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有很多書法愛好者可能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覺得現(xiàn)在很多書法家都不寫楷書,而去寫其它書體?是這些書法家不敢寫,還是寫不好楷書?例如沈鵬是寫草書的,但鮮有人見到他寫的楷書,即使見過他的《千字文》楷書,也認為這種楷書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作品,只有田英章、盧中南二位才敢寫楷書,并且他們一直在堅持著寫楷書,他們才是真正的書法家。
有很多書法愛好者可能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覺得現(xiàn)在很多書法家都不寫楷書,而去寫其它書體?是這些書法家不敢寫,還是寫不好楷書?例如沈鵬是寫草書的,但鮮有人見到他寫的楷書,即使見過他的《千字文》楷書,也認為這種楷書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作品,只有田英章、盧中南二位才敢寫楷書,并且他們一直在堅持著寫楷書,他們才是真正的書法家。
楷書的基本由來
楷書是由隸書演變過來的書體,隸書在演變發(fā)展過程中,把它的蠶頭燕尾轉(zhuǎn)變成楷書的捺畫,以及點、撇、鉤的寫法,以及三國時期的魏碑書體,這樣逐漸演變下來,魏碑也成熟了,但它又開啟了唐代楷書的寫法。而歷史到了唐代,由于人們非常重視書法中的法度問題,如此一來,唐代楷書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變成了規(guī)范的唐楷。包括后來幾個朝代的官考時,也要把楷書作為考察為官能力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一般情況下,人們所稱的楷書,大都是指唐楷書法,當然也有魏晉的楷書。在唐以后的楷書書法史中,人們把楷書“四大家”——顏、歐、柳、趙的書法作為學(xué)習(xí)楷書的主要師法對象,他們在楷書書法史上占有極高的地位,分別創(chuàng)立了楷書書寫的書法風(fēng)格,各自是自成一家,各有特點,他們遺留下來的法書也很多,并且各有代表性的作品。
然而,在當代,許多書法家卻受到時代風(fēng)氣的影響,很少有人去寫楷書,或者說,這些書法家中,他們對楷書根本是不屑一顧,大都把精力投向了其它書體的創(chuàng)作之中,例如書法名家中,劉洪彪也寫楷書,但他的楷書卻與唐楷是完全意義上的兩回事;張旭光雖然寫行書,但其也很少寫楷書;曾翔、王冬齡、王鏞等名家,就從來不寫楷書,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們對此進行一些分析:
楷書不能充分表達書寫者情感
從書法藝術(shù)性的角度來看,當代許多書法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藝術(shù)性方面了,而楷書想要表現(xiàn)書寫者的情感是很困難的。北宋書法家米芾是非常討厭唐楷書法的,他說,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楷書是“狀如算子”,一味地講究書寫,在章法上也像珠算子一樣,排列整齊,后來,米芾便把書法的目標放在了魏晉書法之上,他認為,這里才有自然、率真之妙。
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也需要人們?nèi)谌胱约旱那楦?。有什么樣的認知,才會寫出什么樣風(fēng)格的作品來。元代陳繹在《翰林要訣》中說:“情:喜、怒、哀、樂各有分數(shù)。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如果僅僅從人的情感上來說,在寫楷書時,這種情緒受到楷書筆畫和法度的限制,是無以完全充分地將人的情感一瀉千里地表達出來,但在草書中卻能輕松地實現(xiàn)它。
楷書在時空的要求上,不能滿足書寫時的章法要求。
由于楷書自身的法度要求和字形規(guī)則,它在書寫的時間和空間上,基本上都是處于一種等距和勻速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狀如算子”的章法形式。而在創(chuàng)作草書作品時,則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要求限制,可以把一個筆畫寫得更短或更長,把一個時間用得更短或更久,如此一來,就可以把空間的安排處理得更為周詳一些,從而會突破楷書的許多要求,讓書法的“意味”更加濃厚。
當代書法理論家李萬全認為,“書法是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用漢字的線條來表現(xiàn)人格,創(chuàng)造意境,尤接近于音樂和舞蹈的美。”書法中的線條是具象的抽象,一根線條是具象,而線條所要表達的意義或意境則是抽象的。因此,書法家們就通過線條來實現(xiàn)他所要表面的審美思想。而楷書的法度限制,想要表達這些意境審美,實現(xiàn)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我們也看到,在九屆全國書展上,有人就用顏體楷書的筆墨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獲得了一等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楷書是一個基礎(chǔ)性的書體,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難度極大
現(xiàn)在有許多書法家都認為,楷書不是書法的基礎(chǔ),篆書和隸書才是書法基礎(chǔ)。這個道理是否正確,我們且不爭論,但至少有一點,楷書是人們用來練習(xí)筆法和字形的基礎(chǔ)??瑫怯呻`書演變而來的,隸書變成楷書時,順便也帶來了隸書的筆法,同時,楷書也增加和“進化”了自己特有的筆法,如提按用筆就是最為主要的筆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xué)好楷書,既學(xué)會了篆書和隸書的筆法,對楷書筆法和字形也有所掌握。因此,楷書是基礎(chǔ)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唐代楷書的法度規(guī)則非常嚴謹,并且已經(jīng)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從唐代到現(xiàn)在,在楷書的創(chuàng)作上鮮有能者,即使也時有名家出現(xiàn),但大都是沿用唐代后塵而來,當代也是一樣的。所以,當代書法家們在時代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也是很少有人去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但他們在立命之初,并非不學(xué)楷書,也許他們有的人在年輕時,楷書還真的寫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