現(xiàn)得十分“有心”、“有意”。如作品中的“藏”、“金”、“常”等與“遺”、“滿”、“子”等在上述關系上形成了鮮明對比,作品也就顯得很自然樸真。
當然,除了上述優(yōu)點以外,我覺得作品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墨色上缺少大的變化,盡管他在虛實輕重的用筆上作了一定的處理,但單純的墨色則缺少濃淡、干枯的變化,使得作品筆墨的豐富性過于單調。二是自我風格也顯單調。一味地學古人,表現(xiàn)所學成果,而古人的成分占據(jù)了作品的絕大板塊,個人自我風格沒有養(yǎng)成,這些還有待于時間和學養(yǎng)的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