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原文:
○仁宗二
明道元年春二月癸卯,呂夷簡上《三朝寶訓》。丙午,詔仕廣南者毋過兩任, 以防貪黷。庚戌,以張士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戊午,錄故宰臣孫, 并試將作監(jiān)主簿。甲子,詔員外郎以上致仕者,錄其子校書郎,三丞以上齋郎。丁 卯,以真宗順容李氏為宸妃,是日妃薨。
三月戊子,頒《天圣編敕》。戊戌,以江、淮旱,遣使與長吏錄系囚,流以下 減一等,杖笞釋之。己亥,除婺、秀州丁身錢。
夏四月丙午,錄系囚。戊午,知棣州王涉坐冒請官地為職田,配廣南牢城。
五月癸酉,遣使點檢河北城池器甲,密訪官吏能否。壬午,廢杭、秀二州鹽場。
秋七月丙申,詔諸路轉(zhuǎn)運使舉國子監(jiān)講官。丁酉,王曙罷。太白晝見,彌月乃 滅。
八月辛丑,以晏殊為樞密副使。丙午,晏殊參知政事。甲寅,以楊崇勛為樞密 副使。辛酉,授唃廝啰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壬戌,大內(nèi)火,延八殿。癸亥, 移御延福宮。甲子,以呂夷簡為修內(nèi)使。乙丑,詔群臣直言闕失。丁卯,大赦。
九月庚寅,重作受命寶。丙申,皇太后出金銀器易左藏緡錢二十萬,以助修內(nèi)。
冬十月庚子,黃白氣五貫紫微垣。丁巳,詔漢陽軍發(fā)廩粟以振饑民。
十一月甲戌,以修內(nèi)成,恭謝天地于天安殿,謁太廟,大赦,改元,百官進秩, 優(yōu)賞諸軍。是日還宮。己卯,冬至,率百官賀皇太后于文德殿,御天安殿受朝。壬 辰,延州言夏王趙德明卒。癸巳,以德明子元昊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西平王。十二月 壬寅,以楊崇勛為樞密使。戊午,詔獲劫盜者奏裁,毋擅殺。壬戌,西北有蒼白氣 亙天。是歲,京東、淮南、江東饑。
二年春正月己卯,詔發(fā)運使以上供米百萬斛振江、淮饑民,遣使督視。
二月戊戌,含譽星見東北方。庚子,詔江、淮民饑死者,官為之葬祭。乙巳, 皇太后服袞衣、儀天冠饗太廟,皇太妃亞獻,皇后終獻。是日,上皇太后尊號曰應 元齊圣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丁未,祀先農(nóng)于東郊,躬耕籍田,大赦。百官上 尊號曰睿圣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三月庚午,加恩百官。丁亥,祈雨于會靈觀、上清宮、景德開寶寺。庚寅,以 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興以來貶死者復官,謫者內(nèi)徙。甲午,皇 太后崩,遺詔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呂夷簡為山陵使。
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皇太后遺留物賜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 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山陵五使并兼追尊皇太后園陵使。戊 申,聽政于崇政殿西廂。己酉,罷乾元節(jié)上壽。壬子,詔臣僚、宗戚、命婦毋得以 進獻祈恩澤,及緣親戚通表章。罷創(chuàng)修寺觀。帝始親政,裁抑僥幸,中外大悅。癸 丑,召還宋綬、范仲淹。丙辰,內(nèi)侍江德明等并坐交通請謁黜。己未,呂夷簡、張 耆、夏竦、陳堯佐、范雍、趙稹、晏殊皆罷。以張士遜為昭文館大學士,李迪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隨參知政事,李諮為樞密副使,王德用簽書樞密 院事。壬戌,御紫宸殿,以張士遜為山陵使兼園陵使。癸亥,上大行太后謚曰莊獻 明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謚曰莊懿。
五月戊辰,詔禮部貢舉。癸酉,詔中外勿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乙亥,罷群牧 制置使。丙子,命宰臣張士遜撰《謝太廟》及《躬耕籍田記》。檢討宋祁言,皇太 后謁廟非后世法,乃止撰《籍田記》。戊寅,錄系囚。
六月甲午朔,日有食之。壬寅,錄周世宗及高季興、李煜、孟昶、劉繼元、劉 鋹后。癸卯,命審刑、大理詳定配隸刑名。戊午,減天下歲貢物。
秋七月丁丑,詔知耀州富平縣事張龜年增秩再任,以其治行風告天下。戊子, 詔以蝗旱,去尊號“睿圣文武”四字,以告天地宗廟,仍令中外直言闕政。
八月甲午朔,契丹使來吊慰祭奠。壬寅,作奉慈廟。甲辰,詔中外毋避莊獻明 肅太后父諱。丁巳,置端明殿學士。
九月甲戌,幸洪福院,臨莊懿太后梓宮。丙子、壬午,臨如之。
冬十月癸巳朔,太白犯南斗。甲午,禁登州民采金。丁酉,祔葬莊獻明肅皇太 后、莊懿皇太后于永定陵。甲辰,詔以兩川歲貢綾錦羅綺紗,以三之二易為纟由絹, 供軍須。己酉,祔莊獻明肅太后、莊懿太后神主于奉慈廟。癸丑,下德音,降東、 西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緣二太后陵應奉民戶,免租賦科役有差。丙辰,贈周 王祐為皇太子。戊午,張士遜、楊崇勛罷,以呂夷簡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昭文館大學士,王曙為樞密使,王德用為樞密副使,宋綬參知政事,蔡齊為樞 密副使。
十一月癸亥朔,薛奎罷。詔增宗室奉。太白犯南斗。乙丑,追冊美人張氏為皇 后。甲戌,贈寇準為中書令。十二月丙申,復置提點刑獄。丁酉,詔諸路轉(zhuǎn)運使、 副,歲遍歷所部,仍令州軍具所至月日以聞。甲辰,以京東饑,出內(nèi)藏絹二十萬代 其民歲輸。乙巳,詔修周廟。丁未,詔臺官非中丞、知雜保薦者勿任。戊申,出宮 人二百。乙卯,廢皇后郭氏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居長寧宮。御史中丞孔道輔率 諫官、御史,大呼殿門請對,詔宰相告以皇后當廢狀。丙辰,出道輔及諫官范仲淹, 仍詔臺諫自今毋相率請對。丁巳,詔明年改元。禁邊臣增置堡砦。是歲,畿內(nèi)、京 東西、河北、河東、陜西蝗,淮南、江東、兩川饑,遣使安撫,除民租。注輦國來 貢。
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發(fā)江、淮漕米振京東饑民。丙寅,詔開封府界諸縣作糜 粥以濟饑民,諸災傷州軍亦如之。戊辰,詔三司鑄景祐元寶錢。甲戌,詔執(zhí)政大臣 議兵農(nóng)可更制者以聞。詔募民掘蝗種,給菽米。癸未,詔禮部所試舉人十取其二, 進士三舉、諸科五舉嘗經(jīng)殿試,進士五舉年五十、諸科六舉年六十,及曾經(jīng)先朝御 試者,皆以名聞。甲申,淮南饑,出內(nèi)藏絹二十萬代其民歲輸。丁亥,置崇政殿說 書。庚寅,詔停淮南上供一年。
二月乙未,罷書判拔萃科。辛丑,詔禮部貢院:諸科舉人七舉者,不限年,并 許特奏名。甲辰,權減江、淮漕米二百萬石。戊申,詔麟、府州振蕃、漢饑民。
三月壬午,免諸路災傷州軍今年夏稅。癸未,詔解州畦戶逋鹽蠲其半。是月, 賜禮部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
夏四月丁酉,開封府判官龐籍言,尚美人遣內(nèi)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帝為杖內(nèi) 侍,仍詔有司自今宮中傳命,毋得輒受。癸丑,詔置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里行。
五月辛酉,出布十萬端,易錢糴河北軍儲。丁卯,禁民間織錦刺繡為服飾。西 川歲織錦上供亦罷之。癸酉,詔臺諫未曾歷郡守者與郡。壬午,錄系囚。是月,契 丹主宗真之母還政于子,出居慶陵。
六月壬辰,交州民六百余人內(nèi)附。庚子,免畿內(nèi)被災民稅之半。己酉,策制舉、 武舉人。乙卯,詔州縣官非理科決罪人至死者,并奏聽裁。
閏月甲子,泗州淮、汴溢。己巳,常州無錫縣大風發(fā)屋。乙亥,毀天下無額寺 院。壬午,罷造玳瑁、龜筒器。
秋七月丙申,賜壽州下蔡縣被溺之家錢有差。己亥,樞密使王曙加同平章事。 辛丑,詔文武提刑毋得互相薦論。壬子,詔轉(zhuǎn)運使與長吏,舉所部官專領常平倉粟。 甲寅,河決澶州橫隴埽。
八月庚申,薛奎卒。壬戌,有星孛于張、翼。癸亥,王曙卒。甲子,月犯南斗。 戊辰,帝不豫。庚午,以王曾為樞密使。辛未,以星變,大赦,避正殿,減常膳, 輔臣奏事延和殿閣。壬申,詔凈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入道,楊氏安置別宅。
九月壬辰,百官請只日御前殿,如先帝故事,詔可。丁酉,帝康復,御正殿, 復常膳。甲辰,詔立皇后曹氏。丙午,熒惑犯南斗。
冬十月庚申,罷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fā)運使,詔淮南轉(zhuǎn)運兼發(fā)運事。乙亥, 作郊廟《景安》、《興安》、《祐安》之曲。
十一月己丑,冊曹氏為皇后。癸丑,作《大安》之曲以饗圣祖。十二月癸酉, 賜西平王趙元昊佛經(jīng)。是歲,南平王李德政獻馴象二,詔還之。開封府、淄州蝗。
二年春正月癸丑,置邇英、延義二閣,寫《尚書·無逸》篇于屏。
二月戊午,御延福宮觀大樂。癸亥,舊給事資善堂者皆推恩。戊辰,李迪罷, 以王曾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隨、李諮知樞密院事, 蔡齊、盛度參知政事,王德用、韓億同知樞密院事。
三月戊申,出內(nèi)庫珠賜三司,以助經(jīng)費。
夏四月庚午,詔天下有知樂者,所在薦聞。
五月甲午,OD、獠寇雷、化州,詔桂、廣會兵討之。丙申,錄系囚。庚子, 議太祖、太宗、真宗廟并萬世不遷。南郊升侑上帝,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丙午, 降天下系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丁未,廣西言鎮(zhèn)寧州蠻入寇。
六月丁巳,詔幕職官初任未成考毋薦。乙亥,頒《一司一務及在京敕》。鎮(zhèn)寧 蠻請降。
秋七月戊申,廢西京采柴務,以山林賦民,官取十之一。
八月壬子朔,詔輕強盜法。甲寅,宴紫宸殿,初用樂。甲戌,幸安肅門炮場閱 習戰(zhàn)。己卯,置提點銀銅坑冶鑄錢官。
九月壬寅,按新樂。己酉,作睦親宅。命中丞杜衍等汰三司胥吏。宋綬上《中 書總例》。
冬十月辛亥朔,復置朝集院。癸亥,復群牧制置使。丁卯,詔諸路歲輸緡錢, 福建、二廣易以銀,江東以帛。庚午,熒惑犯左執(zhí)法。
十一月戊子,廢后郭氏薨。癸巳,朝饗景靈宮。甲午,饗太廟、奉慈廟。乙未, 祀天地于圜丘,大赦。錄五代及諸國后。宗室任諸司使以下至殿直者,換西班官。 百官上尊號曰景祐體天法道欽文聰武圣神孝德皇帝。丁未,加恩百官。十二月壬子, 加唃廝啰為保順軍留后。丙子,詔長吏能導民修水利辟荒田者賞之。是歲,以鎮(zhèn)戎 軍薦饑,貸弓箭手粟麥六萬石。
三年春正月壬辰,追復郭氏為皇后。丁酉,葬皇后郭氏。
二月丙辰,命官較太常鐘律。壬戌,詔兩制、禮官詳定京師士民服用、居室之 制。甲子,以廣南兵民苦瘴毒,為置醫(yī)藥。丁卯,修陜西三白渠。
三月癸巳,復商賈以見錢算請官茶法。乙未,觀新定鐘律。戊戌,詔兩省、卿 監(jiān)、刺史、閣門以上致仕,給奉如分司官,長吏歲時勞賜之。改維州為威州。夏五 月庚辰,購求館閣逸書。丙申,錄系囚。丙戌,天章閣待制范仲淹坐譏刺大臣,落 職知饒州。集賢校理余靖、館閣校勘尹洙、歐陽修并落職補外。詔戒百官越職言事。
六月壬申,虔、吉州水溢,壞城郭、廬舍,賜被溺家錢有差。
秋七月丁亥,禁民間私寫編敕、刑書。乙未,置大宗正司。庚子,大雨震電。 太平興國寺災。辛丑,降三京罪囚一等,徒以下釋之。
八月己酉,班民間冠服、居室、車馬、器用犯制之禁。乙卯,月犯南斗。
九月庚辰,幸睦親宅宴宗室。癸巳,熒惑犯南斗。是月,定申心喪解官法。
冬十月丁未,命章得象等考課諸路提刑。甲寅,作朝集院。
十一月戊寅,保慶皇太后楊氏崩。辛卯,上保慶太后謚曰莊惠。十二月丙寅, 李諮卒。丁卯,王德用知樞密院事,章得象同知樞密院事。是歲,南平王李德政、 西南蕃來貢。南丹州莫淮戟內(nèi)附。
四年春正月壬午,詔均諸州解額。
二月己酉,葬莊惠皇太后于永定陵。己未,祔神主于奉慈廟。庚申,德音:降 東、西京及靈駕所過州縣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乙丑,置赤帝像于宮中祈嗣。
三月甲戌,置天章閣侍講。戊寅,詔禮部貢舉。
夏四月乙巳,呂夷簡上《景祐法寶新錄》。甲子,呂夷簡、王曾、宋綬、蔡齊 罷,以王隨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陳堯佐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盛度知樞密院事,韓億、程琳、石中立參知政事,王鬷同知 樞密院事。
五月庚戌,皇子生,錄系囚,降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是日,皇子薨。乙卯, 以旱,遣使決三京系囚。丙寅,芝生化成殿楹。
六月乙亥,杭州江潮壞堤,遣使致祭。戊子,出《神武秘略》賜邊臣。己丑, 奉安太祖御容于揚州建隆寺。
秋七月丁未,詔河東、河北州郡密嚴邊備。戊申,有星數(shù)百西南流至壁東,大 者其光燭地,黑氣長丈余,出畢宿下。
八月甲戌,越州水,賜被溺民家錢有差。甲午,詔三司、轉(zhuǎn)運司毋借常平錢谷。 冬十一月癸亥,罷登、萊賣金場。
十二月甲申,并、代、忻州并言地震,吏民壓死者三萬二千三百六人,傷五千 六百人,畜擾死者五萬余。遣使撫存其民,賜死傷之家錢有差。是歲,滑州民蠶成 被,長二丈五尺。唃廝啰、龜茲、沙州來貢。
寶元元年春正月甲辰,雷。丙辰,以地震及雷發(fā)不時,詔轉(zhuǎn)運使、提舉刑獄按 所部官吏。除并、代、忻州壓死民家去年秋糧。
二月壬申,詔復日御前殿。甲午,安化蠻寇宜、融州。
三月戊戌朔,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罷,以張士遜為門下侍郎、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章得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鬷、李 若谷并參知政事,王博文、陳執(zhí)中同知樞密院事。己亥,發(fā)邵、澧、潭三州駐泊兵 討安化州蠻。是月,賜禮部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七百二十四人。
夏四月癸酉,王博文卒。乙亥,以張觀同知樞密院事。壬辰,除宜、融州夏稅。
五月乙巳,錄系囚。
六月戊寅,罷舉童子。己卯,建州大水,壞民廬舍,賜死傷家錢有差,其無主 者,官葬祭之。甲申,詔天下諸州月上雨雪狀。
秋七月壬戌,策制舉人。癸亥,策武舉人。
八月丁卯,復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fā)運使。庚辰,熒惑犯南斗。
九月戊申,詔應祀事,己受誓戒而失虔恭者,毋以赦原。賜宜、融州討蠻兵緡 錢。
冬十月丙寅,詔戒百官朋黨。
十一月甲辰,詔廣西鈐轄進兵討安化蠻。乙巳,詔宜、融州民嘗從軍役者,免 今夏稅,運糧者免其半。戊申,朝饗景靈宮。己酉,饗太廟及奉慈廟。庚戌,祀天 地于圜丘,大赦,改元。百官上尊號曰寶元體天法道欽文聰武圣神孝德皇帝。乙卯, 復奏舉縣令法。王曾薨。十二月癸亥朔,加恩百官。甲子,京師地震。丙寅,鄜延 路言趙元昊反。甲戌,禁邊人與元昊互市。己卯,奉寧軍節(jié)度使、知永興軍夏竦兼 涇原、秦鳳路安撫使,振武軍節(jié)度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環(huán)慶路安撫使。是歲, 達州大水,黎州蠻來貢。
二年春正月己酉,王隨卒。辛亥,安化蠻平。癸丑,趙元昊表請稱帝、改元。
三月丁未,鑄皇宋通寶錢。乙卯,閱試衛(wèi)士。戊午,賜陜西緣邊軍士緡錢。
夏四月癸亥,授唃廝啰二子瞎氈、磨氈角團練使。乙丑,放宮女二百七十人。 壬申,免昭州運糧死蠻寇者家徭二年、賦租一年。丁亥,募河東、陜西民入粟實邊。
五月癸巳,詔近臣舉方略材武之士各二人。己亥,禁皇族及諸命婦、女冠、尼 等非時入內(nèi)。癸卯,命近臣同三司議節(jié)省浮費。丙午,遣使體量安撫陜西、河東。 己酉,錄系囚。壬子,王德用罷,以夏守赟知樞密院事。
六月壬戌,詔省浮費,自乘輿服御及宮掖所須,宜從簡約,若吏兵祿賜,毋概 行裁減。戊辰,詔諸致仕官嘗犯贓者,毋推恩子孫。丁丑,益州火,焚廬舍三千余 區(qū)。壬午,削趙元昊官爵,除屬籍。
秋七月丁巳,詔宗室遇南郊及乾元節(jié)恩,許官一子,余五歲授官。戊午,以夏 竦知涇州兼涇原、秦鳳路沿邊經(jīng)略安撫使、涇原路馬步軍都總管,范雍兼鄜延、環(huán) 慶路沿邊經(jīng)略安撫使、鄜延路馬步軍都總管。八月丁卯,以篳篥城唃廝波補本族軍 主。甲戌,皇子生。丙子,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辛巳,命輔臣報祠高禖。
九月壬寅,詔河北轉(zhuǎn)運使兼都大制置營田屯田事。乙卯,出內(nèi)庫銀四萬兩易粟, 振益、梓、利、夔路饑民。
十月庚午,賜麟、府州及川、陜軍士緡錢。甲申,詔兩川饑民出劍門關者勿禁。
十一月戊子朔,出內(nèi)庫珠,易緡錢三十萬糴邊儲。丁酉,盛度、程琳罷,出御 史中丞孔道輔。壬寅,以王鬷知樞密院事,宋庠參知政事。十二月庚申,詔審刑院、 大理寺、刑部毋通賓客。壬申,詔:“御史闕員,朕自擇舉。”是歲,曹、濮、單 州蝗。
康定元年春正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壬戌,賜國子監(jiān)學田五十頃。是月,元昊 寇延州,執(zhí)鄜延、環(huán)慶兩路副都總管劉平、鄜延副都總管石元孫。詔陜西運使明鎬 募強壯備邊。
二月丁亥,以夏守赟為宣徽南院使、陜西馬步軍都總管、經(jīng)略安撫使。詔潼關 設備。辛卯,月、太白俱犯昴。壬辰,夏守赟兼沿邊招討使。出內(nèi)藏緡錢十萬賜戍 邊禁兵之家。知制誥韓琦安撫陜西。白氣如繩貫日。甲午,括畿內(nèi)、京東西、淮南、 陜西馬。丙申,詔諸路轉(zhuǎn)運使、提刑訪知邊事者以聞。丁酉,詔樞密院同宰臣議邊 事。辛丑,出內(nèi)藏緡錢八十萬付陜西市糴軍儲。丙午,德音:釋延州、保安軍流以 下罪,寇所攻掠地除今夏稅,戍兵及戰(zhàn)死者賜其家緡錢。是日改元,去尊號“寶元” 字,許中外臣庶上封章言事。丁未,詔陜西量民力,蠲所科芻糧。癸丑,降范雍為 尚書吏部侍郎、知安州。甲寅,出內(nèi)庫珠償民馬直。
三月丙辰,詔大臣條陜西攻守策。癸亥,命韓琦治陜西城池。乙丑,閱虎翼軍 習戰(zhàn)。辛未,詔延州錄戰(zhàn)沒軍士子孫,月給糧。丙子,大風,晝暝,是夜有黑氣長 數(shù)丈,見東南。丁丑,罷大宴。詔中外言闕政。戊寅,王鬷、陳執(zhí)中、張觀罷,以 晏殊、宋綬知樞密院事,王貽永同知樞密院事。詔按察官舉才堪將帥者。庚辰,詔 參知政事同議邊事。辛巳,德音: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京師、河北、 陜西、河東諸軍緡錢,蠲陜西夏稅十之二,減河東所科粟。
夏四月丙戌,省陜西沿邊堡砦。癸巳,詔諸戍邊軍月遣內(nèi)侍存問其家,病致醫(yī) 藥,死為斂葬之。甲午,遣使籍陜西強壯軍。乙未,契丹國母復遣使來賀乾元節(jié)。 乙巳,增補河北強壯軍。丙午,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黃德和坐棄軍要斬。丁未,贈劉平、 石元孫官,錄其子孫。辛亥,筑延州金明栲栳砦。
五月甲寅朔,詔前殿奏事毋過五班,余對后殿。命大官賜食。壬戌,張士遜致 事,呂夷簡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癸酉,詔夏守赟進屯 鄜州。戊寅,以夏竦為陜西馬步軍都總管兼招討使。是月,元昊陷塞門砦,兵馬監(jiān) 押王繼元死之,又陷安遠砦。
六月丙戌,詔假日御崇政殿視事如前殿。丁亥,以夏守赟同知樞密院事。甲午, 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乙未,南京鴻慶宮神御殿火。壬寅,遣使體量安撫 京東、西。甲辰,增置陜西、河北、河東、京東西弓手。
秋七月乙丑,遣使以討元昊告契丹。庚午,閱諸軍習戰(zhàn)。戊寅,皇子昕為忠正 軍節(jié)度使,封壽國公。
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飾佛像。癸卯,遣尚書屯田員外郎劉渙使邈川。戊申,夏 守赟罷,以杜衍同知樞密院事。辛亥,詔范仲淹、葛懷敏領兵驅(qū)逐塞門等砦蕃騎出 境,仍募弓箭手,給地居之。
九月甲寅,滑州河溢。戊午,李若谷罷,以宋綬、晁宗愨參知政事,鄭戩同知 樞密院事。戊辰,以晏殊為樞密使,王貽永、杜衍、鄭戩并樞密副使。甲戌,詔使 臣、諸班、諸軍有武藝者自陳。辛巳,閱諸軍習戰(zhàn)。是月,元昊寇三川砦,都巡檢 楊保吉死之。又圍師子、定川堡,戰(zhàn)士死者五千余人,遂陷乾溝、乾河、趙福三堡。 環(huán)慶路兵馬副都總管任福破白豹城。
冬十月乙未,制銅符、木契、傳信牌。甲辰,錄方略士六十一人,授官有差。
十一月壬戌,有大星流西南,聲如雷者三。十二月癸未,出內(nèi)藏庫絹一百萬助 糴軍儲。詔南京祠大火。丙戌,詔以常平緡錢助糴軍儲。癸卯,宋綬卒。戊申,鑄 當十錢權助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