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文徵明(款)行書跋越王宮殿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跋文近八成的內(nèi)容是在復(fù)述畫中景物,中間有兩處點去,其字跡也與文徵明相去甚遠。雖鈐「文徵明印」、「衡山」、「悟言室印
文徵明(款)行書跋越王宮殿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跋文近八成的內(nèi)容是在復(fù)述畫中景物,中間有兩處點去,其字跡也與文徵明相去甚遠。雖鈐「文徵明印」、「衡山」、「悟言室印」三枚印記,但此跋文可能是古董商后偽造的。
右宋人界畫宮室樓閣亭館一卷。相傳以為趙伯駒所作越王宮圖。余驗其泥金細書云。山通嵊縣又小山南入曰少微山。大觀閣。朝山。稷山。而太華塔則在其南。自稷山而西。則有偁山。而偁山之下最高者。曰海峰。其北則曰外山。曰翠微山。而翠微之外已與大海相接。其內(nèi)則為戒珠寺。寺右則王右軍宅在焉。過此而最鉅者為戒珠山。山之下則朱尉村。海道浦青山衛(wèi)門諸山三江寨。而極北則沃州界矣。由三江寨而東北。則為三江???。為玉山。為三江斗門。而其南則有謝公鯉魚錦鮮三橋。橫跨長濠以通浙江。其小江斗門之過江者。則通北港以入府城。而江北諸山過湖渡南岸者。則近埭路。而萊山峰通柘林浦過朱池者??芍铃X清浮橋。其馬鞍山及十里長山錢塘江皆繚繞於外。而石穴錢清在其內(nèi)焉。下此若城闕者。曰鎮(zhèn)東宮。其內(nèi)則曰鎮(zhèn)越堂。堂前二亭左曰手詔。右曰領(lǐng)春。鎮(zhèn)遠(點去)越堂之後。曰蓬萊閣。前曰鎮(zhèn)山樓。而蓬萊館則在堂之左。其北有越王臺。臺上有唐人石像。稍南則為烏龍井。過此則有仁壽羽院。院前有流杯亭。越王井。其南曰臥龍坊。而酒庫在羽院之西。院北有重奎閣。重奎之稍南而西。則為懋德大勳之閣。閣右則瓊花書院。小蓬萊題壁。石柏香亭。烏龍井。烏龍池。雪堂皆忝列其間。此後則為安樂所。為後廳。而極北以西則石佛稽山書院。何山又若屏障之列於外矣。自後廳而來匯為大池曰王公池。池南之最僻處曰節(jié)堂。堂外之若門者曰常喜。而所謂越王者不過曰臺曰井。間見一二而已。豈得遂名為越王宮哉。意者南宋時欲為大臣起第於會稽紹興之間。故擇隙地之可居者。命伯鮈先圖上之如吳中天慶觀。亦伯駒兄伯驌所畫。畫成進上。然後命工依式成造。亦未可知也。不然何亭臺閣樓堂館廊室若是其繁。而人物之充實其中者之甚寡耶。此固不可得而考矣。但古人之工於界畫者。樹石多不能精。此卷不特界畫樹石兼長。而位置遠近莫不得宜。下至池魚庭花。室中器物種種臻妙。抑且行筆秀潤設(shè)色古雅。信乎非不(點去)伯駒不能也。庚石丁君以重價購得之。裝池成卷。持至吳中。俾為鑒定漫書此以復(fù)。嘉靖丙辰十二月既望長洲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