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行書,是書法格體里面最實用的一種書體。行書相比楷書來說,其書寫速度更快,更靈活。相比草書來說,行書更容易辨別,更能體現書法的筆畫、線條的完整性。行書比篆書更容易書寫、更容易識別,比隸書的書寫更自由灑脫。
行書,是書法格體里面最實用的一種書體。行書相比楷書來說,其書寫速度更快,更靈活。相比草書來說,行書更容易辨別,更能體現書法的筆畫、線條的完整性。行書比篆書更容易書寫、更容易識別,比隸書的書寫更自由灑脫。所以,行書是現實生活中最實用的書體。在很多書法作品的落款中,大多數是用行書所寫。所以,書法作品的落款,其行書寫得好不好,也從側面反映出作者的書法水平。而在具體的辦公、會議記錄等需要文字記錄的場合,行書也是最實用的書體。在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的對聯書寫當中,行書也是最實用的書體。所以,書法家喜歡寫行書主要是下面這幾方面因素。
第一、能寫好楷書,又能寫出高水平的行書,才是書法藝術家的“功底”
如今,隨便打開一位書法藝術家的個人簡介,他們都會在個人藝術成長經驗中寫到,自幼臨習歐體、顏體、二王或者魏碑等等,與楷書和魏碑相關的內容。如果是從這一模式歷練出來的書法家,大多能寫好楷書的同時,也能寫好行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書法技藝的進階,行書更加成熟。比如,啟功先生的書法藝術成長,他就很客觀地說,自己曾經臨習過歐陽詢等前人的碑帖。
第二、行書能彰顯出書法藝術成熟的品味
行書在我國書法歷史上經久不衰,王羲之等人開創(chuàng)的行書風格藝術先河時至今仍然影響深遠。后來他兒子王獻之,也在行書方面繼承了他父親王羲之的衣缽,唐朝時期的顏真卿、歐陽詢等都在行書上有極高的造詣,到了宋朝,米芾、黃庭堅、蘇軾、蔡襄都是行書高手。到了明清時期,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張瑞圖等,都是在行書方面具有極高書法成就的書家。到了近現代,康有為、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歐陽中石、啟功等人,他們的行書都很出色。行書也彰顯出他們個人在書法藝術方面的深厚底蘊。
第三、行書是楷書和草書的過渡“橋梁”
如果沒有楷書和行書基礎,想寫出很好的草書,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對筆畫做進一步演化,比如筆斷意連,牽絲相連,最后寫出行書的筆畫風格來。而草書的筆法,也是在行書(行草)的筆法基礎上,對相鄰和相近的筆畫做簡化、順聯,對復雜筆畫做圓轉、牽絲,使其順暢起來如絲如縷。所以,行書也是楷書和草書的過渡“橋梁”。
第四、行書在書畫藝術作品落款題名和作序時用得最多
就在昨天,我一位書畫界朋友在畫一幅工筆畫時,因為他的書法水平有限,請我?guī)退}寫落款,而書寫的書體就用行書。在我們很多書法作品展和書法比賽中,有不少人正文字體寫得不錯,但是落款題名的時候,就露出馬腳,行書技術一般般,尤其是精于篆書或隸書的書友,在行書功底這方面,確實下功夫不夠。在繪畫藝術方面就更加突出,不少畫家繪畫藝術非常出色,但是題寫落款的時候,字體書寫水平與繪畫水平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