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古代碑帖集 《胡母帖》(十七帖),草書,又名《永興帖》。五行,四十二字。《十七帖》第十八通尺牘?!队臆姇洝窡o此帖錄文?!抖μ贰ⅰ抖跆?、《戲鴻堂帖》 、《快雪堂帖》
《胡母帖》(十七帖),草書,又名《永興帖》。五行,四十二字?!妒咛返谑送ǔ郀??!队臆姇洝窡o此帖錄文。《鼎帖》、《二王帖》 、《戲鴻堂帖》 、《快雪堂帖》、《翰香館帖》收刻?!缎蜁V》錄有《永興帖》目,然而,《淳化閣帖》卷六《近得書帖》亦又名《永興帖》,難以斷定孰是孰非,存疑。帖中第三行“勿勿”,亦有作“匆匆”者。 帖中稱,嫁於胡毋氏的從妹平安,她原居住於永興,離此地七十里。從妹者,未詳何人。胡毋氏的郡望乃泰山奉高,王羲之從妹所嫁胡毋氏者,似指胡毋輔之的兒子胡毋謙之。若此,其為王羲之甥也。褚遂良《右軍書目》“行(草)書都五十八卷”第三十七卷著錄“五月二日告胡毋甥幸”,可為一證。胡毋輔之少擅高名,任縱不拘小節(jié),與王澄、王敦、庾 俱為太尉王衍所昵,號曰“四友”。其子謙之,才學(xué)不及父,而傲縱過之,但年未三十而卒。故羲之從妹守居永興?;蚴呛阒t之未卒時(shí)羲之從妹之所居。水興,屬會(huì)稽郡,在山陰西北面,今浙江蕭山縣。 帖中有“吾在官,諸理極差”語,那么,書寫此帖時(shí),王羲之尚在會(huì)稽內(nèi)史任上,即永和七年至十一年間(三五一——三五五)。既言“諸理極差”,應(yīng)指為政之事。王羲之為會(huì)稽,曾為兩件事所擾,一是東土荒災(zāi);一是王述復(fù)出後對會(huì)稽刑政方面的刁難,王羲之因而深以為恥。辭郡之事,亦由此導(dǎo)致。
釋文:胡母氏從妹平安,故在永興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諸理極差。頃比復(fù)勿勿。來示云,與其婢問。來信不得也。羲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