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陳衡恪 草書節(jié)錄書述軸
陳衡恪 草書節(jié)錄書述軸
碑與帖:跳出碑帖之別的窠臼
《廣藝舟雙楫》中有《行草篇》,康有為對行草書的取法也提出建議,不過這些建議并沒有體現出他所推重的漢魏碑刻的影響,而是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的所謂帖學一路的取法途徑,其中雖有“若欲復古,當寫章草”一類的說法,但顯得比較敷衍,可以看出其時康有為對行草書并沒有系統(tǒng)的思考。
不過,若跳出碑、帖的窠臼,站在“本漢”的立場,則所謂碑派、帖派、碑帖之別的爭議均可超越,甚至對碑帖融合的話題也會有新的理解和詮釋??涤袨槭钦驹谕浦乇背痰牧?,為北朝石刻溯源而推重漢,會傾向于突出比較碑帖的優(yōu)劣。沈曾植則是直接以漢代視角去剖析書學傳承、筆法傳承的線索,碑帖之別只是其中衍生出來的小話題。
對章草的考察,也需要跳出碑帖之爭的窠臼。碑學、帖學的觀念以及碑帖之爭,多是后人在自己視角、立場上的概括與總結。這種概括與總結,并不一定能反映出其時書寫者真實的書法觀念及實踐狀況,其時人也不一定有非常明確的碑帖之別、碑帖之爭、碑帖融合的觀念與意識,更多的是后人依據其時人的作品和部分話語,以己之理解而作的總結。當然,這種總結是后來研究者的觀點,從一家之言的立場這樣理解,也有其成立的基礎,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