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關(guān)于字形和用筆在藝術(shù)風格中所起的作用,我認為大筆寫小字或小筆寫大字,我都會用,但更喜歡后者,這種用筆方式其實古今都有,也許你沒注意。我是從李可染先生那里得到啟發(fā)的,李先生畫
關(guān)于字形和用筆在藝術(shù)風格中所起的作用,我認為大筆寫小字或小筆寫大字,我都會用,但更喜歡后者,這種用筆方式其實古今都有,也許你沒注意。我是從李可染先生那里得到啟發(fā)的,李先生畫山水、畫牛、寫字都如此。古代如懷素的《自敘帖》,你認真分析會發(fā)現(xiàn),他用的筆一定很小,多處點畫都用到筆根了,很有力度。成熟的書法風格當然包含獨特的字形和用筆,同時也具有適合這種字形和用筆的章法。
有人說,八大書法是以簡馭繁,我的書法是以繁馭簡。以繁馭簡,是有點這個意思。我好長一段時間還是在追求將很多矛盾同時處理好,不管從用筆還是從章法。八大從相反的思路來做也是非常成功的,藝術(shù)就是這樣,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或流程,有很多的因素會左右你的成敗。就像你前面提出的問題,有的人前些年寫得挺好的,為什么現(xiàn)在反而寫不好了,就是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我七歲時初習(xí)字,顏、柳、歐都學(xué)過,更喜歡顏。
那時談不上有多少理解,隨著年齡大了,對顏也更推崇。歐古板至極,故行書不足觀。柳的行書勉強,顏的行書則達到很高境界。《祭侄稿》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如果第二指的是時間順序,還可以接受。但從藝術(shù)水準來說,已遠超“第一行書”|《且二亭序》。當然這兩件作品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也沒有可比性。
顏魯公《爭坐位》篆糟氣息濃郁,我的行書也有這種意味,我很喜歡顏魯公的幾件行書作品,也認真臨過。摩崖簡帛,古代無名氏書法,充滿原始、質(zhì)樸、粗率及生命蓬勃之美,我的書法追求有直覺的選擇,也有理性的分析,更有清醒的取舍。先有選擇是不行的。我也見過不少朋友寫這類東西,但一看就知道他還不懂其中的美妙所在,人云亦云,聽人說這種東西也好,就動手了。能欣賞一種你原先看不懂的美,是需要學(xué)習(xí)、分析、認識進而轉(zhuǎn)變觀念的。先要解決腦子里的問題,才談得上選擇,然后動手,之后還有認識深刻的程度問題,才能不斷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