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隸書書法中三種漢碑的詳細比較: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例
(1)“君”字
《曹全碑》的“君”字,“尹”、“口”上下兩部分在布局上,上部分態(tài)勢往左,下部分“口”字往右,但非常適度,與上部分橫畫相取齊,成為筆畫錯落扁方形布局,上緊下放,上密下疏,結(jié)體端莊,筆畫秀麗。
《鮮于璜碑》“君”字布局與前碑的“君”字有所不同,上部分“尹”字本身即平衡,橫畫右邊延長,與撇筆相協(xié)調(diào),故“口”字處其中偏右,左短內(nèi)線是中心線,也就是全字的重心,所以此字顯得更為端莊、渾厚、結(jié)實。
《石門頌》與《曹全碑》布局大致一樣,上部分態(tài)勢更往左,撇筆向左,中間橫畫右邊不出豎線,故下部分“口”字往右安排,中心線正在“口”字左短豎和上部長撇的上部分豎線上。結(jié)構(gòu)更加方扁,顯示出全字的氣勢恢宏,大氣磅礴,而線條飄逸,雄強中有秀逸的氛圍。(見圖234)
?。?)“圣”字
《曹全碑》的“圣”字的布局,上橫畫和下橫畫左邊兩畫的起筆和下橫畫的右收筆,形成三個角往外的拉力,使中間筆畫拉成倒左往右的斜筆畫,但是全字卻是方正的,這就是方中有斜,直中有曲的布局。端正而有變化。
《鮮于璜碑》的“圣”字大膽變形,“耳”之上橫短畫寫成長橫畫,蓋住下邊兩部分,“日”和“口”字,成為大小不同的方形,下部分“王”字省成兩橫畫,下橫成為長波筆,像個柜形,端莊、厚重、平直而不板滯。
《石門頌》的“圣”字的筆畫有刪有加,“耳”字右豎一直延伸下兩橫畫,省去一橫一豎筆,又將 “口”字加一尾巴,完全為了填補“口”下部分空間,布局奇特,三筆橫長畫,使結(jié)體往外擴展,顯示宏大氣勢。(見圖235)
(3)“曹”字
《曹全碑》的“曹”字,將橫畫及下“曲”字寫成兩個“東”字,沿用篆體。上部布局寫得平正,只是下部“日”字右短豎往內(nèi)斜,就成上正下歪,但全字看尚成整體。
《鮮于璜碑》的“曹”字,上橫畫是波筆左短右長,但全字是循規(guī)入矩的長方形結(jié)構(gòu),厚實端正,力度很強。
《石門頌》的“曹”字把上部的“曲”字分成為兩部分,變成橫畫下的兩個“由”字,且兩部分拉得很開。下部分“日”字占據(jù)下面的空間。全字筆畫用筆多樣,線條造型多樣,并各有巧妙之處。布局上密下疏,上收下放,上部重點在左,下面“日”字則靠右,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見圖236)
?。?)“豐”字
《曹全碑》的“豐”字的造型最完整,橫豎筆畫對稱,在對稱中用筆方面又有微妙的變化,故讓人耐看,端莊秀美,靈巧多變。
《鮮于璜碑》的“豐”字是在錯落扭曲中求平整協(xié)調(diào),上部分“曲”字把三橫畫分為一橫和下部分之“口”字橫豎畫扭斜,右寬左窄,不規(guī)正中求大的規(guī)正。求布局的變化和奇突。
《石門頌》的“豐”字的布局也在追求新奇的變化,把上部的“曲”字的兩豎畫中加上一短橫畫,使兩筆聯(lián)系起來,像把叉子插在橫畫中間,下部“口”字右豎斜收筆也是為了布局的奇特。也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見圖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