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出處:易傳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br /> 乾坤,其《易》之蘊(yùn)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cuò)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dòng),而觀其會(huì)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dòng)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翻譯及賞析:
第十二章所屬專題:本文《第十二章》鏈接:/gujizhangjie/28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