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節(jié)夫帖》別名《致節(jié)夫親契尺牘》,是北宋蔡京創(chuàng)作的行書。
蔡京,字元長,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寧三年(1070)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后拜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后,蔡京被貶儋耳,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長沙)?!稏|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蔡京是歷史有名的權奸。
蔡京工書法,初與弟弟蔡卞學蔡襄書法,中進士官授錢塘縣尉時因神宗喜愛徐浩書法,當時士大夫紛紛學之,蔡京也與被貶在錢塘的蘇軾一同學習徐浩書法,后學沈傳師、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xiàn)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宗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guī)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古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匯經(jīng)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經(jīng)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實際上蔡京的書法痛快有余而沉著不足,咄咄逼人而少蘊藉。
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有些人認為“蔡”原指蔡京,后世以其“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然而關于蔡京的書法,大多引用蔡京炙手可熱時所修的《宣和書譜》及其幼子蔡絛所著的《鐵圍山叢談》里面的記述,《宣和書譜》對蔡京大肆吹捧,甚至認為京比襄“飄逸過之”,關于蔡京的書法淵源,《鐵圍山叢談》上的記載較為可信,從這上面可以看出蔡京的書法介于蘇、米之間。蔡京全盛時,天下盡是蔡體,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今日蔡京的墨跡除了附驥而得以保存的題跋外,只有《節(jié)夫帖》,《宮使帖》兩通尺牘,而蘇、黃雖經(jīng)禁毀而仍有不少傳世,正可說明書以人傳的千古真理。
《節(jié)夫帖》紙本行書 32.3×42.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節(jié)夫帖》,全稱《致節(jié)夫親契尺牘》。冊頁。載宋人法書第三冊之第四開。本幅紙本,墨跡??v32.2厘米,寬42.3厘米。行書。此帖流傳有緒,鈐有鑒藏印記,有“神奇”、“墨妙”、“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王元美鑒賞”、“薛氏家藏”等。
此帖書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筆力雄健,氣勢亦不同凡響。盡管他的書法似米芾,但從他那姿媚的筆法來看,還是從唐人書法入手,直溯“二王”,即從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細的筆意與健麗的體態(tài)。用筆揮灑自然,而不放縱的高雅格調(diào);結字方面,字字筆劃輕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筆落筆呼應,創(chuàng)造出多樣統(tǒng)一的字體;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無不經(jīng)過精心安排,做到左顧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應,達到了氣韻生動的境地。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對蔡京較高的書法造詣應給予一定的地位,決不能因人廢字,應客觀地來評述他的書法才好。
釋文:
京再拜。昨日終日遠勞
同詣。下情悚感。不可勝言。
大暑。不審
還館
動靜如何。想
不失調(diào)護也。京緣熱極。不
能自持。疲頓殊甚。未果前
造坐次。悚怍。謹啟代
面敘。不宣。京再拜。
節(jié)夫親契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