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玉肌鉛粉傲秋霜
原文:
黃之僑人郭氏,每歲正月迎紫姑神。以箕為腹,箸為口,畫灰盤中,為詩敏捷,立成。余往觀之,神請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戲之。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zhǔn)擬鳳呼凰。伶?zhèn)惒灰?,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yáng)。
到處成雙君獨(dú)只,空無數(shù),爛文章。一點(diǎn)香檀,誰能借箸,無復(fù)似張良。
翻譯及賞析:
黃州僑居人郭遘,在每年的正月都會迎請紫姑神。用簸箕作紫姑神身軀,用一只筷子代替口說話。在灰盤中寫字、作。這樣作詩很快,一會就寫成了。前去觀看,迎請紫姑神過后,作《少年游》戲諷這件事。
肌體被打扮得像玉鉛粉一樣白,可以與秋霜相比。準(zhǔn)確地模擬鳳呼喚凰的聲音。樂官伶?zhèn)惖穆勺V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錢的“清香”也傳不開名聲,都是如米皮、谷殼似的散發(fā)著。
筷子到處都是成雙的,但紫姑神寫字、說話、作詩只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沒有什么內(nèi)容盡是文字游戲。紫姑神一張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誰能憑借箸為籌以獻(xiàn)策,沒有第二個像張良那樣的人。
①少年游,詞牌名,始見于《珠玉詞》。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
②僑人郭氏:郭遘(gòu),字興宗。山西汾陽人。僑居黃州,稱為“僑人”。
③紫姑神:亦名子姑、坑三姑娘,傳說中的廁神名。相傳為壽陽李景之妾,為景妻所妒,常役以穢事,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廁間或豬欄邊迎之。自南朝以來就有迎紫姑神問休咎(吉兇、善惡)之俗。
④傲:抗衡。
⑤準(zhǔn)擬:逼真模仿。
⑥清香:一種民間宗教的名稱。吐:開,傳開。
⑦糠秕(kāng bǐ):在打谷或加工過程中從種子上分離出來的皮或殼。
⑧無復(fù):沒有第二個。張良:字子房,漢初大臣。安徽毫縣人。楚漢戰(zhàn)爭期間,借紫姑神的箸為籌,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lián)結(jié)英布、彭越,重用韓信,追擊,殲滅楚軍的策略,都為所采納。漢朝建立,封為留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