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如今,網(wǎng)絡上有一股風,一些退休老干部在不同場合寫的行書或草書,由于缺乏書法基礎,某些字體寫得不到位或者書寫不夠規(guī)范,影響整幅作品的質(zhì)感,被網(wǎng)絡上一些“鍵盤俠”冠以“江湖體”的別稱。那么,何為“江湖體”,江湖體真的一無是處嗎?
如今,網(wǎng)絡上有一股風,一些退休老干部在不同場合寫的行書或草書,由于缺乏書法基礎,某些字體寫得不到位或者書寫不夠規(guī)范,影響整幅作品的質(zhì)感,被網(wǎng)絡上一些“鍵盤俠”冠以“江湖體”的別稱。那么,何為“江湖體”,江湖體真的一無是處嗎?
不懂別亂扣帽子!
書法藝術(shù),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掌握其中奧妙,也不是人人都能按古人碑帖把每一個字寫好。只能說某某人臨摹某碑帖入木三分,可以以假亂真。而大多數(shù)的人,有的臨摹只能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有些雖得其神,卻不得其形。兩者皆具備的臨摹者,鳳毛麟角。說這一段話,就是想說明書法藝術(shù)不是一蹴而就的藝術(shù)門類,它需要沉淀,需要持之以恒去練習。
大家覺得這書法如何。
今天,我來談一談有些人稱之為“江湖體”的書法,其實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的不足:
第一、書寫不夠規(guī)范,筆法簡單飄逸
一些退休老同志能重新拿起筆,投入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園地,首先值得肯定,因為他們也想把字寫好,得到別人的肯定。其次,有一部分老同志退休后,積極參加老年人大學開設的各種書畫興趣班,起碼說明他們也去學了書法,至于學的效果如何另當別論。由于幾十年來的書寫習慣,很多老同志在脫離碑帖的情況下,書寫的意識往往回到平常書寫習慣上來,硬筆書法的某些書寫習慣和毛筆書法是有區(qū)別的。如果以硬筆書法的書寫習慣來寫毛筆,往往給人一種筆法簡單飄逸,沒有格調(diào)的感覺,書寫也不夠規(guī)范。
第二、沒有臨摹功底,缺乏傳統(tǒng)韻味
原來一些在領導崗位工作的老同志退休下來以后,仍然保持一種自我良好、高高在上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寫的字也高人三分。所以,也沒有打算花太多時間去臨摹古人碑帖,追求書法藝術(shù)的真諦,而是沉湎于各種書法交流活動現(xiàn)場,秀個人書法,賣弄文風。其實,有書法功底的人一眼就能看透其書法的破綻在哪里。筆畫根基淺薄,筆法生澀,缺乏傳統(tǒng)書法的韻味。
第三、生硬造字添筆,藝術(shù)風格怪異
所謂生硬造字添筆,就是指在搞書法創(chuàng)作中,自己連楷書、行書都沒寫好,就開始飛草了,草書漫天飛舞,所寫的字體,其他人都看不懂,只有他自己懂。這些人其實對書法藝術(shù)是缺乏敬畏精神。不管什么書體,書寫要講究法度的,就是狂草,那也要遵循筆法要領,可以適當夸張,但起碼能看出書寫的規(guī)范原則,比如,草書的“天”,大致寫法如下圖。還有一些人寫字,不遵守漢字造型結(jié)構(gòu),自己生硬造出一個“另類”來,或者在不該添加筆畫的地方,硬生生添上一筆。顯得藝術(shù)風格很怪異。
大家覺得這書法藝術(shù)作品如何?
我想,網(wǎng)絡上大家尊之為“江湖體”的大致是上面這三種。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不是所有的老干部、老同志寫字都是“江湖體”。有些人書法功底深厚,寫出來的字,窺斑見豹。比如,他們能用顏體風格書寫榜書,你就不能拿歐體的書法風格來評判。他們拿黃庭堅的筆法來書寫作品,你就不能拿王羲之的筆法來比較,說人家書法藝術(shù)是“野路子”。
這幅作品大氣渾宏,筆法沉穩(wěn)
為什么很多人吐槽書法大賽一些作品,寫得東倒西歪,居然獲獎,那是你對書法缺乏研究,知識面不廣,比如篆書,很多人認為能寫一手類似《嶧山碑》那樣的鐵線篆,才算真正的篆書(見下圖),其實不然,那些看似歪歪斜斜的篆體字,說不定人家是《散氏盤》嫻熟的筆法所書。有些人的草書,凝聚了智永《千字文》草書的筆法和神韻,但是有些“鍵盤俠”連《千字文》草書版都沒有看過,也敢輕易下結(jié)論,給別人書法定調(diào)子。
有《嶧山碑》鐵線篆風格的作品
所以,如果你的書法視野不夠開闊,知識面不廣,不要輕易給別人的書法扣上“江湖體”的大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