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原文:
○仁宗一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諱禎,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 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獻(xiàn)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yǎng)之。天性仁 孝寬裕,喜慍不形于色。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講學(xué)于資善堂。天 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jìn)封升王。九月丁卯,冊為皇太子,以參知政事李迪兼 太子賓客。癸酉,謁太廟。四年,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秉笏南鄉(xiāng)立,聽輔臣參 決諸司事。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quán) 處分軍國事。遣使告哀契丹。己未,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jìn)官一等,優(yōu)賞 諸軍。山陵諸費,毋賦于民。庚申,命丁謂為山陵使。出遺留物賜近臣、宗室、主 兵官。甲子,聽政于崇政殿西廡。乙丑,以生日為乾元節(jié)。丙寅,遣使以先帝遺留 物遺契丹。進(jìn)封涇王元儼為定王,賜贊拜不名。以丁謂為司徒兼侍中、尚書左仆射, 馮拯為司空兼侍中、樞密使、尚書右仆射,曹利用為尚書左仆射兼侍中。戊辰,貶 道州司馬寇準(zhǔn)為雷州司戶參軍,尚書戶部侍郎李迪為衡州團(tuán)練副使,宣徽南院使曹 瑋為左衛(wèi)大將軍。
三月乙酉,作受命寶。庚寅,初御崇德殿,太后設(shè)幄次于承明殿,垂簾以見輔 臣。
夏四月壬子,遣使以即位告契丹。丙寅,交州來貢。
五月乙亥,錄系囚,雜犯死罪遞降一等,杖以下釋之。
六月己酉,命參知政事王曾按視山陵皇堂。丁巳,契丹使來祭奠吊慰。庚申, 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雷允恭坐擅移皇堂伏誅。丁謂罷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甲子,改 命馮拯為山陵使。丙寅,降參知政事任中正為太子賓客。
秋七月辛未,馮拯加昭文館大學(xué)士,王曾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 賢殿大學(xué)士,呂夷簡、魯宗道參知政事。乙亥,遣使報謝契丹。丙子,樞密副使錢 惟演為樞密使。戊寅,改翼祖定陵為靖陵。辛卯,貶丁謂為崖州司戶參軍。
八月壬寅,遣使賀契丹主及其妻生日、正旦。乙巳,皇太后同御承明殿垂簾決 事。
九月壬申,告大行皇帝謚于天地、宗廟、社稷。癸酉,上謚冊于延慶殿。己卯, 命以天書從葬。
冬十月壬寅,契丹使來賀即位。己酉,葬真宗皇帝于永定陵。詔中外避皇太后 父諱。己未,祔真宗神主于太廟,廟樂曰《大明之舞》,以莊穆皇后配。辛酉,降 東、西京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蠲山陵役戶及靈駕所過民田租。
十一月丁卯朔,錢惟演罷。甲戌,唃廝啰、立遵求內(nèi)附。乙亥,以皇太后生日 為長寧節(jié)。辛巳,初御崇政殿西閣講筵,命侍講孫奭、馮元講《論語》。壬午,以 張知白為樞密副使。十二月壬戌,契丹使來賀明年正旦。是歲,蘇州水,滄州海潮 溢,詔振恤被水及溺死之家。南平王李公蘊遣使進(jìn)貢。
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改元。庚午,契丹使初來賀長寧節(jié)。癸未,命三司節(jié) 浮費,遂立計置司。戊子,以京東、淮南水災(zāi),遣使安撫。辛卯,發(fā)卒增筑京城。
二月戊戌,許唃廝啰歲一入貢。丁巳,奉安太祖、太宗御容于南京鴻慶宮。壬 戌,減諸節(jié)齋醮道場。
三月甲戌,奉安真宗御容于西京應(yīng)天院。丙子,詔減西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賜城中民八十以上者茶帛,仍復(fù)其家。甲申,詔自今營造,三司度實給用。辛 卯,司天監(jiān)上《崇天歷》。行淮南十三山場貼射茶法。
夏四月辛丑,罷禮儀院。丁未,乾元節(jié),百官及契丹使初上壽于崇德殿。癸丑, 詔文武官奏蔭親屬從本資。丁巳,詔近臣舉諫官、御史各一人。
五月甲子,行陜西、河北入中芻糧見錢法。庚午,詔禮部貢舉。辛未,錄系囚。 甲戌,命魯宗道按視滑州決河。庚寅,議皇太后儀衛(wèi)制同乘輿。
六月甲辰,罷江寧府溧水縣采丹砂。乙卯,禁毀錢鑄鐘。
秋七月壬申,除戎、瀘州虛估稅錢。詔職田遇水旱蠲租如例。辛巳,蠲天下逋 負(fù)。
八月乙未,募民輸芟塞滑州決河。丙申,下德音,減天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釋 之。廢鄆州東平馬監(jiān),以牧地賦民。甲寅,芝生天安殿柱。
九月丙寅,馮拯罷,以王欽若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 辛巳,詔凡舉官未改轉(zhuǎn)而坐贓者,舉主免劾。庚寅,宴崇德殿。
閏月甲午,詔裁造院女工及營婦配南北作坊者,并釋之。戊戌,寇準(zhǔn)卒于雷州。 己亥,馮拯卒。丁未,禁彭州九隴縣采金。丁巳,禁伎術(shù)官求輔臣、宗室薦舉。
冬十月辛酉朔,徙陜西緣邊軍馬屯內(nèi)地。
十一月丁酉,詔諸州配囚,錄具獄與地里,上尚書刑部詳覆。禁兩浙、江南、 荊湖、福建、廣南路巫覡挾邪術(shù)害人者。戊午,置益州交子務(wù)。是歲,甘、沙州來 貢,涇原咩迷卞杏家族納質(zhì)內(nèi)附。
二年春二月庚午,遣內(nèi)臣收瘞汴口流尸,仍祭奠之。
三月丁酉,奉安真宗御容于景靈宮奉真殿。癸卯,王欽若上《真宗實錄》。是 月,賜禮部奏名進(jìn)士、諸秋及第出身四百八十五人。
夏四月辛酉,詔三司歲市、絹非土產(chǎn)者罷之。乙酉,錄晉石氏后。
五月乙未,錄系囚。
六月壬申。罷天慶、天祺、天貺、先天、降圣節(jié)宮觀然燈。
秋七月癸丑,奉安真宗御容于玉清昭應(yīng)宮安圣殿。
八月丙辰朔,宴崇德殿,初用樂之半。詔舉官己遷改而貪污者,舉主以狀聞, 聞而不以實者坐之。己卯,幸國子監(jiān),謁孔子,遂幸武成王廟。甲申,太白入太微 垣。
九月辛卯,祠太一宮,賜道左耕者茶帛。
冬十月丙辰,奉安真宗御容于洪福院。
十一月甲午,加上真宗謚。乙未,朝饗玉清昭應(yīng)、景靈宮。丙申,饗太廟。丁 酉,祀天地于圜丘,大赦。百官上尊號曰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上皇太后尊號曰 應(yīng)元崇德仁壽慈圣皇太后。賜百官諸軍加等。乙巳,立皇后郭氏。辛亥,加恩百官。 十二月庚午,詔開封府每歲正旦、冬至禁刑三日。是歲,龜茲、甘肅來貢。
三年春正月辛卯,長寧節(jié),近臣及契丹使初上皇太后壽于崇政殿。
二月戊寅,詔陜西災(zāi)傷州軍,盜廩谷非傷主者,刺配鄰州牢城,徒減一等。
夏四月丁丑,詔三館繕書藏太清樓。
五月庚寅,錄系囚。癸巳,幸御莊觀刈麥,聞民舍機(jī)杼聲,賜織婦茶帛。己亥, 賜隱士林逋粟帛。己酉,禁臣僚奏薦無服子弟。
六月壬戌,太白晝見。癸酉,環(huán)、原州屬羌叛寇邊,環(huán)慶都監(jiān)趙士隆等死之, 遣使者安撫陜西。
秋七月戊子,詔諸路轉(zhuǎn)運使察舉知州、通判不任事者。丙午,詔邊戶為羌所擾 者蠲租,復(fù)役二年。
八月戊午,以忠州鹽井歲增課、夔州奉節(jié)巫山縣舊藉民為營田、萬州戶有稅者 歲糴其谷,皆為民害,詔悉除之。辛未,蠲陜西州軍旱災(zāi)租賦。
九月乙巳,詔司天監(jiān)奏災(zāi)異據(jù)占書以聞。
冬十月乙卯,太白犯南斗。辛酉,晏殊為樞密副使。
十一月己卯朔,罷貼射茶法。辛卯,以襄州水蠲民租。晉、絳、陜、解州饑, 發(fā)粟振之。戊申,王欽若卒。十二月癸丑,王曾為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xué)士,張知 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乙丑,張旻為樞密使。戊寅,太白晝見。是 歲,龜茲、甘州、于闐來貢。環(huán)、慶蕃部嵬逋等內(nèi)附。補涇原降羌首領(lǐng)潘征為本族 軍主。
四年春正月己亥,命章得象與流內(nèi)銓同試百司人。庚子,涇原兵破康奴族。
二月甲寅,詔吏犯贓至流,按察官失舉者,并劾之。庚午,置西界和市場。
三月甲申,詔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罷勸農(nóng)司。己亥,鄜延蕃部首領(lǐng)曹守貴等內(nèi)附。
夏四月壬子,詔京東西、河北、淮南平谷價。
五月己卯,詔禮部貢舉。壬午,詔大辟疑者奏讞,有司毋輒舉駁。戊子,錄系 囚。己亥,詔士有文而行不副者,州郡毋得薦送。
閏月戊申,減江、淮歲漕米五十萬石。除舒州太湖等九茶場民逋錢十三萬緡。 己酉,詔補太廟室長、齋郎。辛亥,復(fù)陜西永豐渠以通解鹽。
六月丁亥,建、劍、邵武等州軍大水,詔賜被災(zāi)家米二石,溺死者官瘞之。庚 寅,大雨震電,京師平地水?dāng)?shù)尺。辛卯,避正殿,減常膳。丁酉,降天下囚罪一等, 徒以下釋之。畿內(nèi)、京東西、淮南、河北被水民田蠲其租。癸卯,詔官物漂失,主 典免償。流徙者,所在撫存之。秋七月戊申,御長春殿,復(fù)常膳。辛未,減兩川歲 輸錦綺,易綾紗為絹,以給邊費。壬申,詔諸路轉(zhuǎn)運使舉所部官通經(jīng)術(shù)者。
八月丁亥,筑泰州捍海堰。己丑,詔施州溪峒首領(lǐng)三年一至京師。
九月乙卯,詔孫奭、馮元舉京朝官通經(jīng)術(shù)者。庚申,詔禮部貢院:諸科通三經(jīng) 者薦擢之。錄周世宗從孫柴元亨為三班奉職。辛未,廢襄、唐州營田務(wù),以田賦民。
冬十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壬辰,詔郎中以上致仕,賜一子官。甲午,昏霧四 塞。丙申,奉安真宗御容于鴻慶宮。
十二月丁丑,發(fā)米六十萬斛貸畿內(nèi)饑。丁亥,帝白太后,欲元日先上太后壽乃 受朝,太后不可。王曾奏曰:“陛下以孝奉母儀,太后以謙全國體,請如太后令?!?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初率百官上皇太后壽于會慶殿,遂御天安殿受朝。己未, 晏殊罷。戊辰,以夏竦為樞密副使。
二月癸酉,命呂夷簡、夏竦修先朝國史,王曾提舉。丙子,詔振京東流民。丁 丑,西域僧法吉祥等來獻(xiàn)梵書。
三月戊申,賜禮部奏名進(jìn)士、諸科及第出身一千七十六人。秦州地震。罷瓊州 歲貢瑇瑁、龜皮、紫貝。
夏四月壬辰,壽寧觀火。
五月庚子朔,詔武臣子孫習(xí)文藝者,聽奏文資。壬寅,太白晝見。丙午,閱諸 班騎射。辛亥,錄系囚。辛酉,命呂夷簡等詳定編敕。癸亥,楚王元佐薨。是月, 京畿旱,磁州蟲食桑。六月甲戌,祈雨于玉清昭應(yīng)宮、開寶寺。丙子,詔決畿內(nèi)系 囚。丁丑,雨。癸未,罷諸營造之不急者。
秋七月己亥朔,振秦州水災(zāi),賜被溺家錢米。丙辰,發(fā)丁夫三萬八千、卒二萬 一千、緡錢五十萬塞滑州決河。詔察京東被災(zāi)縣吏不職者以聞。
九月庚戌,閱龍衛(wèi)神勇軍習(xí)戰(zhàn)。
冬十月辛未,罷陜西青苗錢。癸酉,奉安真宗御容于慈孝寺崇真殿。己丑,頒 新定《五服敕》。甲午,同皇太后幸御書院,觀太宗、真宗御書。乙未,詔西川、 廣南在官物故者,遣人護(hù)送其家屬還鄉(xiāng),官為給食。丙申,滑州言河平。
十一月丁酉朔,以陜西旱蝗,減其民租賦。庚子,遣使河北體量安撫。壬寅, 復(fù)作指南車。辛亥,朝饗景靈宮。壬子,饗太廟。癸丑,祀天地于圜丘,大赦。賀 皇太后于會慶殿。丁巳,恭謝玉清昭應(yīng)宮。十二月辛未,加恩百官。甲戌,詔輔臣 南郊恩例外,更改一子官。丁亥,詔百官宗室受賂、冒為親屬奏官者毋赦。是歲, 甘州及南平國王李公蘊遣人來貢。京兆府、邢,洺州蝗。華州旱,虸方蟲食苗。
六年春正月己酉,罷兩川乾元節(jié)歲貢織佛。戊午,罷提點刑獄。
二月庚辰,大風(fēng),晝晦。壬午,張知白薨。
三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壬子,以張士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 癸丑,以姜遵為樞密副使。己未,以范雍為樞密副使。壬戌,作西太一宮。?/font>
夏四月戊辰,詔審官、三班院、吏部流內(nèi)銓、軍頭司各引對所理公事。自帝為 皇太子,輔臣參決諸司事于資善堂,至是始還有司。丁丑,貸河北流民復(fù)業(yè)者種食, 復(fù)是年租賦。癸未,命官減三司歲調(diào)上供物。甲申旦,有星大如斗,自北流至西南, 光燭地,有聲如雷。庚寅,下德音,以星變齋居,不視事五日。降畿內(nèi)囚死罪,流 以下釋之。罷諸土木工。振河北流民過京師者。
五月乙未朔,交阯寇邊。
六月丙寅,罷戎、瀘諸州谷稅錢。
秋七月壬子,江寧府、揚、真、潤州江水溢,壞官民廬舍,遣使安撫振恤。
八月乙丑,詔免河北水災(zāi)州軍秋稅。乙亥,河決澶州王楚埽。丙戌,錄唐張九 齡后。
九月己亥,詔京朝官任內(nèi),五人同罪奏舉者,減一任。癸卯,祠西太一宮。甲 辰,詔河北災(zāi)傷,民質(zhì)桑土與人者悉歸之,候歲豐償所貸。乙巳,遣使修諸路兵械。
冬十月甲申,除福州民逋官莊錢十二萬八千緡。
十一月戊午,京西言谷斗十錢。十二月癸亥,祠西太一宮。是歲,甘州、三佛 齊來貢。
七年春正月癸卯,曹利用罷。丙辰,降利用為左千牛衛(wèi)上將軍。
二月庚申朔,魯宗道卒。甲子,詔文臣?xì)v邊有材勇、武臣之子有節(jié)義者,與換 官,三路任使。丙寅,張士遜罷,以呂夷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丁 卯,以夏竦、薛奎參知政事,陳堯佐為樞密副使。癸酉,貶曹利用為崇信軍節(jié)度副 使、房州安置,未至,自殺。乙酉,以河北水災(zāi),委轉(zhuǎn)運使察官吏,不任職者易之。
閏月癸巳,募民入粟以振河北。戊申,禁京城創(chuàng)造寺觀。壬子,復(fù)制舉六科, 增高蹈丘園、沉淪草澤、茂才異等科,置書判拔萃科及試武舉。癸酉,置理檢使, 以御史中丞為之。
三月乙丑,詔吏胥受賕毋用蔭。辛巳,詔契丹饑民所過給米,分送唐、鄧等州, 以閑田處之。癸未,詔百官轉(zhuǎn)對,極言時政闕失,在外者實封以聞。
夏四月庚寅,赦天下,免河北被水民租賦。辛卯,南平王李公蘊卒,其子德政 遣人來告,以為交阯郡王。
五月乙未朔,詔禮部貢舉。庚申,詔戒文弊。己巳,頒新令。庚午,詔先朝文 武官自刺史、少卿、監(jiān)以上,并錄其后。癸酉,錄系囚。庚辰,御承明殿,臣僚請 對者十九人,日昃乃罷。
六月壬辰,置益、梓、廣南路轉(zhuǎn)運判官。丁未,大雷雨,玉清昭應(yīng)宮災(zāi)。甲寅, 王曾罷。
秋七月癸亥,以玉清昭應(yīng)宮災(zāi),遣官告諸陵,詔天下不復(fù)繕修。乙亥,詔殿直 以上毋得換文資。乙酉,罷諸宮觀使。
八月丁亥朔,日有食之。詔罷天下職田,官收其入,以所直均給之。己丑,以 呂夷簡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辛卯,夏竦復(fù)為樞密副使,陳堯佐、王曙并參知政事。己 亥,詔命官犯正入贓,毋使親民。
冬十月壬寅,閱虎翼武騎卒習(xí)戰(zhàn)。丙午,京師地震。詔知州軍歲舉判、司、簿、 尉可縣令者一人。
十一月癸亥,冬至,率百官上皇太后壽于會慶殿,遂御天安殿受朝。庚午,詔 天下孤獨疾病者,致醫(yī)藥存視。詔周世宗后,凡經(jīng)郊祀,錄其子孫一人。是歲,河 北水。遣使決囚,振貧,瘞溺死者,給其家緡錢,察官吏貪暴不恤民者。龜茲、下 溪州黔州蠻來貢。
八年春正月甲戌,曹瑋卒。辛巳,作會圣宮于西京永安縣。
二月戊子,詔五代時官三品以上告身存者,子孫聽用蔭。
三月壬申,幸后苑,遂宴太清樓。乙亥,禁以財冒士族娶宗室女者。詔河北被 水州縣毋稅牛。是月,賜禮部奏名進(jìn)士、諸科及第出身八百二十二人。
五月甲寅,賜信州龍虎山張乾曜號澄素先生。丙辰,大雨雹。辛酉,錄系囚。
六月癸巳,呂夷簡上新修國史。己亥,詔御史臺獄勿關(guān)糾察司。乙巳,親試書 判拔萃科及武舉人。
秋七月丙子,策制舉人。
八月丙戌,詔詳定鹽法。丁亥,詔近臣宗室觀祖宗御書于龍圖、天章閣,又觀 瑞谷于元真殿,遂宴蕊珠殿。戊子,詔流配人道死者,其妻子給食送還鄉(xiāng)里。
九月癸丑,復(fù)置諸路提點刑獄官。丙辰,罷轉(zhuǎn)對。乙丑,姜遵卒。己巳,以趙 稹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壬辰,奉安太祖御容于太平興國寺開先殿。丙申,弛三京、河中府、潁、 許、汝、鄭、鄆、濟(jì)、衛(wèi)、晉、絳、虢、亳、宿等二十八州軍鹽禁。壬寅,置天章 閣待制。
十一月丙寅,朝饗景靈宮。丁卯,饗太廟。戊辰,祀天地于圜丘,大赦。賀皇 太后于會慶殿。十二月癸未,加恩百官。辛丑,西平王趙德明、交阯王李德政并加 賜功臣。是歲,高麗、占城、邛部川都蠻來貢。
九年春正月辛亥,詔諸路轉(zhuǎn)運判官員外郎以上,遇郊聽任子弟。丙辰,長寧節(jié), 百官初上皇太后壽于會慶殿。辛未,減畿內(nèi)民租。
二月癸巳,詔復(fù)郡縣職田。
三月甲寅,奉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于會圣宮。
夏四月戊寅,詔以隴州論平民五人為劫盜抵死,主者雖更赦,并從重罰。乙巳, 閱大樂。
五月乙丑,錄系囚。
六月庚辰,宋綬上《皇太后儀制》。
秋七月丙午朔,契丹使來告其主隆緒殂,遣使祭奠吊慰,及賀宗真立。
九月癸亥,祠西太一宮,賜道左耕者茶帛。
冬十月丙戌,詔公卿大夫勵名節(jié)。乙未,詔常參官已授外任,毋得奏舉選人。 辛丑,罷益、梓、廣南路轉(zhuǎn)運判官。
閏月戊辰,翰林侍讀學(xué)士孫奭請老,命知兗州,曲宴太清樓送之。
十一月丁亥,馳兩川礬禁。己丑,祈雪于會靈觀。丁酉,出知雜御史曹修古, 御史郭勸、楊偕,推直官段少連。十二月甲寅,詔吏部銓選人父母年八十以上者, 權(quán)注近官。辛酉,大風(fēng)三日。是歲,契丹主及其國母遣使來致遺留物及謝吊祭。南 平王李德政遣人謝加恩。龜茲、沙州來貢。女真晏端等百八十四人內(nèi)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