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_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_国内自拍真实伦在线视频_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_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下載書法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展廳 > 書法展覽

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圖文)

0 2022-09-14 08:55:26

摘要:    黃山是一個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泉源。日本繪畫大師東山魁夷說:“只有看到中國的黃山,才能理解中國畫”。當代中國美學家王朝聞也說:“你想畫中

  黃山是一個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泉源。日本繪畫大師東山魁夷說:“只有看到中國的黃山,才能理解中國畫”。當代中國美學家王朝聞也說:“你想畫中國畫嗎?你想研究中國畫嗎?那么你就去黃山,沒到過黃山的,是不可能成為國畫家的。”

  近日,“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在上海程十發(fā)美術館開幕。展覽展覽甄選畫院畫師27件黃山主題的作品,并通過文獻與院藏作品的有機結(jié)合,以社會人文的學術視角生動闡釋了黃山與中國近代山水畫革新的關系及黃山寫生對海派繪畫面貌的影響。展出作品包括郎靜山與張大千的黃山攝影,劉海粟《黃山立雪臺晚翠圖》,錢瘦鐵《天都曉色》等。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早在宋代,黃山就已進入畫家們的視野,至明末清初時,成為畫家們追逐的對象,凈簡的漸江“得黃山之質(zhì)”,奇崛的梅清“得黃山之形”,筆精墨妙的石濤“得黃山之靈”,他們給后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黃山畫卷。發(fā)展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紀上半葉,黃山旅游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生活風尚。而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黃山也成為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粉本,在山水畫的發(fā)展中起著繼承發(fā)展、開拓引領的作用。黃山題材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走向新面貌的一個縮影,是山水畫回歸寫生的一個信號。

  20世紀上半葉,上海作為亞洲第一國際化的大都市。利用節(jié)假日去周邊風景名勝旅游,成為一種社會生活風尚。黃山因此成為了焦點,不僅成為了旅游的絕佳之地,也在藝術發(fā)展中,作為風景與山水的對話主題,成為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粉本,在山水畫的發(fā)展中起著繼承發(fā)展、開拓引領的作用。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燕子《藝術界與黃山 》,原載 《蜜蜂》1930 年 第1卷 第4期

  1933年,杭徽公路的通車掀起了一波與文藝圈攜手的黃山旅游開發(fā)熱潮,一大批聚集于滬上的藝術家,進行黃山題材的文藝創(chuàng)作,包括國畫、攝影、游記等。1934年,為黃山的開發(fā)與山道的維修及其宣傳,浙江建設廳聘請許世英擔任“黃山建設委員會”的主任,籌劃黃山開發(fā)事宜。1935年1月10日,召開第一次正式的委員大會,聘請張善孖、張大千、錢瘦鐵、黃賓虹、許士騏、郎靜山、鐘山隱、邵禹襄、汪采白、梁得所、許際唐、羅谷蓀、余大雄、陳小蝶、葉淺予、姚文采等十九委員負責宣傳推介,該會委員為名譽職員,不支付薪酬。

  1934年5月,應浙江建設廳之邀,文藝界名流赴黃山游覽,以資宣揚。歸來后張大千在上海與張善孖、郎靜山、黃賓虹、錢瘦鐵、許士騏、鐘山隱、汪采白等諸藝壇名流組織了“黃社”,號召同道赴黃山采風,藉以提倡藝術、宣傳黃山名勝。該社是志同道合的藝術家自發(fā)組織的推介黃山名勝的社團組織,其成員曾攝有黃山題材照片及國畫作品千余幅,舉辦過多場書畫攝影展覽,并在《申報》《良友》為主的報刊雜志上進行宣傳。

  在1934年至1935年期間,黃社主辦過多場以黃山名勝為主題的展覽,展品以詩詞、書畫、攝影為主的作品數(shù)百件,畫家有張善孖、張大千、錢瘦鐵、黃賓虹等人,攝影家以郎靜山、徐天章、馬國亮、陳萬里等為主。該展最早在1934年12月15日上海八仙橋青年會開展,后于杭州、北京、南洋、歐洲等地巡展。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張大千1931年的黃山攝影作品《蓬萊三島》

  “黃山的開發(fā)繞不開張大千。1927年,張大千就來到黃山,探索黃山,如同遇水搭橋,遇山開路那樣。因他師法石濤,而石濤又特別愛畫黃山,所以他的黃山之游開始得特別早。1931年,張大千第二次來到黃山,拍攝了一批攝影作品,并選擇了其中的12件與描繪黃山的古畫對應的攝影作品,在上面寫了題跋。”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郎靜山。他把中國化的審美意境運用到了攝影創(chuàng)作中。而這一系列的表達對于中國畫,特別是現(xiàn)代山水畫的發(fā)展是非常有意義的。”程十發(fā)美術館展覽部工作人員表示。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左:郎靜山《春樹奇峰》集錦前原照;右:集錦后的《春樹奇峰》1934年

  黃賓虹一生癡迷于黃山,晚年自署“黃山山中人”。他曾先后九上黃山,對家鄉(xiāng)的山水了然于心,八十四歲那年,還因為“老且病,不能拔身歸黃山為恨”。其在《黃山臥游》的題跋中說,他每年都要上黃山,以師法自然,因此他能在吸收新安畫派及歷代諸名家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獨辟蹊徑,創(chuàng)作了一幅幅渾厚華滋,意境深邃的畫作。黃賓虹晚年,畫風從恬淡清雅變?yōu)闇喓衲兀摹饵S山紀游冊》、《黃海松濤十二圖》、《黃山松谷圖》等,都是超越前人的藝術珍品。此外,黃賓虹還對畫論畫史有深刻研究,編有《黃山畫家源流考》一書。他在繪畫實踐上和學術研究上,都把黃山畫推到了又一個新的高度。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黃賓虹《黃山臥游圖冊》選二(非展品)

  劉海粟“十上黃山”的故事亦家喻戶曉。劉海粟在《黃山談藝錄》中深情地寫道:“黃山為天下絕秀,千峰萬嶂,干云直上,不贅不附,如矢如林。幽深怪險,詭奇百出,晴嵐煙雨,儀態(tài)萬方。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僅觸發(fā)你的詩思,惠你畫稿,提供無限美境,或使你心曠神怡,或使你無言對坐,寢食皆廢,終日忘饑,以至闊別數(shù)十年后,仍能保持極深印象,一朝念及,回憶便如飛流傾瀉,縱然白發(fā)垂耳,心情也貼近生命的春天!祖國山河,如此壯麗,如此豐饒,怎不令詩人袖手,畫師折腰? !”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劉海粟“十上黃山”時寫生作畫1988年

  錢瘦鐵對黃山也十分癡迷。他多年臨習石濤、石溪等新安畫派的黃山圖,對黃山一直心有戚戚,“嘗以未游黃山為憾”。軼聞載,錢瘦鐵有機會與滬上名山水畫家汪仲山(1877-1946)相約共赴黃山游覽。兩人在山上住了兩個多月,流連忘返,所攜費用盡數(shù)花光,無法返回滬上。而錢瘦鐵經(jīng)過此番深入游山,藝術造詣也更上一層樓。郎靜山曾評價道:“唯瘦鐵先生能靜和兩派,而以宋元人逸筆來寫江南風景以及黃山奇景,實可稱為劃時代的大畫家。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錢瘦鐵《黃山前?!?/p>

  隨著時代的變遷,黃山在山水畫發(fā)展中成為了一個特殊的符號。這種特殊的符號滋補了畫家個人風格的形成,同時推動著整體山水面貌的改變。與此同時,黃山寫生的熱潮也推動著藝術界對于中西繪畫的討論。

  《國畫月刊》是當時設址在上海的最大的繪畫團體的中國畫會刊物。1935年2月10日和3月10日《國畫月刊》分正、續(xù)兩期刊出了由賀天健任主編的“中西山水畫思想專號”,記錄了民間學術團體組織的一次重要的學術活動。“專號”以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為討論的焦點,中國畫壇在面對西方繪畫的挑戰(zhàn)和沖擊下,試圖從山水畫入手去解決中西繪畫比較,中西藝術融合及中國畫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等問題。而鄭午昌曾在《中西山水思想專刊展望》中說,“我們不但應做一只蜘蛛,在固定的范圍吐著質(zhì)有的絲,并且應做一只蜜蜂,飛向中西古今藝術的藩籬,吸采其精汁,而融冶之,消化之,釀成一新時代的佳蜜”。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賀天健 《蓮花峰》(之二) 1957年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賀天健《我年六六臥游看黃山》 1958年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新國畫”改造運動的開展,山水畫出現(xiàn)了新的風氣。“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的主張被推崇,畫師們深入生活,黃山成為他們師古人、師造化的溯源與回歸的重要主題,也促使他們突破傳統(tǒng),走出復古窠臼。黃山題材的不斷被塑造,為山水畫的表現(xiàn)力拓展了新的維度,也反映了該題材在變革過程中如何與社會文化和時代精神的融合。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孫雪泥、陸小曼《黃山煙云》 1960年

  此次展覽的后半段呈現(xiàn)的便多為這一時代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部分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50、60年代,作品皆從黃山景色入手,如蓮花峰、天都峰、百丈泉、百步云梯等;還有代表黃山奇松、怪石、云海等特色景觀的作品,如孫雪泥、陸小曼的《黃山煙云》,沈邁士的《黃山云松圖》,應野平《排云亭遠眺》,劉海粟《黃山立雪臺晚翠圖》,錢瘦鐵《天都曉色》,胡若思的《黃山蒼龍松》等。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錢瘦鐵《天都曉色》1956年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陸小曼《黃山清涼臺》1961年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唐云《百步云梯》1961年

 黃山何以改變中國畫的面貌:盡寫奇峰·上海中國畫院藏黃山主題作品展

  應野平《排云亭遠眺》1973年

  1970年代末始,隨著經(jīng)濟改革開放、思想解放,黃山再次聚焦了眾多藝術家的目光。他們雖然師從不同,但都歌頌黃山所代表的奇勝的自然景色,在各自師承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傳統(tǒng)山水畫拉開距離。程十發(fā)美術館展覽部工作人員表示,“與上世紀50、60年代的創(chuàng)作相比,上世紀80年代關于黃山的創(chuàng)作更多的是探討這個題材的藝術性。”

部分文章轉(zhuǎn)載于互聯(lián)網(wǎng),若侵權到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 1170734538@qq.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