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等。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刻?,F(xiàn)存山東曲阜孔廟。碑高198厘米,寬91.5厘米,厚22厘米。隸書18行,行40字,無額。后有宋人張雅圭題字二行。碑刻內容為魯相乙瑛代孔子后人上書漢廷,請設立一名掌 閱讀全文>>
邊武 [元],字伯京,甬東生、玉蓑漁者。燕京(今北京市)人,一作隴西(今甘肅)人。行草專學鮮于樞,時有亂真者。善墨戲花鳥。 請欣賞邊武的《草書千字文冊》 閱讀全文>>
清 蒲松齡 聊齋詩存(局部) 細看: 蒲松齡精于書法,其書蒼勁古樸,揮灑自如。青年時期學書即遠追鐘、王,小楷體式似鐘繇橫張,筆法如羲獻之精熟,順暢舒展;而能質樸厚重,氣息高古。行書用之信札,信手拈來,雖略顯頹唐之態(tài),猶能自然灑落。蒲松齡有聊齋手 閱讀全文>>
?一、陸柬之(585-638),唐吳(今江蘇蘇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士。 二、最初書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晚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草書筆意尤為古雅,終于成為名重一時的大書法家,與歐、褚齊名。工正行書。善臨摹,雖“ 閱讀全文>>
書法最重要的是講究運筆之法,我們稱之為用筆法。 所謂會用筆,就是會“用鋒”,體力就能轉化為筆力,即轉化為用鋒之力。 那么如何用鋒呢? 一、要學會中鋒用筆 也就是筆鋒始終在線條中間運行,這樣寫出的線條既圓潤又厚實,即前人所講如屋漏痕、錐畫沙的效果 閱讀全文>>
《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是由姚廣孝以及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 閱讀全文>>
1、提筆 筆鋒在書寫點畫時不可能一樣粗細,當點畫要求變細時毛筆就要提起。因此,提與頓是相對而言的,互為依存的。提筆大多用于橫畫的中間及字的轉折連接處、露鋒出鋒時。即前人所說:'密處險處用提'。注意提不要過虛、過細。 2、頓筆 線條點畫要求變粗變特 閱讀全文>>
?何紹基《五柳先生傳》行書,作于丁酉初冬(1837年),何紹基39歲書。鎮(zhèn)江文物商店舊藏。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 閱讀全文>>
1、橫平豎直 我們平時所講的“橫平”,指的是橫畫平穩(wěn),并非水平之意。橫向右上斜5--10度,在書法上叫“取斜勢”。“豎直”指的是豎畫挺勁,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據(jù)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公權 神策軍碑 2、上緊下松 字形上部筆畫較緊 閱讀全文>>