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鮮于璜碑》、《衡方碑》、《張遷碑》為漢隸方筆著稱,屬《鮮于璜碑》最早,立于東漢延熹八年(165年),早《衡方碑》3年,早《張遷碑》21年。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鮮于璜碑》、《衡方碑》、《張遷碑》為漢隸方筆著稱,屬《鮮于璜碑》最早,立于東漢延熹八年(165年),早《衡方碑》3年,早《張遷碑》21年。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而出土最晚的是《鮮于璜碑》,1973年5月于天津武清縣高村出土,原碑現(xiàn)藏天津市歷史博物館,此碑出土時通碑字跡清晰,是建國以后發(fā)現(xiàn)的最為完整的漢碑, 為當今書壇提供了一件難得的漢隸范本,因是新出土的碑石,故歷代文獻均未有著錄。
此碑的藝術(shù)風格可概括為:“體勢寬綽,方整精密,凝重內(nèi)斂,渾然一體。”,開《張遷碑》拙雅之先河,特別是碑陰部分,對魏晉南北朝書風頗有影響,東晉《爨寶子碑》及一些墓志和南朝《爨龍顏碑》皆有此意。雖巧拙奇趣不及《張遷碑》,但渾厚豐腴,當為漢碑“方正派”之最,可作為學《張遷碑》的入門帖和輔助帖;與《曹全碑》風格相差甚遠,但可糾正學《曹全碑》容易形成的軟弱和筆力單薄的毛病。
學此碑要注意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平頭切落筆,但不是楷書的斜切筆,沒有圭角,一定是平頭,行筆沉著,點畫呈圓厚狀,收筆大多為圓弧狀,如圖四“九”、“之”、“先”、“夫”等。二是結(jié)構(gòu)非常緊密,如圖五“無”、“為”、“聲”。幾乎密不透風,但密而不擠,密而不腫。三是結(jié)體取正勢,是為正宗八分遺風,且堂堂正正,左右開張,大方開闊。
《鮮于璜碑》,因取法高古,初學者臨之難以把握其筆法和結(jié)體,故待掌握了一定的隸書基礎(chǔ),再學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