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三更月
原文: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翻譯及賞析:
深夜的月光照著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懷有說(shuō)不盡的凄然就像是杜鵲啼血。遠(yuǎn)去的游子為什么沒有了音信,當(dāng)時(shí)在柔桑夾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聲和你道別。只有那隴頭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發(fā)出潺潺的聲響像是在替我哭泣。
①子夜歌:即《憶秦娥》?!蹲右垢琛繁灸铣窀?,《樂府集》列入清商曲吳聲歌曲類。其聲哀苦。該詞情緒與之相類,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襲用其題。
②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當(dāng)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蕭子顯《燕歌行》:“洛陽(yáng)梨花落如雪?!?br />③杜鵑啼血:傳說(shuō)杜鵑日夜悲號(hào)于深林中,口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見《爾雅·翼·釋鳥》)。
④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王孫別后,音信斷絕,令人想起春日桑葉初生時(shí)分的陌上離別。何許,何處?!冻o·招隱士》云:“王孫游兮不歸?!薄稇浨囟稹ず嵚曆省罚骸跋剃?yáng)古道音塵絕。”柔桑,嫩桑。《詩(shī)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春日載陽(yáng),……爰求柔桑?!?br />⑤隴頭流水,替人嗚咽:隴頭,即隴山,在今陜、甘交界處。《辛氏三秦記》載,時(shí)有俗歌曰:“隴頭流水,其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标P(guān)中人上隴者,還望故鄉(xiāng),悲思而歌,則有絕死者。此處借之抒發(fā)離別之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