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七
原文:
文藝中
李適,字子至,京兆萬年人。舉進(jìn)士,再調(diào)猗氏尉。武后修《三教珠英》書, 以李嶠、張昌宗為使,取文學(xué)士綴集,于是適與王無競、尹元凱、富嘉謨、宋之問、 沈佺期、閻朝隱、劉允濟(jì)在選。書成,遷戶部員外郎,俄兼脩書學(xué)士。景龍初,又 擢脩文館學(xué)士。睿宗時,待詔宣光閣,再選工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贈貝州刺史。
嘗夢與人論大衍數(shù),寤而曰:“吾壽盡此乎!”敕其子曰:“霸陵原西視京師, 吾樂之,可營墓,樹十松焉?!奔拔床r,衣冠往,寢石榻上,置所撰《九經(jīng)要句》 及素琴于前,士貴其達(dá)。
子季卿,亦能文,舉明經(jīng)、博學(xué)宏辭,調(diào)鄠尉。肅宗時,為中書舍人,以累貶 通州別駕。代宗立,還為京兆少尹,復(fù)授舍人,進(jìn)吏部侍郎、河南江淮宣慰使。振 拔幽滯,號振職。大歷中,終右散騎常侍,遺命以布車一乘葬,贈禮部尚書。季卿 在朝,薦進(jìn)才髦,與人交,有終始,恢博君子也。
初,中宗景龍二年,始于脩文館置大學(xué)士四員、學(xué)士八員,直學(xué)士十二員,象 四時、八節(jié)、十二月。于是李嶠、宗楚客、趙彥昭、韋嗣立為大學(xué)士,適、劉憲、 崔湜、鄭愔、盧藏用、李乂、岑羲、劉子玄為學(xué)士,薛稷、馬懷素、宋之問、武平 一、杜審言、沈佺期、閻朝隱為直學(xué)士,又召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允濟(jì)等滿 員。其后被選者不一。凡天子饗會游豫,唯宰相及學(xué)士得從。春幸梨園,并渭水祓 除,則賜細(xì)柳圈辟癘;夏宴蒲萄園,賜硃櫻;秋登慈恩浮圖,獻(xiàn)菊花酒稱壽;冬幸 新豐,歷白鹿觀,上驪山,賜浴湯池,給香粉蘭澤,從行給翔麟馬,品官黃衣各一。 帝有所感即賦詩,學(xué)士皆屬和。當(dāng)時人所歆慕,然皆狎猥佻佞,忘君臣禮法,惟以 文華取幸。若韋元旦、劉允濟(jì)、沈佺期、宋之問、閻朝隱等無它稱,附篇左云。
韋元旦,京兆萬年人。祖澄,越王府記室,撰《女誡》傳于時。元旦擢進(jìn)士第, 補(bǔ)東阿尉,遷左臺監(jiān)察御史。與張易之有姻屬,易之?dāng)?,貶感義尉。俄召為主客員 外郎,遷中書舍人。舅陸頌妻,韋后弟也,故元旦憑以復(fù)進(jìn)云。
劉允濟(jì),字允濟(jì),河南鞏人,其先出沛國,齊彭城郡丞瓛六世孫。少孤,事母 尤孝。工文辭,與王勃齊名。舉進(jìn)士,補(bǔ)下邽尉,累遷著作佐郎。采魯哀公后十二 世接戰(zhàn)國為《魯后春秋》獻(xiàn)之,遷左史,兼直弘文館。
武后明堂成,奏賦述功德,手詔褒咨,除著作郎。為來俊臣飛構(gòu)當(dāng)死,以母老 丐余年,系獄,會赦免,貶大庾尉。復(fù)為著作佐郎,修國史。常曰:“史官善惡必 書,使驕主賊臣懼,此權(quán)顧輕哉?而班生受金,陳壽求米,仆乃視如浮云耳?!边w 鳳閣舍人,坐二張昵狎,除青州長史,有清白稱,巡察使路敬潛言狀。以內(nèi)憂去官。 服除,召為修文館學(xué)士,既久斥,喜甚,與家人樂飲,數(shù)日卒。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內(nèi)黃人。及進(jìn)士第,由協(xié)律郎累除給事中,考功受賕, 劾未究,會張易之?dāng)?,遂長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事。入計,得召見,拜起居 郎兼修文館直學(xué)士。既侍宴,帝詔學(xué)士等舞《回波》,佺期為弄辭悅帝,還賜牙、 緋。尋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弟全交、全宇,皆有才章而不逮佺期。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人。父令文,高宗時為東臺詳正學(xué)士。之問 偉儀貌,雄于辯。甫冠,武后召與楊炯分直習(xí)藝館。累轉(zhuǎn)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 武后游洛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蚪詩先成,后賜錦袍,之問俄頃獻(xiàn),后覽 之嗟賞,更奪袍以賜。
于時張易之等烝昵寵甚,之問與閻朝隱、沈佺期、劉允濟(jì)傾心媚附,易之所賦 諸篇,盡之問、朝隱所為,至為易之奉溺器。及敗,貶瀧州,朝隱崖州,并參軍事。 之問逃歸洛陽,匿張仲之家。會武三思復(fù)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 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
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quán)盛,復(fù)往諧結(jié), 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將用為中書舍人,太平發(fā)其知貢舉時賕餉狼藉,下遷汴州長史, 未行,改越州長史。頗自力為政。窮歷剡溪山,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
睿宗立,以獪險盈惡詔流欽州。祖雍歷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倡飲省中,為御 史劾奏,貶蘄州刺史。至是,亦流嶺南,并賜死桂州。之問得詔震汗,東西步,不 引決。祖雍請使者曰:“之問有妻子,幸聽訣?!笔拐咴S之,而之問荒悸不能處家 事。祖雍怒曰:“與公俱負(fù)國家當(dāng)死,奈何遲回邪?”乃飲食洗沐就死。祖雍,江 夏王道宗甥,及進(jìn)士第,有名于時。
魏建安后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 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zhǔn)篇,如錦繡成文,學(xué)者宗之,號為“沈 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謂蘇武、李陵也。
初,之問父令文,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都下有牛善觸, 人莫敢嬰,令文直往拔取角,折其頸殺之。既之問以文章起,其弟之悌以喬勇聞, 之愻精草隸,世謂皆得父一絕。
之悌,長八尺。開元中,歷劍南節(jié)度使、太原尹。嘗坐事流硃鳶,會蠻陷驩州, 授總管擊之。募壯士八人,被重甲,大呼薄賊曰:“獠動即死!”賊七百人皆伏不 能興,遂平賊。
之愻為連州參軍,刺史聞其善歌,使教婢,日執(zhí)笏立簾外,唱吟自如。
閻朝隱,字友倩,趙州欒城人,少與兄鏡幾、弟仙舟皆著名。連中進(jìn)士、孝悌 廉讓科,補(bǔ)陽武尉。中宗為太子,朝隱以舍人幸。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 累遷給事中、仗內(nèi)供奉。后有疾,令往禱少室山,乃沐浴,伏身俎盤為犧,請代后 疾。還奏,會后亦愈,大見褒賜。其資佞諂如此。景龍初,自崖州遇赦還,累遷著 作郎。先天中,為秘書少監(jiān),坐事貶通州別駕,卒。
尹元凱,瀛州樂壽人。由慈州司倉參軍坐事免,棲遲不出者三十年。與張說、 盧藏用厚,詔起為右補(bǔ)闕。
時又有富嘉謨、吳少微,皆知名。
嘉謨,武功人,舉進(jìn)士。長安中,累轉(zhuǎn)晉陽尉;少微,新安人,亦尉晉陽,尤 相友善;有魏谷倚者,為太原主簿,并負(fù)文辭,時稱“北京三杰”。天下文章尚徐、 庾,浮俚不競,獨嘉謨、少微本經(jīng)術(shù),雅厚雄邁,人爭慕之,號“吳富體”。豫修 《三教珠英》。韋嗣立薦嘉謨、少微并為左臺監(jiān)察御史。已而嘉謨死,少微方病, 聞之為慟,亦卒。
劉憲,字元度,宋州寧陵人。父思立,在高宗時為名御史。于時河南、北大旱, 詔遣御史中丞崔謐等分道賑贍,思立建言:“蠶務(wù)未畢而遣使撫巡,所至不能無勞 餞。又賑給須立簿最,稽出入,往返停滯,妨廢且廣。若無驛處,馬須豫集,以一 馬勞數(shù)家,今農(nóng)事待雨興作,輟日役,破歲計,本欲安存,更煩擾之。望且責(zé)州縣 給貸,須秋遣使便?!痹t聽,罷謐等行。遷考功員外郎。始議加明經(jīng)帖、進(jìn)士雜文。 卒官下。
憲擢進(jìn)士,調(diào)河南尉,累進(jìn)左臺監(jiān)察御史。天授中,奉詔按來俊臣罪,憲疾其 酷,欲痛繩之,反為所構(gòu),貶潾水令??〕妓溃贋榻o事中,轉(zhuǎn)中書舍人。坐善張 易之,出為渝州刺史。除太仆少卿,脩國史,兼脩文館學(xué)士,遷太子詹事。時玄宗 在東宮,雅意墳史,憲啟曰:“殿下位副君,有絕人之才,非以尋擿章句,要通大 意而已。侍讀褚無量經(jīng)明行脩,耆年宿望,宜數(shù)召問以察其言?!碧禹樇{。會卒, 贈兗州都督。
武后時,敕吏部糊名考判,求高才,惟憲與王適、司馬锽、梁載言入第二等。 適,幽州人,終雍州司功參軍。锽,河南人,神龍初,以中書侍郎卒。事繼母孝, 奉祿不入私舍。與弟銓、伯父希象皆歷殿中侍御史。希象,剛直不諂,終主爵員外 郎。載言,聊城人,歷鳳閣舍人,專知制誥,終懷州刺史。
李邕,字泰和,揚(yáng)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貫古今,不能屬辭,故人號 “書簏”。顯慶中,累擢崇賢館直學(xué)士兼沛王侍讀。為《文選注》,敷析淵洽,表 上之,賜賚頗渥。除潞王府記室參軍,為涇城令,坐與賀蘭敏之善,流姚州,遇赦 還。居汴、鄭間講授,諸生四遠(yuǎn)至,傳其業(yè),號“《文選》學(xué)”。
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選》,釋事而忘意。書成以問邕,邕不敢對,善詰之, 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試為我補(bǔ)益之?!辩吒绞乱娏x,善以其不可奪,故兩書并 行。既冠,見特進(jìn)李嶠,自言“讀書未遍,愿一見秘書”。嶠曰:“秘閣萬卷,豈 時日能習(xí)邪?”邕固請,乃假直秘書。未幾辭去,嶠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嘆曰:“子且名家!”
嶠為內(nèi)史,與監(jiān)察御史張廷珪薦邕文高氣方直,才任諫諍,乃召拜左拾遺。御 史中丞宋璟劾張昌宗等反狀,武后不應(yīng),邕立階下大言曰:“璟所陳社稷大計,陛 下當(dāng)聽?!焙笊?,即可璟奏。邕出,或讓曰:“子位卑,一忤旨,禍不測?!辩?曰:“不如是,名亦不傳?!?
中宗立,鄭普思以方技幸,擢秘書監(jiān)。邕諫曰:“陛下躬政日淺,有九重之嚴(yán), 未聞道路橫議。今籍籍皆言普思馮詭惑,說妖祥,陛下不知,猥見驅(qū)使??鬃釉唬?‘《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菹抡\以普思術(shù)可致長生,則爽鳩氏 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致神人邪,秦、漢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 乃今可得;能致佛法邪,梁武帝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鬼道邪,墨 翟、干寶且各獻(xiàn)其主,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自古堯、舜稱圣者,臣觀所以 行,皆在人事,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聞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辈患{。
五王誅,坐善張柬之,出為南和令,貶富州司戶參軍事。韋氏平,召拜左臺殿 中侍御史,彈劾任職,人頗憚之。譙王重福謀反,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捕支黨,遷 戶部員外郎。岑羲、崔湜惡日用,而邕與之交,玄宗在東宮,邕及崔隱甫、倪若水 同被禮遇,羲等忌之,貶邕舍城丞。玄宗即位,召為戶部郎中。張廷珪為黃門侍郎, 而姜皎方幸,共援邕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險躁,左遷括州司馬,起為陳州刺史。
帝封泰山還,邕見帝汴州,詔獻(xiàn)辭賦,帝悅。然矜肆,自謂且宰相。邕素輕張 說,與相惡。會仇人告邕贓貸枉法,下獄當(dāng)死。許昌男子孔璋上書天子曰:
明主舉能而舍過,取才而棄行,烈士抗節(jié),勇者不避死,故晉用林父不以過, 漢任陳平不以行,禽息隕身不祈生,北郭碎首不愛死。向若林父誅,陳平死,百里 不用,晏嬰見逐,是晉無赤狄之土,漢無天子之尊,秦不強(qiáng),齊不霸矣。伏見陳州 刺史邕,剛毅忠烈,難不茍免。往者折二張之角,挫韋氏之鋒,雖身受謫屈,而奸 謀沮解,即邕有功于國。且邕所能者,拯孤恤窮,救乏赒急,家無私聚。今聞坐贓 下吏,死在旦夕。臣聞生無益于國者,不若殺身以明賢。臣愿以六尺之軀膏鈇鉞, 以代邕死。臣與邕生平不款曲,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臣不逮邕明矣。夫知賢而 舉,仁也;任人之患,義也。獲二善以死,臣又何求?伏惟陛下寬邕之死,使率德 改行。興林父、曲逆之功,臣得瞑目;附禽息、北郭之跡,大愿畢矣。若以陽和方 始,重行大戮,則臣請伏劍,不敢煩有司,皇天后土,實聞臣言。昔吳、楚反,漢 得劇孟則不憂,夫以一賢而敵七國之眾,伏惟敷含垢之道,棄瑕之義,遠(yuǎn)思劇孟, 近取于邕。況告成岱宗,天地更新,赦而復(fù)論,人誰無罪,惟明主圖之。臣聞士為 知己者死,臣不為死者所知,而甘之死者,非特惜邕賢,亦以成陛下矜能之慈。
疏奏,邕得減死,貶遵化尉,流璋嶺南。邕妻溫,復(fù)為邕請戍邊自贖,曰:
邕少習(xí)文章,疾惡如仇,不容于眾,邪佞切齒,諸儒側(cè)目。頻謫遠(yuǎn)郡,削跡朝 端,不啻十載。歲時嘆戀,聞?wù)邆麘?。屬國家有事泰山,法駕旋路,邕獻(xiàn)牛酒,例 蒙恩私。妾聞?wù)擞脛t佞人憂,邕之禍端,故自此始。且邕比任外官,卒無一毀, 天意暫顧,罪過旋生。諺曰:“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疾?!蔽┍菹旅鞑臁g叱趺捎?責(zé),便系牢戶,水不入口者逾五日,氣息奄奄,惟吏是聽。事生吏口,迫邕手書。 貸人蠶種,以為枉法;市羅貢奉,指為奸贓。于時匭使朝堂,守捉嚴(yán)固,號天訴地, 誰肯為聞?泣血去國,投身荒裔,永無還期。妾愿使邕得充一卒,效力王事,膏涂 朔邊,骨糞沙壤,成邕夙心。
表入不省。
邕后從中人楊思勖討嶺南賊有功,徙澧州司馬。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刺史, 喜興利除害。復(fù)坐誣枉,且得罪,天子識其名,詔勿劾。后歷淄、滑二州刺史,上 計京師。始,邕蚤有名,重義愛士,久斥外,不與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間傳其眉 目瑰異,至阡陌聚觀,后生望風(fēng)內(nèi)謁,門巷填隘。中人臨問,索所為文章,且進(jìn)上。 以讒媢不得留,出為汲郡、北海太守。
天寶中,左驍衛(wèi)兵曹參軍柳勣有罪下獄,邕嘗遺勣馬,故吉溫使引邕嘗以休咎 相語,陰賂遺。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詔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jiān)察御史羅 希奭就郡杖殺之,時年七十。代宗時,贈秘書監(jiān)。
邕之文,于碑頌是所長,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后所受鉅萬計。邕雖詘不進(jìn),而 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盧藏用嘗謂:“邕如干將、莫邪,難與爭鋒,但虞傷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負(fù)謗死,作《八哀詩》,讀者傷之。邕資豪放,不能治細(xì)行, 所在賄謝,畋游自肆,終以敗云。
呂向,字子回,亡其世貫,或曰涇州人。少孤,托外祖母隱陸渾山。工草隸, 能一筆環(huán)寫百字,若縈發(fā)然,世號“連錦書”。強(qiáng)志于學(xué),每賣藥,即市閱書,遂 通古今。
玄宗開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賢院校理,侍太子及諸王為文章。時帝歲遣使 采擇天下姝好,內(nèi)之后宮,號“花鳥使”;向因奏《美人賦》以諷,帝善之,擢左 拾遺。天子數(shù)校獵渭川,向又獻(xiàn)詩規(guī)諷,進(jìn)左補(bǔ)闕。帝自為文,勒石西岳,詔向為 鐫勒使。
以起居舍人從帝東巡,帝引頡利發(fā)及蕃夷酋長入仗內(nèi),賜弓矢射禽。向上言: “鴟梟不鳴,未為瑞鳥;豺虎雖伏,弗曰仁獸。況突厥安忍殘賊,莫顧君父,陛下 震以武義,來以文德,勢不得不廷,故稽顙稱臣,奔命遣使。陛下引內(nèi)從官,陪封 禪盛禮,使飛矢于前,同獲獸之樂,是狎昵太過?;蚯G卿詭動,何羅竊發(fā),逼嚴(yán)蹕, 冒清塵,縱醢單于,污穹廬,何以塞責(zé)?”帝順納,詔蕃夷出仗。久之,遷主客郎 中,專侍皇太子,眷賚良異。
始,向之生,父岌客遠(yuǎn)方不還。少喪母,失墓所在,將葬,巫者求得之。不知 父在亡,招魂合諸墓。后有傳父猶在者,訪索累年不獲。它日自朝還,道見一老人, 物色問之,果父也。下馬抱父足號慟,行人為流涕。帝聞,咨嘆,官岌朝散大夫, 賜錦彩,給內(nèi)教坊樂工,娛懌其心。卒,贈東平太守。
向終喪,再遷中書舍人,改工部侍郎。卒,贈華陰太守。嘗以李善釋《文選》 為繁釀,與呂延濟(jì)、劉良、張銑、李周翰等更為詁解,時號《五臣注》。
王翰,字子羽,并州晉陽人。少豪健恃才,及進(jìn)士第,然喜蒱酒。張嘉貞為本 州長史,偉其人,厚遇之。翰自歌以舞屬嘉貞,神氣軒舉自如。張說至,禮益加。 復(fù)舉直言極諫,調(diào)昌樂尉,又舉超拔君類。方說輔政,故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 人、駕部員外郎。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說罷宰相,翰出 為汝州長史,徙仙州別駕。日與才士豪俠飲樂游畋,伐鼓窮歡,坐貶道州司馬,卒。
孫逖,博州武水人。后魏光祿大夫惠蔚,其先也。祖希壯,為韓王府典簽,四 世傳一子,故無近屬。父嘉之,少孤,依外家,客涉、鞏間。垂拱初,詣洛陽獻(xiàn)書, 不報。第進(jìn)士,終襄邑令。
逖幼有文,屬思警敏。年十五,見雍州長史崔日用,令賦土火爐,援筆成篇, 理趣不凡,日用駭嘆,遂與定交。舉手筆俊拔、哲人奇士、隱淪屠釣及文藻宏麗等 科。開元十年,又舉賢良方正。玄宗御洛城門引見,命戶部郎中蘇晉等第其文異等, 擢左拾遺。張說命子均、垍往拜之。李邕負(fù)才,自陳州入計,裒其文示逖。
李暠鎮(zhèn)太原,表置幕府。以起居舍人入為集賢院脩撰。時海內(nèi)少事,帝賜群臣 十日一燕,宰相蕭嵩會百官賦《天成》、《玄澤》、《維南有山》、《楊之華》、 《三月》、《英英有蘭》、《和風(fēng)》、《嘉木》等詩八篇,繼《雅》、《頌》體, 使逖序所以然。改考功員外郎,取顏真卿、李華、蕭穎士、趙驊等,皆海內(nèi)有名士。 俄遷中書舍人。是時,嘉之且八十,猶為令,逖求降外官,增父秩。帝嘉納,拜嘉 之宋州司馬,聽致仕。父喪闋,復(fù)拜舍人。開元間,蘇颋、齊浣、蘇晉、賈曾、韓 休、許景先及逖典詔誥,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 能也。居職八年,判刑部侍郎,以病風(fēng)乞解,徙太子左庶子,遂綿廢累年,徙少詹 事。上元中卒,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文。
諸子成最知名。
成,字思退,推廕仕累洛陽、長安令。兄宿為華州刺史,因悸病喑,成請告往 視,不待報輒行,代宗嘉其悌,不責(zé)也。稍遷倉部郎中、京兆少尹。為信州刺史, 歲大旱,發(fā)倉以賤直售民,故饑而不亡。再期增戶五千,詔書褒美。徙蘇州,改桂 管觀察使,卒。
成通經(jīng)術(shù),奏議據(jù)正。嘗有期喪,吊者至,成不易缞而見??鸵芍埞?,答 曰:“缞者,古居喪常服,去之則廢喪也。今而巾幞,失矣。”子公器,亦至邕管 經(jīng)略使。
公器子簡,字樞中。元和初,登進(jìn)士第,辟鎮(zhèn)國、荊南幕府。累遷左司、吏部 二郎中,繇諫議大夫知制誥,進(jìn)中書舍人。初,逖掌誥,至代宗時,宿又居職,逮 簡凡三世。
會昌初,遷尚書左丞,建言:
班位以品秩為等差,今官兼臺省,位置遷誤,不可為法。元和元年,御史臺白 奏,常參官兼大夫、中丞者,視檢校官,居本品同類官上。其后侍郎兼大夫者,皆 在左、右丞上。當(dāng)時侍郎兼大夫少,唯京兆尹兼之。京兆尹從三品,今位乃在本品 同類官從三品卿、監(jiān)上,太常、宗正卿正三品下。左丞乃正四品上,戶部侍郎正四 品下,今戶部侍郎兼大夫當(dāng)在本品同類正四品下,諸曹侍郎上,不宜居正四品丞、 郎上。又右丞正四品下,吏部侍郎正四品上,今吏部侍郎位右丞之下。蓋以丞有繩 轄之重,雖吏部品高,猶居其下,然則戶部侍郎雖兼大夫,安得居其上哉?今散官 自將仕郎至開府、特進(jìn),每品正、從有上中下,名級各異,則正從上下不得謂之同 品。京兆、河南司錄及諸府州錄事參軍事皆操紀(jì)律,正諸曹,與尚書省左、右丞紀(jì) 綱六曹略等,假使諸曹掾因功勞加臺省官,安得位在司錄、錄事參軍上?且左丞糾 射八坐,主省內(nèi)禁令、宗廟祠祭事,御史不當(dāng),得彈奏之,良以臺官所奏,拘牽成 例,不揣事之輕重。使理可循,雖無往比,自宜行之。否者,號曰舊章,正可改也。
武宗詔兩省官詳議,皆從簡請。
歷河中、興元、宣武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東都留守。而弟范亦為淄青節(jié) 度使,世推顯家。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 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 應(yīng)。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 然喜縱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 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 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 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 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 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 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 當(dāng)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 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 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dāng)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 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 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采。訪后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jìn)止仍有風(fēng)范, 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 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命也,不愿更嫁。傳正嘉嘆,復(fù)其夫徭役。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 視,以為神,不可復(fù)得也,世呼“張顛”。
初,仕為常熟尉,有老人陳牒求判,宿昔又來,旭怒其煩,責(zé)之。老人曰: “觀公筆奇妙,欲以藏家爾。”旭因問所藏,盡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奇筆也, 自是盡其法。旭自言,始見公主擔(dān)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觀倡公孫舞 《劍器》,得其神。后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異論,至旭,無非短者。傳其 法,惟崔邈、顏真卿云。
旻嘗與幽州都督孫佺北伐,為奚所圍,旻舞刀立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斷, 奚大驚引去。后以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得虎三十一,休山下。 有老父曰:“此彪也。稍北,有真虎,使將軍遇之,且敗。”旻不信,怒馬趨之。 有虎出叢薄中,小而猛,據(jù)地大吼,旻馬辟易,弓矢皆墮,自是不復(fù)射。
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jìn)士,調(diào)太樂 丞,坐累為濟(jì)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擢右拾遺。歷監(jiān)察御史。母喪,毀幾不生。 服除,累遷給事中。
安祿山反,玄宗西狩,維為賊得,以藥下利,陽喑。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 迫為給事中。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工皆泣,維聞悲甚,賦詩悼 痛。賊平,皆下獄?;蛞栽娐勑性?,時縉位已顯,請削官贖維罪,肅宗亦自憐之, 下遷太子中允。久之,遷中庶子,三遷尚書右丞。
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自表“己有五短,縉五長,臣在省戶,縉遠(yuǎn)方,愿歸所 任官,放田里,使縉得還京師?!弊h者不之罪。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上元初卒, 年六十一。疾甚,縉在鳳翔,作書與別,又遺親故書數(shù)幅,停筆而化。贈秘書監(jiān)。
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 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yuǎn),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jī)所到,學(xué)者不及也??陀?以《按樂圖》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客未然, 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 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 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
寶應(yīng)中,代宗語縉曰:“朕嘗于諸王座聞維樂章,今傳幾何?”遣中人王承華 往取,縉裒集數(shù)十百篇上之。
鄭虔,鄭州滎陽人。天寶初,為協(xié)律郎,集綴當(dāng)世事,著書八十余篇。有窺其 稿者,上書告虔私撰國史,虔蒼黃焚之,坐謫十年。還京師,玄宗愛其才,欲置左 右,以不事事,更為置廣文館,以虔為博士。虔聞命,不知廣文曹司何在,訴宰相, 宰相曰:“上增國學(xué),置廣文館,以居賢者,令后世言廣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 虔乃就職。久之,雨壞廡舍,有司不復(fù)修完,寓治國子館,自是遂廢。
初,虔追故書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國子司業(yè)蘇源明名其書為《會稡》。虔善 圖山水,好書,??酂o紙,于是慈恩寺貯柿葉數(shù)屋,遂往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 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xiàn),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遷著作郎。
安祿山反,遣張通儒劫百官置東都,偽授虔水部郎中,因稱風(fēng)緩,求攝市令, 潛以密章達(dá)靈武。賊平,與張通、王維并囚宣陽里。三人者,皆善畫,崔圓使繪齋 壁,虔等方悸死,即極思祈解于圓,卒免死,貶臺州司戶參軍事,維止下選。后數(shù) 年卒。
虔學(xué)長于地理,山川險易、方隅物產(chǎn)、兵戍眾寡無不詳。嘗為《天寶軍防錄》, 言典事該。諸儒服其善著書,時號“鄭廣文”。在官貧約甚,澹如也。杜甫嘗贈以 詩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云。
有鄭相如者,自滄州來,師事虔,虔未之禮,間問何所業(yè),相如曰:“聞孔子 稱‘繼周者百世可知’,仆亦能知之?!彬斎唬丛唬骸伴_元盡三十年當(dāng)改元, 盡十五年天下亂,賊臣僭位,公當(dāng)污偽官,愿守節(jié),可以免?!彬謫枺骸白灾^云 何?”答曰:“相如有官三年,死衢州。”是年及進(jìn)士第,調(diào)信安尉。既三年,虔 詢吏部,則相如果死。故虔念其言,終不附賊。
蕭穎士,字茂挺,梁鄱陽王恢七世孫。祖晶,賢而有謀,任雅相伐高麗,表為 記室。越王貞舉兵,杖策詣之,陳三策,王不用,晶度必敗,乃亡去,客死廣陵。
穎士四歲屬文,十歲補(bǔ)太學(xué)生。觀書一覽即誦,通百家譜系、書籀學(xué)。開元二 十三年,舉進(jìn)士,對策第一。父旻,以莒丞抵罪,穎士往訴于府佐張惟一,惟一曰: “旻有佳兒,吾以旻獲譴不憾?!蹦似藉吨?
天寶初,穎士補(bǔ)秘書正字。于時裴耀卿、席豫、張均、宋遙、韋述皆先進(jìn),器 其材,與鈞禮,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遺書趙、衛(wèi)間,淹久不報,為有司劾免,留 客濮陽。于是尹征、王恒、盧異、盧士式、賈邕、趙匡、閻士和、柳并等皆執(zhí)弟子 禮,以次授業(yè),號蕭夫子。召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方父喪,不詣。 林甫嘗至故人舍邀潁士,穎士前往,哭門內(nèi)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 下己,調(diào)廣陵參軍事,穎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櫻桃樹賦》曰:“擢無庸之瑣質(zhì), 蒙本枝以自庇。雖先寢而或薦,非和羹之正味?!币宰I林甫云。君子恨其褊。會母 喪免,流播吳、越。
嘗謂:“仲尼作《春秋》,為百王不易法,而司馬遷作本紀(jì)、書、表、世家、 列傳,敘事依違,失褒貶體,不足以訓(xùn)?!蹦似饾h元年訖隋義寧編年,依《春秋》 義類為傳百篇。在魏書高貴崩,曰:“司馬昭弒帝于南闕?!痹诹簳愂芏U,曰: “陳霸先反?!庇肿砸粤褐O,而宣帝逆取順守,故武帝得血食三紀(jì);昔曲沃篡晉, 而文公為五伯,仲尼弗貶也。乃黜陳閏隋,以唐土德承梁火德,皆自斷,諸儒不與 論也。有太原王緒者,僧辯裔孫,撰《永寧公輔梁書》,黜陳不帝,穎士佐之,亦 著《梁蕭史譜》及作《梁不禪陳論》以發(fā)緒義例,使光明云。
史官韋述薦穎士自代,召詣史館待制,穎士乘傳詣京師。而林甫方威福自擅, 穎士遂不屈,愈見疾,俄免官,往來鄠、杜間。林甫死,更調(diào)河南府參軍事。倭國 遣使入朝,自陳國人愿得蕭夫子為師者,中書舍人張漸等諫不可而止。
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并曰:“胡人負(fù)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 即托疾游太室山。已而祿山反,穎士往見河南采訪使郭納,言御守計,納忽不用, 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 因藏家書于箕、穎間,身走山南,節(jié)度使源洧辟掌書記。賊別校攻南陽,洧懼,欲 退保江陵,穎士說曰:“官兵守潼關(guān),財用急,必待江、淮轉(zhuǎn)餉乃足,餉道由漢、 沔,則襄陽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且列郡數(shù)十,人百萬,訓(xùn)兵攘 寇,社稷之功也。賊方專崤、陜,公何遽輕土地,欲取笑天下乎?”洧乃按甲不出。 亦會祿山死,賊解去。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
時盛王為淮南節(jié)度大使,留蜀不遣,副大使李承式玩兵不振。穎士與宰相崔圓 書,以為:“今兵食所資在東南,但楚、越重山復(fù)江,自古中原擾則盜先起,宜時 遣王以捍鎮(zhèn)江淮?!倍矶鴦⒄构础Y\圍雍丘,脅泗上軍,承式遣兵往救,大宴賓 客,陳女樂。穎士曰:“天子暴露,豈臣下盡歡時邪?夫投兵不測,乃使觀聽華麗, 一旦思?xì)w,誰致其死哉?”弗納。崔圓聞之,即授揚(yáng)州功曹參軍。至官,信宿去。 后客死汝南逆旅,年五十二,門人共謚曰文元先生。
穎士樂聞人善,以推引后進(jìn)為己任,如李陽、李幼卿、皇甫冉、陸渭等數(shù)十人, 由獎目,皆為名士。天下推知人,稱蕭功曹。嘗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顏真卿、 柳芳、陸據(jù)、李華、邵軫、趙驊,時人語曰“殷、顏、柳、陸,李、蕭、邵、趙”, 以能全其交也。所與游者,孔至、賈至、源行恭、張有略、族弟季遐、劉穎、韓拯、 陳晉、孫益、韋建、韋收。獨華與齊名,世號“蕭、李”。嘗與華、據(jù)游洛龍門, 讀路旁碑,穎士即誦,華再閱,據(jù)三乃能盡記。聞?wù)咧^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有 奴事穎士十年,笞楚嚴(yán)慘,或勸其去,答曰:“非不能,愛其才耳?!狈f士數(shù)稱班 彪、皇甫謐、張華、劉琨、潘尼能尚古,而混流俗不自振,曹植、陸機(jī)所不逮也; 又言裴子野善著書。所許可當(dāng)世者,陳子昂、富嘉謨、盧藏用之文辭,董南事、孔 述睿之博學(xué)而已。
子存,字伯誠,亮直有父風(fēng)。能文辭,與韓會、沈既濟(jì)、梁肅、徐岱等善。浙 西觀察使李棲筠表常熟主簿。顏真卿在湖州,與存及陸鴻漸等討摭古今韻字所原, 作書數(shù)百篇。建中初,由殿中侍御史四遷比部郎中。張滂主財賦,辟存留務(wù)京師。 裴延齡與滂不協(xié),存疾其奸,去官,風(fēng)痹卒。
韓愈少為存所知,自袁州還,過存廬山故居,而諸子前死,唯一女在,為經(jīng)贍 其家。
殷寅者,陳郡人。邵軫者,汝南人。
陸據(jù),河南人,字德鄰,后周上庸公騰六世孫。神宇警邁,善物理。年三十始 到京師,公卿愛其文,交譽(yù)之。天寶十三載,終司勛員外郎。
柳并者,字伯存。大歷中,辟河?xùn)|府掌書記,遷殿中侍御史。喪明,終于家。 初,并與劉太真、尹征、閻士和受業(yè)于穎士,而并好黃老。穎士常曰:“太真,吾 入室者也,斯文不墜,寄是子云。征博聞強(qiáng)識,士和鉤深致遠(yuǎn),吾弗逮已。并不受 命而尚黃、老,予亦何誅?”
并弟談,字中庸,穎士愛其才,以女妻之。
士和字伯均,著《蘭陵先生誄》、《蕭夫子集論》,因榷歷世文章,而盛推穎 士所長,以為“聞蕭氏風(fēng)者,五尺童子羞稱曹、陸”。
皇甫冉,字茂政,十歲便能屬文,張九齡嘆異之。與弟曾皆善詩。天寶中,踵 登進(jìn)士,授無錫尉。王縉為河南元帥,表掌書記。遷累右補(bǔ)闕,卒。
曾,字孝常,歷監(jiān)察御史。其名與冉相上下,當(dāng)時比張氏景陽、孟陽云。
蘇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預(yù),字弱夫。少孤,寓居徐、兗。工文辭,有名天 寶間。及進(jìn)士第,更試集賢院。累遷太子諭德。出為東平太守。是時,濟(jì)陽郡太守 李倰以郡瀕河,請增領(lǐng)宿城、中都二縣以紓民力。二縣,隸東平、魯郡者也。于是 源明議廢濟(jì)陽,析三縣分隸濟(jì)南、東平、濮陽。詔河南采訪使會濮陽太守崔季重、 魯郡太守李蘭、濟(jì)南太守田琦及源明、倰五太守議于東平,不能決。既而卒廢濟(jì)陽, 以縣皆隸東平。召源明為國子司業(yè)。
安祿山陷京師,源明以病不受偽署。肅宗復(fù)兩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誥。是時, 承大盜之余,國用覂屈,宰相王玙以祈禬進(jìn),禁中禱祀窮日夜,中官用事,給養(yǎng)繁 靡,群臣莫敢切諍。昭應(yīng)令梁鎮(zhèn)上書勸帝罷淫祀,其他不暇及也。源明數(shù)陳政治得 失。及史思明陷洛陽,有詔幸東京,將親征。源明因上疏極諫曰:
淫雨積時,道路方梗,甚不可一也。自春大旱,秋苗耗半,斂獲未畢,先之以 清道之役,申之以供頓之苦,甚不可二也。每立殿廊,見旌旗之下,餓夫執(zhí)殳,仆 于行間,日見二三;市井餒饣孚求食,死于路旁,日見四五。甚不可三也。奸夫盜 兒,連墻接棟,磨礪以須陛下之出,御史大夫必不能澄清禁止。甚不可四也。圣皇 巡蜀之初,都內(nèi)財貨、吏民資產(chǎn),糜散于道路之手,至有乘馬駃驢入宣政、紫宸者。 況陛下初有四海,威制不及曩時遠(yuǎn)矣。今茲東行,殆賊臣誘掖陛下而已。《詩》曰 “三星在霤”,謂危亡在于須臾,臣不勝嗚咽,為陛下痛之。愿速罷幸,不然,窮 氓樂禍,已扼腕于下。甚不可五也。方今河、洛驛騷,江湖叛渙,《詩》曰:“中 原有菽,庶民采之。”彼思明、楚元,皆采菽之人也。陛下何遽輕萬乘而速成之邪? 甚不可六也。大河南北,舉為寇盜,王公以下,廩稍匱絕,將士糧賜,僅支日月, 而中官冗食,不減往年,梨園雜伎,愈盛今日,陛下未得穆然高枕,殆繇此也。自 非中庸指使,太常正樂外,愿一切放歸,給長牒勿事,須五六年后,隨事蠲省。今 聚而仰給,甚不可七也。李光弼拔河陽,王思禮下晉原,衛(wèi)伯玉拂焉耆,過析支, 不日可至。御史大夫王玄志壓巫閭,臨幽都;汝州刺史田南金逾闕口,遏二室;鄧 景山凌淮、泗,愾然而西??褓\失勢,蹙于緱山之下,北不敢逾孟津,東不敢過[B 124]子,計日反接而至矣。陛下不坐而受之,乃欲親征,徇一朝之怒,甚不可八也。 王者之于天地神祇,享之以牲幣而已。記曰:“不祈方士。”彼淫巫愚祝,妄有關(guān) 說,甚不可九也。天子順動,人皆幸之之謂幸,人皆病之之謂不幸。臣等屢怫視聽, 聯(lián)伏赤墀之下,頓顙流涕而出,雖陛下優(yōu)容貸罪,凡百之臣必昌言于朝,萬口謗于 外,甚不可十也。臣聞子不諍于父,不孝也;臣不諍于君,不忠也。不孝不忠,為 茍榮冒祿,圈牢之物不若也。臣雖至賤,不能委身圈牢之中,將使樵夫指而笑之。
帝嘉其切直,遂罷東幸。后以秘書少監(jiān)卒。
源明雅善杜甫、鄭虔,其最稱者元結(jié)、梁肅。
肅,字敬之,一字寬中。隋刑部尚書毘五世孫,世居陸渾。建中初,中文辭清 麗科,擢太子校書郎。蕭復(fù)薦其材,授右拾遺,脩史,以母羸老不赴。杜佑辟淮南 掌書記,召為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右補(bǔ)闕、翰林學(xué)士、皇太子諸王侍讀。卒,年四十一, 贈禮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