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書法中的氣是什么意思?其實,氣是有具體所指的,是一個美學概念,它不是邏輯上的可見的“氣流”和“能量”,而是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流暢的“本體”感,而且在不同情況下,也略有區(qū)別。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書法中的氣是什么意思?其實,氣是有具體所指的,是一個美學概念,它不是邏輯上的可見的“氣流”和“能量”,而是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流暢的“本體”感,而且在不同情況下,也略有區(qū)別。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干貨內容,請持續(xù)關注“集大家書法”!
南朝畫家謝赫,在他的《古畫品錄》中系統的提出了“六法”,是:“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
“氣韻生動”“韻”是指書畫中的音樂性,“氣”其實是一種流暢的貫通的感覺,這種感覺和人的呼吸很貼切,故而以此來比喻。
書法的“氣”,是由視覺感受到的節(jié)奏感、用墨的濃淡干濕的變化感覺。皮膚感受到的風,和人的呼吸,是“氣”一詞的使用參照,人是以自己的這種直接感知去對應復雜細微的藝術感覺及身體變化,除此之外,還有筆墨紙體現出的摩擦觸感。是視覺聽覺觸覺的通感。 ?
中國人說的氣,還是一種振動。是對氣流和呼吸的直觀感受,用這個描述一些微妙的感官體驗。比如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干研墨,欲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然后作字。” 武術講身心調用,就是追求共振(六合) ????。
同時,氣在書法中,還表示性格情感表現出的風格,藝術是人的狀態(tài)的模擬化,寫字就是表達這個人的全息狀態(tài)。就如同塑造一個有性格的人,這種風格也叫“氣”,那么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情緒,造就了不同的“氣”,氣,也指生活狀態(tài)。
清代劉熙載在他的《藝概·書概》有云:“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
在漢字中,氣其實也不是唯一的寫法,也因為漢字的合并現象,表達不同的含義。
這里面分“氣,氣,炁”的分別。
很多人寫道家三寶“精氣神”的繁體字,都寫成了“精氣神”,其實應該是“精炁神”,“氣”是指水谷精微的后天營養(yǎng),和“精”是同義,“炁”指的是先天能量,“煉精化炁”,是后天返先天,即由“氣”變成“炁”的過程。鞏固并完善后天,是“煉身攝氣”。
氣是指空氣流動,比“風”略小,甲骨文寫的很像“三”,只是中間一橫比較短。他表示天地之間的第三類狀態(tài),如同老子《道德經》里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
氣是指“水谷精微”,也就是營養(yǎng),包括氧氣以及食物中的養(yǎng)分,甚至包含山水景物之間讓人怡情的部分。故而,中國美學和中醫(yī)中往往指的是“氣”。嚴格來說,書法繪畫中的“氣”應該是“氣”。
在道觀中的對聯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炁”,如果說“氣”是指后天的,那么“炁”就表示先天的力量。道家修煉講究“先天一炁”,就是指追求這種初始的能量
這個字,最早出自《行氣銘》,是表示外發(fā)出去的能量,比如光,熱甚至一些輻射等等。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感謝觀看。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