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無論你喜不喜歡書法,你一定聽過《蘭亭序》的名號,還見過《蘭亭序》的圖片。但是,你知道嗎?你看到的《蘭亭序》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跡!所以王羲之的真跡去哪了呢?我們看的《蘭亭序》又是哪來的呢?要說清這個事,關(guān)鍵人物是智永。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guān)干貨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guān)注“集大家書法”!
無論你喜不喜歡書法,你一定聽過《蘭亭序》的名號,還見過《蘭亭序》的圖片。但是,你知道嗎?你看到的《蘭亭序》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跡!所以王羲之的真跡去哪了呢?我們看的《蘭亭序》又是哪來的呢?要說清這個事,關(guān)鍵人物是智永。想了解更多書法相關(guān)干貨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guān)注“集大家書法”!
▼
1、智永
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詳,一般被稱作隋朝書法家。
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書法代表作是《真草千字文》,一派純正的二王書風(fēng)。
細(xì)看《真草千字文》,可以發(fā)現(xiàn)智永對某些字的處理和《蘭亭序》有點像。
這并不奇怪,因為智永是見過《蘭亭序》的。
眾所周知,《蘭亭序》是王羲之聚會時寫的,當(dāng)時他還喝了點酒。
酒醒之后,他自己也覺得,寫得非常好,想再來一遍壓根做不到,所以他自己也很看重這件作品,決定把它當(dāng)作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
前面說了,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所以《蘭亭序》很自然地到了智永手中。
但《蘭亭序》傳到智永這,有了一個新問題——智永出家做了和尚,自然沒有孩子,所以沒法往下傳了……
2、辯才
好在,沒有孩子,還可以有弟子。
智永最后把《蘭亭序》給了弟子辯才,于是就有了蕭翼賺蘭亭的故事。
話說,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迷弟,一直致力于搜集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他聽說辯才手上有《蘭亭序》,就給辯才好吃好喝好招待,但辯才并不買賬。
辯才說自己確實在師傅智永禪師那見過《蘭亭序》,但智永圓寂以后,這《蘭亭序》就不知所蹤了。
雖然唐太宗懷疑辯才在撒謊,但畢竟沒有證據(jù),也不好多說什么。
作為皇帝,唐太宗當(dāng)然可以威脅、恫嚇辯才,但這樣做實在太不體面,不符合自己“明君”的人設(shè)。
正在唐太宗為難之際,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了監(jiān)察御史蕭翼,而蕭翼愿意做一些不體面的事。
3、蕭翼
為了騙取辯才手上的《蘭亭序》,蕭翼先向唐太宗借了幾件宮里收藏的王羲之作品。
之后,蕭翼就把自己打造成落魄書生,去永欣寺和辯才偶遇。
偶遇之后,蕭翼在寺里待了十幾天,天天和辯才論文詠詩套近乎。
等兩人熟絡(luò)到一定程度,蕭翼就說自己愛好書法,而且手里有幾件王羲之的真跡。
蕭翼把作品拿出來和辯才分享,一通狂吹。
辯才看了就說,你夸得有點過,這幾件作品和《蘭亭序》壓根沒得比。
于是蕭翼用話激辯才,《蘭亭序》早就失傳了,你怎么知道這幾件作品不如《蘭亭序》呢?你就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不知有詐的辯才,立馬拿出自己珍藏的《蘭亭序》,啪啪打蕭翼的臉。
4、唐太宗
就這樣,蕭翼探查到了《蘭亭序》的下落。
之后,他趁辯才不注意,借用驛站將《蘭亭序》偷偷快遞給了唐太宗。
收到《蘭亭序》的唐太宗,并沒治辯才的欺君之罪,反而給了他不少布帛、白米。
但辯才心里很不是滋味,轉(zhuǎn)年就在驚嚇和遺憾的情緒中死去。
之后,熱愛《蘭亭序》的唐太宗,找了一群人來臨摹,比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著名書法家。
但臨摹的最好的是不怎么出名的馮承素,馮承素的摹本也就是今天常見的神龍本。
那《蘭亭序》真跡去哪了呢?被唐太宗帶進(jìn)墳里了,也就是昭陵。
那我們今天有可能挖到《蘭亭序》的真跡嗎?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