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大汶口陶尊符號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及江淮流域的許多文化遺址都發(fā)現有大量的象形類刻畫符號。其中,大汶口文化的刻畫符號陶尊分別出自陵陽河、大朱家村、杭頭及諸城前寨等遺址
大汶口陶尊符號
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及江淮流域的許多文化遺址都發(fā)現有大量的象形類刻畫符號。其中,大汶口文化的刻畫符號陶尊分別出自陵陽河、大朱家村、杭頭及諸城前寨等遺址,另外在安徽蒙城尉遲寺等遺址也發(fā)現有相同或相似的刻畫符號??坍嫹柼兆鸲嘭Q立于墓主人的腳端,刻畫符號朝向墓主人,部分符號還有涂朱痕跡。這些刻畫符號目前已發(fā)現30余個,可分為8類,其象形元素主要包括日、月、山、樹、鉞、錛、王冠等。由于這些刻畫符號一般只是單獨出現,無法體現刻畫符號之間的內在聯系,它們與文字的關系尚待討論,多數古文字學家認為,它們至少可以被視作為文字的萌芽。
新石器時代晚期 大汶口文化 黑陶尊 山東省莒縣出土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黑陶尊符號
上圖是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黑陶尊(下圖為其局部)。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合體圖畫會意字,表示日、月、山。也有人認為這是“炅”(熱),太陽在云氣之上,云氣之下有五峰聳立(一說海水)?;蛘呤?ldquo;旦”字,一個永恒的圓,從山峰云端或洶涌的大海波濤中升起。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由圖畫符號演進而來,后由史官或巫進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這樣的符號在不同的地點發(fā)現了三個。圖形造型規(guī)整,線條勁煉,講究對稱,具有書法美的特征。
新石器時代晚期 大汶口文化 陶尊 1979年 山東莒縣陵陽河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大陶尊是一件盛酒的祭器,高59厘米,口徑38厘米,底徑8.5厘米。尊上刻有符號,可能表示高聳的樹。
至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就已形成“天地、人、神”三界的世界觀,而巫師則是往來于三界之間溝通人神的使者。在巫術世界中,山和樹都是通天的天梯,巫師藉助天梯上天入地,上達民意下傳神旨。陶尊上的刻符當有天梯的寓意,祭祀時由巫師順天梯上天通報天神,讓天神享用陶尊中的美酒,取娛于神,讓神賜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