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府
原文:
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 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 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于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也。 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 天下焉。
龍于孔穿會趙平原君家。穿曰:“素聞先生高誼,愿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 以白馬為非馬耳!請去此術(shù),則穿請為弟子?!?/p>
龍曰:“先生之言悖。龍之所以為名者,乃以白馬之論爾!今使龍去之,則 無以教焉。且欲師之者,以智與學不如也。今使龍去之,此先教而后師也;先教 而后師之者,悖。
“且白馬非馬,乃仲尼之所取。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亡歸之矢,以射蛟 口于云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 何求乎?’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 楚?’若此,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夫是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 而非龍‘白馬’于所謂‘馬’,悖?!?/p>
“先生修儒術(shù)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學而使龍去所教,則雖百龍,固不能當前 矣?!笨状o以應(yīng)焉。
公孫龍,趙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孫也。穿與龍會。穿謂龍曰:“臣 居魯,側(cè)聞下風,高先生之智,說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見。然所 不取先生者,獨不取先生之以白馬為非馬耳。請去白馬非馬之學,穿請為弟子?!?/p>
公孫龍曰:“先生之言悖。龍之學,以白馬為非馬者也。使龍去之,則龍無 以教;無以教而乃學于龍也者,悖。且夫欲學于龍者,以智與學焉為不逮也。今 教龍去白馬非馬,是先教而后師之也;先教而后師之,不可?!?/p>
“先生之所以教龍者,似齊王之謂尹文也。齊王之謂尹文曰:‘寡人甚好士, 以齊國無士,何也?’尹文曰:‘愿聞大王之所謂士者?!R王無以應(yīng)。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事君則忠,事親則孝,交友則信,處鄉(xiāng)則順,有此四行,可謂士 乎?’齊王曰:‘善!此真吾所謂士也?!脑唬骸醯么巳?,肯以為臣乎?’ 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時齊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廣眾大庭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斗, 王將以為臣乎?’王曰:‘鉅士也?見侮而不斗,辱也!辱則寡人不以為臣矣?!?尹文曰:‘唯見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失其四行,其所以為士也然。而 王一以為臣,一不以為臣,則向之所謂士者,乃非士乎?’齊王無以應(yīng)。”
“尹文曰:‘今有人君,將理其國,人有非則非之,無非則亦非之;有功則 賞之,無功則亦賞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齊王曰:‘不可?!脑唬?‘臣口觀下吏之理齊,齊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國,信若先生之煙,人雖 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與?’
“尹文曰:‘言之敢無說乎?王之令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擞形?王之令者,見侮而終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見侮而不斗者,辱也。 ’謂之辱,非之也。無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為臣也。不以為臣者,罰 之也。此無而王罰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榮敢斗者也;榮敢斗者,是而王是 之,必以為臣矣。必以為臣者,賞之也。彼無功而王賞之。王之所賞,吏之所誅 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賞罰是非,相與四謬,雖十黃帝,不能理也?!?齊王無以應(yīng)。”
“故龍以子之言有似齊王。子知難白馬之非馬,不知所以難之說,以此,猶 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